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3387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180015580.6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11/005 , B21K25/00 , F16H55/17 , Y10T29/49462 , Y10T29/49465 , Y10T29/49908 , Y10T29/49938 , Y10T29/49995 , Y10T74/1987 , Y10T428/211 , Y10T428/218
Abstract: 本申请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降低铆接紧固部件和配合部件之间的紧固构造的制造成本的铆接紧固部件、铆接紧固部件的紧固方法、以及铆接紧固部件的制造方法。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是通过铆接配合部件紧固到配合部件的环状的铆接紧固部件,所述铆接紧固部件包括:缺口,所述缺口形成在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内周缘部上,并且被铆接紧固到所述配合部件;以及内周面台阶部和端面台阶部中的至少一者,所述内周面台阶部在内周面和所述内周缘部之间从所述内周面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形成,所述端面台阶部在所述中心轴方向的一端侧的端面和所述内周缘部之间从所述端面向所述中心轴方向的另一端侧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0587297C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680001440.2
申请日:2006-03-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谷口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5/062 , F01M2011/0062 , F16J15/14
Abstract: 下壳体(11)的接合表面(11a)设置有多个凹槽(11b)和螺栓孔(11c)。该多个凹槽(11b)形成为大体上弓形的形状且相互相交。螺栓孔(11c)用于紧固。凹槽(11b)相互相交且凹槽(11b)的连接部分形成将壳体的内部从壳体的外部分隔开的连续凹槽。液体垫圈填充在凹槽(11b)内。
-
公开(公告)号:CN100452514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580028088.7
申请日:2005-08-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501 , C01B2203/0405 , H01M4/9033 , H01M4/9041 , H01M4/94 , H01M8/0232 , H01M8/0267 , H01M8/0297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2008/1293
Abstract: 电解质层(121)和氢渗透性金属层(122)装配在低热膨胀构件(130)的装配部(131)内,阴极电极(110)设置在电解质层(121)上。气体隔离器(100、150)设置成使得低热膨胀构件(130)被保持在气体隔离器(100、150)之间。由于低热膨胀构件(130)采用热膨胀系数低于氢渗透性金属层(122)的金属制成,所以氢渗透性金属层(122)的热膨胀能够受到抑制。因此,可以减小由于热膨胀而施加至电解质层(121)和氢渗透性金属层(122)之间的界面的剪应力。可以抑制电解质层(121)从氢渗透性金属层(122)的分离以及电解质层(121)中出现裂纹。
-
-
公开(公告)号:CN110959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1880048441.5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旋转电机(10)包括:转子(40),该转子具有转子主体(41)和磁体部(42)并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转子主体具有中空部,所述磁体部设于所述转子主体;筒状的定子(50),该定子具有由多个相绕组构成的定子绕组(51),并且相对于转子同轴地相对配置;以及外壳(30),该外壳收容转子和定子。转子主体具有:固定有磁体部的筒状的磁体保持部(43);以及中间部(45),该中间部是将转子的从旋转轴(11)到磁体保持部的部位连接的部分,并在旋转轴的径向的内外延伸。从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磁路组件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的第一区域(X1)的体积比在径向上从磁路组件的内周面到外壳之间的第二区域(X2)的体积大。
-
公开(公告)号:CN11316967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80097.2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H02M7/493 , H02M7/5387 , H02P27/06
Abstract: 电力转换装置(50)包括:连接到绕组(42U、42V、42W)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侧的第一逆变器电路(51);连接到第二端侧的第二逆变器电路(52);以及对第一逆变器电路和第二逆变器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部(60)。控制部构成为能实施第一电力转换控制和第二电力转换控制,上述第一电力转换控制对第二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闭状态进行固定,而对第一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闭状态进行切换,上述第二电力转换控制对第一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闭状态进行固定,而对第二逆变器电路的开关元件的开闭状态进行切换,在流过绕组的驱动电流的有效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实施第一电力转换控制和第二电力转换控制中的任一方,而在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切换并实施第一电力转换控制和第二电力转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03971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980073069.8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包括:第一逆变器(20),其针对每相具有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22)、下臂开关(23),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的连接点与旋转电机(10)中的各相的绕组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逆变器,其针对每相具有串联连接的上臂开关(32)、下臂开关(33),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的连接点与旋转电机中的各相的绕组的第二端连接;驱动控制部,其对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中的向旋转电机输入输出电力一侧的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实施开关驱动,并且实施将不向旋转电机输入输出电力一侧的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中的至少一方维持于接通状态的中性点驱动;以及切换控制部,其在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中对实施开关驱动和中性点驱动的逆变器进行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297018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80073533.3
申请日:2019-10-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包括:第一逆变器(20);第二逆变器(30);高电位侧连接线(LU);低电位侧连接线(LD);第一切换开关(53),其是设置于高电位侧连接线和低电位侧连接线中的至少一方的半导体开关;第二切换开关(63),其是与第一切换开关并联连接的继电器开关;模式控制部,其对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进行切换,在第一模式中,对一方的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22、23、32、33)实施开关驱动,并且实施将另一方的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中的至少一方维持于接通状态的中性点驱动,在第二模式中,对两方的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实施开关驱动;以及切换控制部,其在由模式控制部进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切换时,对第一切换开关及第二切换开关的接通状态与断开状态进行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1684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980011640.3
申请日:2019-0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旋转电机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逆变器(50),上述第一逆变器连接到各绕组组(41~43)中的与中性点(N1)相反一侧的绕组端部即起点端子,并且针对每相具有上臂开关(51)和下臂开关(52);第二逆变器(60),上述第二逆变器连接到各绕组组中的位于绕组部彼此之间的中间端子,并且针对每相具有上臂开关(61)和下臂开关(62);以及通电控制部(70),上述通电控制部选择性地实施由第一逆变器实现的绕组组的通电和由第二逆变器实现的绕组组的通电,第一逆变器中的上臂开关和下臂开关具有双向导通和截断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959245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880048441.5
申请日:2018-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旋转电机(10)包括:转子(40),该转子具有转子主体(41)和磁体部(42)并支承为旋转自如,所述转子主体具有中空部,所述磁体部设于所述转子主体;筒状的定子(50),该定子具有由多个相绕组构成的定子绕组(51),并且相对于转子同轴地相对配置;以及外壳(30),该外壳收容转子和定子。转子主体具有:固定有磁体部的筒状的磁体保持部(43);以及中间部(45),该中间部是将转子的从旋转轴(11)到磁体保持部的部位连接的部分,并在旋转轴的径向的内外延伸。从由定子和转子构成的磁路组件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的第一区域(X1)的体积比在径向上从磁路组件的内周面到外壳之间的第二区域(X2)的体积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