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探针馈电的宽带多线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434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0924098.8

    申请日:2018-08-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L型探针馈电的宽带多线极化可重构贴片天线及设计方法,包括,辐射贴片、第一介质基板、4个塑料隔离柱、第二介质基板、蚀刻在第二介质基板上的16条L型馈电线水平部分、与L型馈电线水平部分垂直的16个馈电探针、16个PIN二极管、16个贴片电感、16个焊盘、第三介质基板、圆柱空腔、16个短路柱、同轴馈电探针;所述第三介质基板、圆形地板和圆形贴片圆心处均设有供同轴馈电探针内导体穿过的内导体通孔;所述同轴馈电探针外导体与圆形地板相连;所述圆形贴片通过同轴馈电探针内导体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通过对不同的短路柱施加正电,控制馈电网络16个PIN二极管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宽带非频变的非均匀间隔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32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011391286.2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宽带非频变的非均匀间隔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宽带工作的频率范围内,用均匀间隔的虚拟天线阵列拟合非均匀间隔的目标天线阵列,并基于所述虚拟天线阵列建立连续的第一空时谱;基于该第一空时谱获取适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第二空时谱;对所述第二空时谱进行初始化设置,并设定优化目标以及最大迭代次数;根据所述优化目标以及最大迭代次数对所述第二空时谱进行整形优化迭代,得到目标空时谱。

    一种基于相模空间参数估计的圆环阵列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392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05195.1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模空间参数估计的圆环阵列诊断方法,涉及阵列天线诊断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测试获得待诊断圆环共形阵的阵列远场方向图和该阵列中阵元的远场方向图;2)利用矩量法将获得的阵列方向图和阵列中阵元方向图分别转化阵列方向图相模系数和阵元方向图相模系数;3)利用阵列方向图相模系数和阵元方向图相模系数获得谐波形式的相模系数比;4)利用酉矩阵束算法估计相模系数比的参数;5)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确定待诊断阵列参数完成阵列诊断。将圆环共形阵列诊断问题转换为相模空间无阻尼复指数信号的参数估计问题,以解析的方式解决复杂的圆环共形阵列诊断问题,实现圆环共形阵列快速精确诊断。

    一种X波段探针馈电的背腔槽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6602277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611199269.2

    申请日:2016-1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X波段探针馈电的背腔槽天线,涉及槽天线。提供单向辐射、宽频带、增益稳定且相位中心稳定的一种X波段探针馈电的背腔槽天线。包括金属地板、背腔、馈电同轴线和馈电探针;背腔设在金属地板的一侧,在金属地板上开槽,背腔和槽用于电磁场通过槽向外单向辐射,馈电同轴线通过馈电探针对槽进行馈电。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宽频带和增益稳定等优点,可作为单一的天线或与透镜结合应用。该天线可广泛应用于空间研究、广播卫星、固定通讯业务卫星、地球探测卫星和气象卫星等领域。

    一种辐射三阶涡旋波束的微带贴片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9904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33465.7

    申请日:2019-02-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辐射三阶涡旋波束的微带贴片天线,涉及微带贴片天线。设有介质基板,在介质基板的上表面设有圆形辐射贴片、第1圆弧环、第2圆弧环、微带馈线、第1电容和第2电容;介质基板的下表面为铜导体层,铜导体层为接地板;所述第1圆弧环的两端与圆形辐射贴片通过第1电容和第2电容相连接,第1圆弧环的一端连接微带馈线。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能够产生涡旋波束的微带天线,可以产生三阶涡旋波束模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性能优良等优点,在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对于将OAM技术应用到无线通信领域中具有推动作用。

