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菌种联合微生物固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221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69268.6

    申请日:2016-07-15

    Abstract: 一种多菌种联合微生物固土方法,步骤包括a.将产尿酶菌、硝化菌、亚硝化菌按照一定的比例接种于培养基中培养制成多菌混合液;b.将反硝化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制成反硝化菌胶结液;c.利用注浆泵(3)通过多菌混合液注浆管(1)将预先培养的多菌混合液注入砂土地基(6)中,再利用注浆泵(3)通过反硝化菌胶结液注浆管(2)将反硝化菌胶结液注入砂土地基(6)中,静置6~8h;d.重复步骤c4~6次,完成加固。

    一种固体碱一步法激发地聚物胶凝材料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4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87941.1

    申请日:2025-01-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固体碱一步法激发地聚物胶凝材料制备方法,属于地聚物胶凝材料技术领域,解决道路养护维修工程中使用水泥导致成本高、碳排放多、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液体碱激发剂运输成本高、冬季低温施工困难等问题。首先将粉煤灰、高炉矿渣、硼酸粉末和调模后的固体硅酸钠粉末在搅拌锅中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自来水快速搅拌形成地聚物净浆,缓慢向地聚物净浆中加入聚丙烯纤维并慢速搅拌使分布均匀,制得地聚物胶凝材料,通过测定地聚物胶凝材料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综合评价出最佳硼酸和聚丙烯纤维掺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制备力学性能优异,便于施工,受低温影响小,经济环保的地聚物胶凝材料,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一种压电沥青混合料及其荷载-压电-电热转化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2384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189076.8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电沥青混合料及其荷载‑压电‑电热转化的评价方法,属于压电沥青混合料评价领域,解决压电路面中电能难以收集、存储、利用、评价及自愈合沥青耐久性较差、操作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首先将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粉末和炭黑粉末与基质沥青充分混合制得具有电活性及导电性的改性沥青。选用AC‑13F集配,用压电陶瓷集料等体积替换4.75毫米及以上集料的40%,并加入钢纤维提升混合料的导电性。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施加重复荷载后马歇尔试件表面温度变化,评价荷载‑发电‑电热能量转化的效果。本发明的压电沥青混合料及荷载‑压电‑电热转化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利用道路压力及振动能量,产生的电热可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性能。

    一种沥青路面加热修补装置及加热修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820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0682982.0

    申请日:2024-05-29

    Inventor: 夏文静 赵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加热修补装置及加热修补方法,涉及路面修补技术领域。该沥青路面加热修补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安装有防护机构,底板的前端安装有散热机构,底板的底部靠后端安装有下压机构,底板的顶部后端固定安装有液化气瓶。该沥青路面加热修补装置通过液化气瓶来提供动力,防护机构中的护板便于修补区域的快速加热,减少热量的散失,液压缸可以使红外加热板上下滑动,有效减少红外加热板的磨损,散热机构除了使修补区域快速散热,还可以吹除修补区域的灰尘杂物,提高修补后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下压机构中电机使转杆旋转,通过斜齿的啮合、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使转轴带动两个支撑轴旋转,便于压辊的展开和收纳。

    废弃聚乙烯手套在沥青混合料中干法添加工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8198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08477.8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废弃聚乙烯手套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干法添加工艺及其应用,属于沥青混合料生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废弃聚乙烯手套回收与再利用困难、污染环境以及湿法工艺生产成本高、所需时间长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对废弃聚乙烯手套进行酒精消毒和干燥处理,确保其卫生和可用性;接着采用干法工艺将聚乙烯手套碎片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来评估混合料性能;最后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性能最优的添加方案,以湿法工艺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对比废弃聚乙烯手套以不同工艺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高低温和水稳定性的差异,攻克废弃一次性聚乙烯手套在沥青混合料生产中的干法添加工艺的应用难题,助力可持续道路建设。

    路域范围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沥青老化行为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05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43791.2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路域范围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沥青老化行为的评价方法,属于沥青微生物老化技术领域,解决沥青路面不同种类微生物相互作用难以量化及微生物老化沥青研究角度单一、分析不够全面等问题。本发明先称取不同规格的单级配集料并与基质沥青和矿粉混合均匀,制成标准马歇尔试件;再按照最适比例制备相应培养基,并钻取沥青路面边坡土壤进行富集、驯化,制备沥青路面微生物菌液;接着对菌液进行测序,构建微生物种类之间相关性,通过试验研究菌液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特性,揭示沥青路面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最后通过试验分析老化沥青试样的化学组成、微观特性以及宏观性能的变化特征,揭示微生物对沥青老化行为,明确沥青生物老化机理。

    一种林区沥青路面各层微生物分解沥青四组分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60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43594.0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林区沥青路面各层微生物分解沥青四组分的评价方法,属于沥青分解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不同微生物对沥青四组分的选择性分解行为不明确、难以评价沥青路面各层内不同微生物群落对沥青四组分的协同分解效应的问题。本发明从林区沥青路面各层采集样品进行16S rDNA测序,鉴定并筛选出沥青路面各层内的优势物种;将其培养并复配得到不同的细菌发酵液,使微生物分解沥青若干天;定期取样进行棒薄层火焰离子化四组分试验得到沥青四组分的含量,采用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进行分析,根据微生物经过不同分解周期后沥青四组分的变化,揭示沥青路面各层不同微生物群落对沥青四组分的协同分解效应。本发明对延长林区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沥青路面各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性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05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57397.7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沥青路面各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性的测试方法,属于沥青路面微生物群落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沥青路面各层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分布特性不明确的问题。本发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林区和景区道路的沥青路面,分别从沥青路面的上面层和下面层取样、筛选、分离微生物;对采集的沥青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三代全长16S测序分析,鉴定沥青路面各层内存在的微生物;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沥青路面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丰度和分布特性。本发明为认识和理解微生物群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和进一步探究微生物对沥青路面的降解效果提供依据,提出沥青路面抗微生物老化措施,对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一种废弃聚合物手套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4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43676.5

    申请日:2023-1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弃聚合物手套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改性沥青技术领域,解决传统基质沥青无法满足路面使用需求、废弃聚合物手套污染环境、回收再利用难度大等问题。本发明首先收集并处理废弃聚合物手套,使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其成分和热稳定性,为后续改性提供基础数据;然后将不同掺量的手套粉末与基质沥青在高速剪切仪中以4000rpm剪切40min,制备出改性沥青;最后采用采用沥青三大指标、流变学试验、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综合对比确定最佳掺量,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手套改性沥青。本发明制备的改性沥青有效利用废弃资源,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可提升沥青性能,兼顾环保理念与公路建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的森林火灾产物研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838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780601.3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森林植被燃烧烟气及残留物分析的研究方法,属于燃烧残留物研究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森林火灾发生过程中火场调查方法匮乏,现有方法难以对不同种类植被燃烧产生烟气的危害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等问题。本发明首先经马弗炉对制备的不同植被进行燃烧试验;然后经固相微萃取法‑气质联用技术和电镜扫描技术对所得数据定性定量分析;最后研究森林火灾烟气产生过程及治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着重对火灾产生烟气和燃烧残留物鉴别,对比不同树种燃烧后产生有毒有害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差异性,分析出对环境危害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类型及其产生树种,对森林火灾发生前预防、发生后环境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