-
公开(公告)号:CN118011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8249.4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92 , G01R31/389 , G01R31/387 , G01R31/396 , G01N27/82
Abstract: 一种电池极化分布无损检测方法及电池快速分类方法,属于电池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检测锂离子电池驰豫过程外部磁场二维分布映射电池内部极化分布的变化,实现电池内部极化分布的无损检测,可有效分析电池内部不同位点电化学特征。本方法通过电池内部极化分布特征差异实现不同电池的快速筛选分类,有助于电池快速一致性分类和异常筛查。该方法与常规电化学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允许对电池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特别是对于出厂测试、电池组不一致性检测以及大规模长期储存电池的快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665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92078.X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82 , G01R31/52 , G01R33/022
Abstract: 一种基于磁场梯度分布的电池内短路无损检测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步骤包括:在电池恒流充电状态、恒流放电状态或搁置过程中,采用磁传感器对被测电池外部磁场分布进行任意时间间隔检测;获取不同时间点电池对应工况状态下外部磁场的相对变化分布;计算外部磁场的相对变化分布的磁场分量在y和x方向的梯度分布 和 若磁场分量梯度分布均在同一区域出现梯度骤变,且均沿轴方向出现梯度方向反转,则可判断该电池在此区域发生内短路,本发明能够准确判定内短路故障,且能够确定内短路发生位点和内短路严重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0934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110381523.5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 G01R31/385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包括:对锂离子电池进行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测试;获取每一循环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真实值;获取在不同环境温度和容量损失下的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OCV数据;对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中的电路元件参数进行辨识,并构建锂离子电池寿命特征参量矩阵;建立并训练特征转换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待估计锂离子电池进行任意条件下的充放电测试,获得测试数据;对阻抗参数进行辨识,构建锂离子电池特征参量矩阵并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训练后的特征转换的深度学习模型中,获得计算结果,作为待估计锂离子电池的SOH。本发明计算能力强,精度高,适应性宽。
-
公开(公告)号:CN115632164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49000.3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6 , H01M10/42 , H01M10/05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正极电解液用添加剂及包含其的电解液与应用。所述正极电解液包含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酯类溶剂,所述添加剂为亚硝酸盐或亚硝基化合物。所述电解液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或锂金属电池,且本发明的电解液可在正极表面反应生成一层富含锂氮氧化物的无机快离子固态电解质保护膜,加快锂离子在固态电解质膜中的传输,进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94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060563.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3/113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SiOx材料,是呈手风琴形状的层状微米级颗粒,所述SiOx材料的粒径尺寸为0.5~20μm,任意相邻层间均存在纳米级宽度的狭缝空隙,所述狭缝空隙的宽度为1~50nm,单个片层厚度为30~40nm;制备方法为:溶解CaSi2中的Ca得到层状硅氧烯材料;高温煅烧脱去硅氧烯表面的氢键、羟基等,得到SiOx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流程少,对设备要求不高,易于产业化大量生产,并且得到的2D层状SiOx材料不需包覆可以直接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5920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01010.2
申请日:2021-07-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复合添加剂的电解液,包含电解质锂盐、有机溶剂和复合添加剂,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酯类溶剂,所述复合添加剂为具有强路易斯碱阴离子基团的盐和硝酸锂,并可以将上述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或锂金属电池。本发明的电解液可在负极表面反应生成一层富含锂氮氧化物、氧化锂等无机快离子固态电解质保护膜,加快锂离子在固态电解质膜中的传输,增强固态电解质膜的强度,进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和高温快充循环性能、常温和低温功率性能;并且复合添加剂与目前主流使用的氟代碳酸乙烯酯添加剂有很好的兼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483516B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10224548.2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超晶格有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具有超晶格有序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在保持普通层状正极材料六方层状R‑3m空间群结构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超晶格有序结构。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特制的双釜联通型共沉淀反应釜合成,具体步骤如下:一、溶液的配置,二、前驱体的制备,三、高温固相嵌锂。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11237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532902.2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134 , H01M4/13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自支撑硅-石墨烯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硅基材料和氧化石墨烯为主,加入粘结剂,制备均匀的可打印墨水;(2)利用挤压式3D打印机打印复合电极;(3)对复合电极进行干燥处理和还原处理,得到自支撑硅-石墨烯复合电极。本发明所制备的硅-石墨烯复合电极拥有大量的分级多孔结构,能够有效地缓冲硅基材料的体积膨胀,同时提高了锂离子和电子在电极中传输速率。该制备方法具有制备简单、结构可控、成本低廉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0612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511016933.0
申请日:2015-12-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66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高温及高电压性能的电解液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所述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由甲氧基二苯基膦和负极表面成膜添加剂组成,甲氧基二苯基膦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0.01~10.0wt.%,负极表面成膜添加剂在电解液中的含量为0.02~5wt.%;所述有机溶剂由10~50wt.%环状碳酸酯、30~70wt.%线性碳酸酯组成;所述锂盐在电解液中浓度为0.5~2.5mol/L。本发明所提供的电解液,同时使用MDP和负极表面成膜添加剂作为组合添加剂,能够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的稳定性,抑制电解液在正极表面分解,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76721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62780.X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变斜率全浓度梯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具体包括:溶液的配置、前驱体的制备、高温固相嵌锂,其中前驱体的制备选用共沉淀法,通过将两种具有不同浓度的金属盐水溶液d和e的逐步混合来获得组成逐渐变化的金属盐水溶液,并将其作为共沉淀反应的反应原料加入到液相反应釜中,以及控制金属盐水溶液的泵入速率Q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