    基于金属螺旋微结构的石墨烯太赫兹多频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950998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65173.2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金属螺旋微结构的石墨烯太赫兹多频吸波器,涉及太赫兹吸波。为四层结构器件,在xoy平面内具有周期性,单元结构在x和y方向上的周期长度分别为Lx和Ly,四层结构器件从上至下依次为金属螺旋微结构层、石墨烯层、介质层和金属衬底层;金属螺旋微结构层由具有阿基米德螺旋形状结构的金、银金属材料组成;石墨烯层由单层石墨烯层组成;介质层由低介电常数材料组成;金属层的材料为金或银等良导体材料,金属层的厚度大于入射波的趋肤深度;金属螺旋微结构层放置在石墨烯层上,金属螺旋微结构能够有效增强石墨烯的表面等离激元多谐振效应,对于入射角低于25°多频段太赫兹波具有大于90%的高吸收率,且具有角度不依赖的特性。

    圆形背腔结构方向性三极化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486824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510263203.4

    申请日:2015-05-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圆形背腔结构方向性三极化天线,涉及一种多端口馈电的腔体结构方向性天线。设有接地金属板、金属圆环、介质基板、同轴线和“十”字形金属单元;介质基板双面覆有金属层,在金属层上刻蚀有图案,介质基板中心切出一个圆柱体;在接地金属板中心位置设有一圆孔;金属圆环位于接地金属板和介质基板之间的金属侧壁;所述同轴线下端与接地金属板几何中心位置的馈电端口相连,同轴线向垂直于接地金属板的方向穿过介质基板的缝隙并继续延伸,同轴线内导体与“十”字形金属单元相连;介质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金属层,金属层上刻蚀有圆环缝隙和圆环贴片;介质基板上表面涂覆有4条相同的微带贴片;介质基板上切出的圆柱体的厚度与介质基板相同。

    无栅瓣宽角扫描混合阵列超稀疏布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54601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211602.7

    申请日:2016-12-2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无栅瓣宽角扫描混合阵列超稀疏布局方法,涉及天线。采用二级非均匀间隔子阵的混合阵列超稀疏布局方法,即在子阵内采用模拟多波束形成网络,对阵元配置不同的相移量,使得子阵波束实现宽角空域扫描。对若干个子阵进行非均匀间隔的布局构成总阵,每个子阵输出后再进行模/数采样,单个子阵仅需要一个数字通道,从而大大地减少通道数目。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子阵内以及子阵间的间距,最小间距可控,可以抑制在宽角扫描情况下的副瓣和栅瓣电平,获得阵元平均间距和最小间距均远远大于半个波长的混合阵列稀疏布局。混合稀疏阵列的子阵采用相同的结构,因而具有易加工、易装配、易批量生产、低成本的特点,有广泛的应用。

    变容管加载的可重构带阻滤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4377411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704683.9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变容管加载的可重构带阻滤波器,涉及微波滤波器。设有介质基板,在介质基板上表面设有平面微带电路,下表面设有接地金属层;在平面微带电路上一侧两端分别设有左、右主传输微带,在左、右主传输微带之间设有中主传输微带;在左与中主传输微带之间串联左隔直电容,在右与中主传输微带之间串联右隔直电容,在左、右主传输微带的端部设有左、右馈电接头;在中主传输微带两端设有左、右支节谐振器,左支节谐振器一端与中主传输微带左端之间加载左变容二极管,右支节谐振器一端与中主传输微带右端之间加载右变容二极管,左支节谐振器另一端串接左电感,右支节谐振器另一端串接右电感,左、右电感外接左、右反向偏置电压;中主传输微带串接中电感。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波导

    公开(公告)号:CN10578980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39716.9

    申请日:2016-03-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波导,涉及太赫兹波导。设有介质基底,在介质基底上设有金属薄膜传输线,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为周期性支节加载的金属薄膜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设在介质基底的单侧或双侧,金属薄膜传输线用于引导具有极强局域场束缚性能的太赫兹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的周期单元结构由中心条带结构通过加载人工设计支节结构组成;所述人工设计支节结构由两条金属条带构成,形成L型、T型等形状,可单独加载于中心条带结构一侧,或可采用对称、反对称、偏移对称等方式加载于中心条带结构两侧,人工设计支节结构在波导传输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周期单元结构的单元长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