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α-Fe2O3介孔纳米棒/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2520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36209.8

    申请日:2015-01-23

    Abstract: 一种α-Fe2O3介孔纳米棒/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α-Fe2O3/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无法让α-Fe2O3介孔纳米棒原位生长于氮掺杂石墨烯的同时确保α-Fe2O3介孔纳米棒均匀特性的问题。本发明:一、向造孔剂水溶液中加入碱源和无机铁溶液;二、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步骤一的混合液中,超声,搅拌;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悬浮液倒入水热反应釜后反应,冷却,离心、洗涤,干燥。优点:本发明的复合功能材料对磺胺甲噁唑的去除率高,其中α-Fe2O3介孔纳米棒平均粒径仅为4~10nm;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试剂价格低廉,安全无毒,适合大规模生产。

    一种水处理装置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6459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40445.7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中的集泥区、沉淀区、吸附区、超滤区和进水区;所述集泥区内设有排泥管;所述沉淀区设置在集泥区之上,沉淀区内设有蜂窝斜管沉降层;所述吸附区设置在沉淀区之上,吸附区内设有活性炭层;所述超滤区设置在吸附区之上,超滤区内设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浸没式超滤膜组件通过超滤出水管与外部连通;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管和中心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在中心管上部,所述中心管底端设置在蜂窝斜管沉降层之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竖流沉淀、吸附和超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在保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的同时,也降低了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并减少了水厂占地面积。

    用于饮用水生产的膜生物反应器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1805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010160201.X

    申请日:2010-04-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用于饮用水生产的膜生物反应器及方法,它涉及一种饮用水生产装置及方法。针对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降低膜的使用效率和增加运行成本的问题。装置方案:臭氧接触反应池与生物降解室连通,生物降解室内设有第一曝气器、二级导流板、一级导流板和斜管沉淀装置,超滤膜组件与抽吸泵连通,抽吸泵与净水箱连通;方法方案:步骤一:原水进入臭氧接触反应池;步骤二: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出水直接进入到生物降解室的底部,再经生物降解室的上部溢出;步骤三: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出水进入到超滤膜分离室;步骤四:抽吸泵将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出水从超滤膜组件抽入到净水箱。本发明装置及方法用于饮用水的处理。

    带有V型排水槽的超滤膜池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6425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90617.3

    申请日:2010-09-25

    Abstract: 带有V型排水槽的超滤膜池,它涉及一种超滤膜池。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超滤膜池液面漂浮着大量的泡沫,无法去除以及侧向进水造成膜丝的断裂,严重恶化出水水质的问题。所述超滤膜池还包括V型排水槽,所述V型排水槽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V型排水槽设置在池体内的一侧壁上,且均与超滤膜组件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V型排水槽的底部沿长度方向为锯齿形,且V型排水槽的底部与超滤膜池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安装在池体的底部,且进水管的出水口向下,进水管的长度方向与池体的长度方向一致设置。本发明的超滤膜池采用V型排水槽进行表面扫洗,能收集池体的表面污染,延长池体的放空周期,提高产水率20%以上。

    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化学生物混合污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回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04319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82797.3

    申请日:2010-05-26

    Abstract: 化学生物混合污泥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回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回用于污水处理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吸附剂费用高,现有的水处理方法投加的药剂量大、产生的污泥量较大、后续处理的成本高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制备化学污泥;二、制备生物污泥;三、制备混合物A;四、制备混合物B;五、清洗、烘干,即得到了化学生物混合污泥吸附剂。污水处理的方法:城市污水进入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混合池,向在混合池内加入化学生物混合污泥吸附剂和化学混凝剂,再进入到反应池中,出水进入到生物处理。本发明的吸附剂制备费用低,投加的药剂量小、产生的污泥量少,后续污水处理的成本低。

    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8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9.6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饮用水深度净化方法和装置。是一种针对普遍存在的微污染水源而开发的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将生物活性炭滤池和超滤膜生物反应器联用来深度净化饮用水。待处理的原水首先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水中颗粒物被部分截留,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被部分降解,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超滤膜生物反应器的负荷得以降低;滤池出水再进入到超滤膜生物反应器当中;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对滤池出水再次进行生物处理,水中氨氮、有机物等污染物再次得以降解;最后,经两级生物降解处理后的水由抽吸泵从超滤膜组件中抽出,超滤膜强大的去除水中颗粒物、截留两虫、水蚤、红虫、藻类、细菌甚至病毒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安全卫生的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

    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19846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810063897.7

    申请日:2008-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水深度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是将混凝、吸附和生物反应置于同一反应池内完成。原水进入超滤膜混凝/吸附/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和小分子量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由混凝与吸附药剂投加系统向反应器内投加混凝剂和吸附剂以去除中、大分子量有机物和磷;最后,安装在反应器内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固液分离,优质饮用水得以制备。反应器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连接排泥管,定期排放反应器内的剩余污泥。为保证膜通量由膜反冲洗系统定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冲洗。本发明将混凝作用、吸附作用与生物作用以及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显著降低,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同时又易于维护管理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一种水处理装置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04094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89580.6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池体中的集泥区、沉淀区、吸附区、超滤区和进水区;所述集泥区内设有排泥管;所述沉淀区设置在集泥区之上,沉淀区内设有蜂窝斜管沉降层;所述吸附区设置在沉淀区之上,吸附区内设有活性炭层;所述超滤区设置在吸附区之上,超滤区内设有浸没式超滤膜组件,浸没式超滤膜组件通过超滤出水管与外部连通;所述进水区包括进水管和中心管,所述进水管连接在中心管上部,所述中心管底端设置在蜂窝斜管沉降层之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竖流沉淀、吸附和超滤于一体的水处理装置,在保证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的同时,也降低了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并减少了水厂占地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