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69619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68473.5

    申请日:2010-08-05

    Inventor: 内田阳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6 H01M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二次电池具备电极(10),所述电极(10)具有:电极集电体(12)、在电极集电体(12)的表面形成的电极活性物质层(14)、覆盖电极活性物质层(14)的表面的导电膜(16)、和用于绕过电极活性物质层(14)而将导电膜(16)与电极集电体(12)之间直接电连接的导通部(18)。

    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0602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80002187.9

    申请日:2010-04-1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集电体和复合材料层的粘合强度(附着性)提高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集电体10上保持有含有活性物质22和粘合剂54的复合材料层的构成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复合材料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所述方法包含:将含有第1粘合剂54的粘合剂溶液50赋予给集电体10而形成粘合剂溶液层56的工序,通过从粘合剂溶液层56上方赋予复合材料膏40、在集电体10上叠置粘合剂溶液层56和复合材料膏层46的工序,通过将粘合剂溶液层56和复合材料膏层40一起干燥、得到在集电体10上形成有复合材料层的电极的工序。

    二次电池
    40.
    发明公开
    二次电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526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095523.8

    申请日:2023-01-17

    Abstract: 本揭示提供一种在借助树脂使第1构件与第2构件接合而形成的电极端子与盖构件一体化时能够抑制树脂流入至第1构件与第2构件之间的二次电池。本揭示的一形态为二次电池(1),盖构件(12)与负极端子(13)借助树脂(15)而一体化,负极端子(13)具备第1构件(21)和第2构件(22),第1构件(21)的下表面(31)上的第1接合面(33)与第2构件(22)的上表面(41)上的第2接合面(42)接合在一起,第1构件(21)在第1构件(21)的下表面(31)上的外周缘部具备突起部(34),第2构件(22)在第2构件(22)的上表面(41)上的外周缘部具备倒角部(43),突起部(34)接触倒角部(43)使得突起部(34)与倒角部(43)组合在一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