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有序三元钛铝锡合金氧化物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67585A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1110309087.7

    申请日:2011-12-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铝锡合金氧化物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产品可应用于染料废水的模拟太阳光电催化氧化降解。在钛铝锡合金基体上,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原位直立生长出一层高度有序的三元氧化物纳米管阵列光阳极。和传统的复合氧化物光电催化剂相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钛铝锡合金氧化物纳米管阵列光阳极,既具有TiO2纳米管的有序结构和光催化稳定性,同时该产品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还得到提高,使其具有更强的光催化效率和活性,可应用于模拟太阳光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染料废水。该电极制备工艺简单,能利用模拟太阳光对废水进行光电催化氧化降解,有望降低废水光电催化氧化降解的处理成本,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种在掺硼金刚石基底上生长直立三维网状贵金属纳米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70872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910049641.5

    申请日:2009-04-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在掺硼金刚石基底上生长直立三维网状贵金属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首先在电化学技术中利用电沉积时在掺硼金刚石薄膜基底材料表面产生的氢气泡作为动力学模板,从而获得直立三维网络状纳米金属片;然后,在化学方法过程中利用直立三维网络状金属纳米片做模板,通过取代反应,利用将高价贵金属置换直立三维网络状金属纳米片从而获得掺硼金刚石薄膜上直立的三维网络状贵金属纳米片。依据本发明所获得的这种特殊结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掺硼金刚石的优点,而且网络纳米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贵金属的比表面积和有效的促进活性反应分子在孔管道内的扩散。这种特殊组合同时在材料种类和结构形貌上保证了工作电极获得高的电化学性能。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74423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10147403.4

    申请日:2006-12-1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析氧电位长寿命纳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锡锑铈铕复合氧化物纳米电极及制备方法。由钛金属片表面负载锡、锑、铈、铕纳米复合氧化物修饰层组成。用溶胶-凝胶方法并结合程序升温氧化焙烧工艺进行制备。将100gSnCl2·2H2O,掺杂1~10gSbCl3、5~8gCeCl3·7H2O,1~5gEuCl3·6H2O溶于1L乙醇中,加入5mL 6mol/L的盐酸,制得到锡锑铈铕复合金属醇盐溶胶,经重复挂膜、烘干、10℃/min氧化升温至500℃的热解氧化程序,最后500℃焙烧1h制得。本发明的纳米电极同时具有析氧电位高、对有机污染物催化活性强、电极电化学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且制备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制作成本低廉、能更有效氧化废水中难生化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和无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种用于检测重金属铅离子的碳基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406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17179.8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重金属铅离子的碳基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疏水碳纸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循环伏安法电沉积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CP/rGO电极;2)在CP/rGO电极的表面滴涂dsDNA溶液,之后进行烘干,得到CP/rGO/DNA碳基电化学传感器,该碳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环境中重金属铅离子的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DNA与铅离子之间能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并利用rGO与DNA之间的π‑π堆积和疏水作用增大DNA的负载量;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的阳极溶出峰电流为定量检测依据,能够有效增强检测的灵敏度,检测限低至1pM,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痕量重金属铅离子的检测分析。

    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传感器及污染物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563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131909.6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阳极光诱导的光燃料电池自供能传感器及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传感器包括光阳极、阴极、光阳极燃料及阴极燃料,光阳极为Ti‑Fe‑O NTs/Ni(OH)2电极,阴极为GCE/G/MIP电极,光阳极燃料为葡萄糖,阴极燃料为K3[Fe(CN)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供能与传感分离的检测模式,大大提高了自供能传感器的输出功率、稳定性、选择性,具有高灵敏度,对环境污染物ATZ等的检测限低至2.81pM。同时,制备的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分析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具有能够用于现场测定的应用前景。

    用于检测ATZ的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449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31900.5

    申请日:2020-0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ATZ的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及检测方法,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为:在Si棱柱表面沉积Au NPs以提供增强的红外吸收信号,再通过Au-S键自组装法将阿特拉津适配体结合到红外检测基底表面,最后利用MCH阻断剩余位点,制得MCH/Aptamer/Au NPs/Si核酸适配体红外光谱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吸收光谱作为定量检测依据,不仅能提供分子的结构信息,而且其近场效应和表面增强效应,能够有效增强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实现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限低至30pM,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可用于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一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选择性光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8681B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510514844.2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选择性光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采用点击化学将石墨烯化学键合修饰到TiO2NTs上,大幅度提高了基底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同时将石墨烯修饰TiO2NTs电极与MC‑LR核酸适配体共同构筑成MC‑LR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然后用光电化学分析方法确定MC‑LR的标准工作曲线,从而可通过检测待检测样品的光电流密度并结合标准工作曲线即可检测出待检测样品中的MC‑LR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方法简单、选择性高等优点。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CNTs光电传感电极及采用该电极的光电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91287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394166.5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功能化TiO2@CNTs光电传感电极及采用该电极的光电分析方法,该电极由基底电极及覆在基底电极表面的MI‑TiO2@CNTs纳米材料组成,所述的MI‑TiO2@CNTs纳米材料由多壁碳纳米管及包裹在多壁碳纳米管外表面的具有MC‑LR原位分子印迹位点的TiO2纳米颗粒层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极大大提高了光电催化性能,对MC‑LR的选择性识别和吸附富集的性能好,光电检测灵敏度高,检测限达到1.0×10‑12mol·L‑1,同时,制备方法简单,分析方法快速简便,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可应用于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分析。

    一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选择性光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6868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514844.2

    申请日:2015-08-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选择性光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采用点击化学将石墨烯化学键合修饰到TiO2NTs上,大幅度提高了基底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同时将石墨烯修饰TiO2NTs电极与MC-LR核酸适配体共同构筑成MC-LR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然后用光电化学分析方法确定MC-LR的标准工作曲线,从而可通过检测待检测样品的光电流密度并结合标准工作曲线即可检测出待检测样品中的MC-LR浓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方法简单、选择性高等优点。

    基于枝状金修饰BDD电极上构筑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7483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10413341.7

    申请日:2013-09-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枝状金修饰掺硼金刚石膜(BDD)电极上构筑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手段的特殊形貌纳米枝状金/BDD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修饰电极的表面特性,进一步进行核酸适配体负载组装,构筑出17β-雌二醇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一种简便新颖的双模板法在BDD基底电极上构筑具有多级活性位点的枝状金结构,同时采用能特异结合靶物质的核酸适配体,有效地降低了分析过程中的噪音,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限达到5×10-15 mol/L,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