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071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12171.1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2 , B64G1/16 ,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承载的着陆缓冲行走一体化机构及其并联系统,该一体化机构,包括:三个以上驱动支柱、一个主缓冲器、两个以上辅缓冲器及一个足垫;一个驱动支柱的一端与着陆器连接,另一端与主缓冲器的一端同轴对接,主缓冲器的另一端与足垫的中部铰接;其余驱动支柱的一端分别与着陆器连接,另一端与两个以上辅缓冲器的一端一一对应同轴对接,两个以上辅缓冲器的另一端均与主缓冲器的侧壁连接;所述驱动支柱在电机的驱动下可进行伸缩运动;主缓冲器和辅缓冲器均用于对着陆器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缓冲。本发明在着陆器着陆冲击前,为着陆缓冲模式,能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着陆器安全着陆后,转换为主动行走模式,从而为着陆器提供行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833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610317894.6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阻尼微幅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其利用激振器通过加载杆将激励载荷施加到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上;力传感器I将施加到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上的激励载荷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加速度传感器I和加速度传感器II实时测量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两端的加速度值;力传感器II实时测量高阻尼微幅隔振器输出的力值;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时采集并记录加速度传感器I、加速度传感器II和力传感器II的测量数据;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获得激励频率下高阻尼微幅隔振器的迟滞环曲线,即恢复力F‑相对位移x曲线;控制系统则根据力传感器I反馈的激励载荷,结合恢复力F‑相对位移x曲线控制控制驱动器对激振器输出载荷进行实时调控,以进行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601783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17894.6
申请日:2016-05-1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M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的高阻尼微幅隔振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其利用激振器通过加载杆将激励载荷施加到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上;力传感器I将施加到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上的激励载荷实时反馈给控制系统;加速度传感器I和加速度传感器II实时测量高阻尼微幅隔振器两端的加速度值;力传感器II实时测量高阻尼微幅隔振器输出的力值;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时采集并记录加速度传感器I、加速度传感器II和力传感器II的测量数据;利用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获得激励频率下高阻尼微幅隔振器的迟滞环曲线,即恢复力Fd‑相对位移x曲线;控制系统则根据力传感器I反馈的激励载荷,结合恢复力Fd‑相对位移x曲线控制控制驱动器对激振器输出载荷进行实时调控,以进行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4061216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35973.3
申请日:2014-05-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B7/08
Abstract: 一种高承载可拆卸多向接头,包括主接头和安装座。主接头包括安装筒和第一安装面。安装筒为中空圆柱体筒形结构,其外壁上凸出安装有第一安装面,且第一安装面与安装筒一体成形。安装座包括第二安装面、安装台和接头法兰面。第二安装面上打有光孔,光孔的位置和数量与第一安装面上的螺纹通孔匹配。螺钉通过光孔和螺纹通孔将主接头与安装座连接。接头法兰面上均布有用于与外部接头连接的螺纹孔。与其它接头相比,同等重量下该接头承载能力更好,连接可靠,装配简便,可重复拆卸且安装座在主接头的周向位置以及安装座接头法兰面的法线方向可调,能够满足各方向的多种连接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2451680U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20551968.5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F7/12
Abstract: 一种着陆探测器变形缓冲器,采用活塞式结构,包括端盖、外筒、蜂窝、第一导向环、第二导向环、补偿垫和内筒;外筒为空心圆筒,蜂窝为金属圆柱体,且在该金属圆柱体轴向有多个通孔形成蜂窝状,内筒从外筒左端穿入,外筒的内部填充有多个串联在一起的蜂窝,每两个蜂窝之间均通过第一导向环隔离开,位于两侧的蜂窝的端部有第二导向环,且在其中一个第二导向环的底面设补偿垫。端盖通过螺纹与外筒连接,并压紧串联后的蜂窝;外筒与内筒之间、第一导向环与外筒之间以及第二导向环和外筒之间均为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在铝蜂窝材料压缩比较大时仍然能保证其规则变形,保证铝蜂窝缓冲器缓冲力的稳定性,且在发射过程中可以避免内筒的轴向振幅增大。
-
公开(公告)号:CN202338577U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120510601.9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D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天器用万向节,所述万向节由叉形接头、中心块和半轴组成;其中,两个叉形接头分别为第一叉形接头和第二叉形接头,叉形接头的耳片上开有同轴的通孔,中心块是一个开有两个正交螺纹通孔的六面体,半轴的形状同六角头光杆螺栓;第一叉形接头和第二叉形接头的通孔正交放置,中心块位于叉形接头的中间,四个半轴通过叉形接头上的通孔与中心块螺接;四个半轴与中心块共同组成十字轴,十字轴两个轴的轴颈分别与第一叉形接头和第二叉形接头耳片上的通孔配合组成两个转动副,形成所述用万向节。所述万向节结构简单、轴向承载能力强且便于拆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