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34067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711417975.4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掺杂La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锂盐进行混合的过程中进行La3+掺杂的,掺杂的La3+进入到表层的过渡金属层中,占据Ni2+的位置,能够起到支撑框架、抑制表层结构相变以及抑制Li+/Ni2+混排的作用;另外,La3+的离子半径比较大,掺杂进入过渡金属层之后,有助于拓宽Li+嵌入嵌出的通道,有助于提高Li+的传输速率,能够显著改善NCM三元正极材料在高电压高倍率(4.5V,≥1C)下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12312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419164.8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层掺杂Al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与氢氧化锂混合的过程中加入硝酸铝,从而实现Al3+在表层锂层掺杂的;与在镍钴锰氢氧化物前驱体制备过程中将Al3+掺杂在过渡金属层相比,Al3+存在于锂层可以更好的起到支撑作用,而且能够使用较少的Al3+掺杂量达到稳定结构的作用,尤其是对高电压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改善效果显著。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简单,工艺及技术容易实现,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并且该方法可以用于对其他三元正极材料或者富锂正极材料的表面进行Al3+掺杂。
-
公开(公告)号:CN10678482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53257.4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1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1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形含镍碳酸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材料中的镍主要以碳酸镍形式存在,另外,所述材料中,碳酸镍占所述球形含镍碳酸锰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52wt%。所述材料通过镍离子和锰离子共沉淀法得到,具有粒径分布均匀,表面光滑,粉末细腻等优点;所述方法利用溶解度的差异,具有易操作,耗时短等特征。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球形含镍碳酸锰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与纯球形碳酸锰性能相比,有利于含镍碳酸锰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充放电性能,提高了其导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570349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085936.8
申请日:2009-06-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材料NiO的合成方法,属于贮能电极材料领域。该方法以微乳液分散液滴作为微反应器,通过复合掺杂金属阳离子合成纳米级稳定化α-Ni(OH)2,并将α-Ni(OH)2热处理得到为纳米掺杂NiO材料。其中掺杂金属阳离子为Al3+、Cu2+、Y3+、Mn2+、Zn2+、Co2+、Cr3+、Fe3+中的一种或多种,掺杂离子与亚镍离子的比例为0~0.2;所用微乳液为“曲拉通X-100/正丁醇/环己烷/水”四组分系统。该方法所得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与一般NiO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导电性,且合成路线简单、条件易于控制、产物纯度较高,适于商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609885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89425.3
申请日:2009-07-2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S2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属于高能电池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采用湿磨工艺对SnS2材料进行掺碳复合,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结剂,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在球磨罐中将SnS2材料与碳纳米管进行复合,得到含有SnS2活性物质的浆料状材料,并以此改性的SnS2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易行,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所获得的SnS2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中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显示了更高的比容量及更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921C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02153894.8
申请日:2002-12-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
IPC: H01M4/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为了提高可充电碱性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的导电性,降低电池的内阻,提高电池大电流放电的能力,以满足动力电池的需要,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表面改性技术,即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电池电极活性物质及极片进行镀覆导电膜层的表面改性。使用该方法改性过的电池,可降低内阻,提高放电容量、电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大电流放电等各方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514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1035197.3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锂‑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硫电池,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材料为环化的导电聚丙烯腈包覆在微纳米级的硫化锂上形成的核壳包覆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微纳米硫化锂和聚丙烯腈球磨形成的微纳米复合产物加入聚丙烯腈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溶剂去除后,进行惰性烧结,得到所述正极材料。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导电性良好、结构及化学稳定性强,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原料低廉易得,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2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96791.2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低量贵金属负载纳米富勒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富勒烯原料和二氧化锆小球加入到二氧化锆球磨罐中,使用高能球磨机进行球磨,收集的固体粉末产物和贵金属源溶于醇类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得到第一混合液;使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第一混合液,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加热直至溶剂完全蒸发干,随后收集固体产物,得到锂‑氧电池的超低量贵金属负载纳米富勒烯催化剂。本发明将贵金属纳米颗粒均匀修饰在纳米级富勒烯表面,可显著降低贵金属负载纳米富勒烯催化剂的制备成本,纳米级富勒烯材料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有效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51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5197.3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锂‑聚合物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锂硫电池,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材料为环化的导电聚丙烯腈包覆在微纳米级的硫化锂上形成的核壳包覆结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微纳米硫化锂和聚丙烯腈球磨形成的微纳米复合产物加入聚丙烯腈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在溶剂去除后,进行惰性烧结,得到所述正极材料。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导电性良好、结构及化学稳定性强,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原料低廉易得,适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0054226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910439924.4
申请日:2019-05-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4/525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表面残碱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储能电池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中,首先将硼酸或柠檬酸溶解到乙醇中,可以使溶液含有一定量游离态的氢离子,之后加入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利用H+与材料表面残碱之间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并通过搅拌时间来调控反应强度,从而可以有效减少材料表面的残碱,降低材料表面pH值;之后使用乙醇溶液进行冲洗,保证材料表面不存在残留的硼酸根离子或柠檬酸根离子,最后通过二次煅烧的方法以去除表面可能残留的乙醇分子,从而提高材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