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管或核-壳型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0020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96019.0

    申请日:2014-03-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手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管或核-壳型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手性介孔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用硬模板法,通过手性传递,制备出高质量的手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管或核-壳型纳米棒,其尺寸非常均一并可控,这种方法简单高效,制备出的手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管展现出高比表面积(500~1200m2g-1)和高孔体积(0.6~1.0cm3g-1),管壁上富有均一的介孔通道并指向中心轴,并且功能有机基团均匀分布在介孔孔壁中,这些特性使本发明的手性介孔有机二氧化硅纳米管或核-壳型纳米棒将会在催化,药物负载以及手性识别和手性分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分子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1119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53313.0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步制备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多级孔(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方法。本发明在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作为模板剂的同时又使用了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二甲基三甲氧硅丙基氯化铵(STSAC)),通过水热法一步制备一种氢型的SAPO-5和SAPO-34共生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减少了酸交换的步骤,从而降低成本。用该分子筛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克服扩散、传质方面的限制,降低结炭速率,从而尽可能的延长催化寿命,预期在工业催化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步合成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SAPO-34分子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97794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407831.1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多级孔材料的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步合成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的方法。其是将硅源、铝源、磷源、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后将制得的液体装入反应釜中,密闭后在自生压力下进行恒温晶化,待晶化完毕后,固体产物经抽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后将得到氢型微孔-介孔复合SAPO-34分子筛原粉在空气中焙烧,去除原粉中的模板剂,从而得到氢型微孔-介孔复合的多级孔SAPO-34分子筛。用该分子筛作为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过程中的扩散和传质速率,降低结炭速率,尽可能的获得长的催化剂寿命和高的乙烯丙烯的选择性,在工业催化中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具有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97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74621.2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二维界面材料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将NaOH水溶液加入到乙醛水溶液中,再加入盐酸调节溶液pH为中性,搅拌反应后离心保留沉淀,液氮萃冷冻干后得到碳点材料;再将碳点材料加入到甲醇钾和氮源的体系中,加热反应后离心保留沉淀并烘干,通过控制反应时间、调控酸量、改变氮源的方法来制备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本发明能够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快速地合成大量具有两亲性乳化效果的纳米级掺氮碳点材料乳化剂,得到的掺氮碳点材料大小均一,分散度高,能够满足不同油相条件下的乳化需求,且制作工艺简单,工业化生产中无需透析和离心,仅离心和烘干即可制备得到具有高乳化水平的掺氮碳点材料。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520954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0365076.2

    申请日:2018-04-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其首先是将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去离子水或者有机溶剂中,再加入过渡金属盐获得混合物,搅拌加热得到过渡金属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将可聚合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或者混合有机溶剂中,然后将该溶液置于两口圆底烧瓶中并加热搅拌;将过渡金属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放置在密封的管式炉的不锈钢管内,然后对两口圆底烧瓶和排气管线进行升温,再对管式炉进行程序升温,经高温聚合热解,再进行酸处理,离心分离和真空加热干燥,得到含多壁碳纳米管和有序介孔碳的复合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或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添加剂得到应用。

    一种碳/碳化钼包覆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1810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14477.6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碳化钼包覆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二氧化钛花球表面原位构建具有不同钼含量的有机-无机杂化前驱体,后经高温碳化形成稳定的复合光催化剂。本发明将二氧化钛花球表面纳米片聚集体以及碳化钼纳米粒子通过石墨化碳层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本发明催化剂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光生电子以及空穴得到了有效分离,最大化的利用光生电子以及空穴,同时该复合催化剂提供了丰富的活性催化位点,进一步提高了催化效率。与原始二氧化钛花球相比,光催化产氢反应速率从0.49mmol/h*g提高到8.81mmol/h*g,提高了18倍。

    一种溶剂热制备水溶性纳米二氧化钛胶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5459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1017753.8

    申请日:2018-09-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溶剂热法制备水溶性纳米二氧化钛胶体的方法,属于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技术领域。是将浓盐酸加入到钛的前驱体中,磁力搅拌得到溶液A;将F127加入无水乙醇中,恒温水浴下搅拌得到澄清溶液B;将溶液A液缓慢加入到溶液B中,搅拌后转入高压反应釜中,于密闭、90~120℃下反应10~15h,然后降到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获得产物;再分散在无水乙醇和浓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在55~70℃油浴下回流4~7h,然后降到室温,用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后分散在水溶液中,得到水溶性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本发明产品结晶度高,为锐钛矿相;颗粒粒径范围1~30nm,产品重复性好、稳定性好,环保、无污染,可以长期存放不变质,并且可以任意浓缩或用水稀释。

    一种三维花状碱式硅酸镍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3860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810304288.X

    申请日:2018-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三维花状碱式硅酸镍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首先将纳米层状二氧化硅超声分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白色乳液,然后在60~90℃恒温水浴条件下加入三聚氰胺搅拌1~3h,再加入水溶性镍盐,搅拌分散均匀后加入稀酸溶液,得到绿色乳液;将绿色乳液转移到高压反应釜内,在温度为160~200℃的条件放置5~24h,反应完成后自然降到室温后,离心分离后在60~90℃的烘箱内干燥,得到三维花状碱式硅酸镍微球。本发明中采用层状二氧化硅作为反应物以及自组装的模板,克服了以往硬模板去除和浪费的缺点。同时,在扩大反应体系和短时间高温反应的情况下,均一的花状硅酸镍微球依然可以产生。本发明采用一步水热法,操作简便,制备周期短过程无污染,所用的原料成本较低,适合批量化生产。

    一种碳化钼与钛酸锶复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8006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610178927.3

    申请日:2016-03-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化钼和钛酸锶复合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剂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构筑钛酸锶与碳化钼复合形成一个具有快速捕获和传递电子作用的界面,使钛酸锶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能够迅速的分离,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从而克服了钛酸锶本身结构缺陷导致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率高,产氢效率低下,本发明主要通过碳化钼与钛酸锶纳米晶在球磨机的球磨作用下形成所要构筑的界面,使光催化产氢反应速率由纯钛酸锶的0.625mmol h‑1g‑1提高到6.70mmol h‑1g‑1,提高了超过10倍,本发明在解决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上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为高热值无污染的氢能源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