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实现废水脱氮和黑臭底泥修复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7704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46707.9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黑臭河道修复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同步实现废水脱氮和黑臭底泥修复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将黑臭底泥装入反应器中,通入含氮废水搅拌均匀,在室温密闭条件下进行启动阶段第一次运行;待反应器内的硫化物被反应完时,将反应器内1/3体积的底泥更换为新的黑臭底泥,在室温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启动阶段第二次运行;结束后,反应器静置沉淀,将上清液全部排出,然后将反应器内1/3体积的底泥更换为新的黑臭底泥;再通入含氮废水,搅拌均匀后在室温密闭条件下进行稳定阶段运行,最终同步实现废水脱氮和黑臭底泥修复。本发明不仅可以持续治理黑臭底泥,而且可以实现废水脱氮。

    一种高溶解氧条件下基于群体感应的短程硝化工艺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855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734131.7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溶解氧条件下基于群体感应的短程硝化工艺调控方法。通过高DO和群体感应联合控制策略启动短程硝化工艺,首先接种硝化污泥,通过调整曝气量来提高反应器的DO浓度;其次投加可促进短程硝化性能的外源信号分子,通过人为调控信号分子的群体感应来强化AOB菌群并且弱化NOB菌群活性,提高氨氧化活性和亚氮积累,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短程硝化。本发明解决了短程硝化工艺难以维持稳定、反应速率缓慢的难题,提供了一种高DO与群体感应联合控制策略,实现了高效稳定的亚氮积累,为短程硝化工艺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方法。

    一种适用于城乡水体原位修复黑臭底泥的硝酸盐投加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33411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010332369.8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泥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适用于城乡水体原位修复黑臭底泥的硝酸盐投加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采用投加装置先通过药剂储存传输管道的垂直管上部端口投加硝酸盐储存媒介,将药剂储存传输管道设有药剂释放孔的一端插入底泥中,使药剂储存输送管在泥面以下管道处于密闭,让药剂释放孔在底泥中释放药剂;投加装置包括药剂储存传输管道、药剂释放孔和硝酸盐媒介;药剂释放孔对应孔位处液体在自然大气压力下对外的流速控制在5~150mL/s。本发明的方法可提高硝酸盐的利用效率,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可减缓底泥中氨氮和硝态氮大量扩散污染上覆水,不会在底泥中引入其他合成材料物质,具有简单、方便和环保的特点。

    一种去除污染底泥中黑臭污染物的原位电动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4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53353.1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泥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去除污染底泥中黑臭污染物的原位电动修复方法。该方法是将电动修复装置的电极-1置于受污染底泥中,电极-2置于受污染底泥与水体的交界面处;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1、电极-2、导线、正负电极转换器和可调压电源;使用导线将电极-1和电极-2分别与可调压电装置和正负电极转换器相连接通电运行,通过切换正负极转换器使电极-1或电极-2轮流作为阳极,可去除阳极处底泥主要的致黑臭污染物。本发明不需要投加电子受体或供氧剂,而是以电极作为电子受体,利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来氧化分解还原性污染物质。该方法所耗费的电能更少,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便于较大规模实施的应用前景。

    稻田杂草类沉水植物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84043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46412.3

    申请日:2018-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杂草类沉水植物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本发明是基于本发明发明人发现常见于华南地区水稻田的杂草类沉水植物矮慈姑等能在黑臭水体底泥中进行生长,长势良好,且对底泥和上覆水中的总磷、氨氮、硫化物、亚铁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所做的发明创造。稻田杂草类沉水植物能在黑臭水体底泥中生长,且能降低底泥中的总磷、氨氮和硫化物,从而在黑臭水体治理时,可不用清除底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的使用。

    一种矮生型沉水植物河道内抚育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721225U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20112872.8

    申请日:2020-01-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矮生型沉水植物河道内抚育保护装置,包括带有片状格栅的主体和框架,主体位于框架的上方,主体的两端向两侧延伸出若干条导流栅条,导流栅条的另外一端固接于框架,导流栅条为弧形的导流栅条,若干条导流栅条相互平行,导流栅条位于主体的水流方向的前、后两侧,主体的水流方向的左、右两侧设有丝状网格,丝状网格的一端固接于主体,丝状网格的另外一端固接于框架,框架向下延伸出若干个固定柱。本装置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保护抚育矮生型沉水植物的生长,从而在尽量不引起水流变化扰动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保护植物幼株、防止鱼虾的取食干扰。

    一种遮光抑藻装置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167376U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21954278.X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遮光抑藻装置,包括遮光罩体,所述遮光罩体的底边缘设有多个插接柱,遮光罩体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遮光罩体的侧面为曲面。本实用新型的遮光抑藻装置,通过将遮光罩体插入至底泥层,遮光罩体的曲面和通孔设计使得藻体及孢子大部分沉降至底泥层,在遮光罩体的遮挡下,其接受的光照受到大幅度削弱,限制其萌发生长;未落入通孔的藻体或孢子处于遮光罩体的侧面表面,为水体中底栖螺类的摄食提供较为便利的平台,能够在削减底泥层光照的同时分流丝状藻藻体及孢子,并为底栖生物对丝状藻的取食提供帮助。

    一种同步检测黑臭底泥硫化物和亚铁含量的便携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8099088U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21972210.3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检测黑臭底泥硫化物和亚铁含量的便携式装置,包括框架、磁力搅拌器、气体流量计、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平底酸化反应瓶、气体吸收瓶和集约化管道面板;磁力搅拌器与框架固定,集约化管道面板安装在框架;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平底酸化反应瓶、气体吸收瓶的瓶口均和集约化管道面板连通,第一洗气瓶、第二洗气瓶、平底酸化反应瓶和气体吸收瓶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气体流量计安装在框架,气体流量计通过管道和第一洗气瓶连接;集约化管道面板设有终端排气口,气体吸收瓶通过管道和终端排气口连接;集约化管道面板设有加料口,加料口通过管道和平底酸化反应瓶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携带,属于河道沉积物检测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