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208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01816.0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添杰 , 冯杰 , 路京选 , 程慧 , 秦景 , 张炬 , 李世灿 , 李爱丽 , 宫阿都 , 李杨 , 王嘉宝 , 常凊睿 , 曲伟 , 李小涛 , 李琳 , 周杰 , 宋文龙 , 庞治国 , 付俊娥 , 孙涛 , 姬大斌 , 汪洋 , 刘中伟 , 万金红 , 蒲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旱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评估方法,包括:构建干旱影响评估模型;接收用户发送的获取目标区域干旱影响评估数据的请求;获取当前请求的评估周期尺度下表征目标区域干旱状况的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基于请求的目标区域的草地类型选择干旱影响评估模型;将获取的干旱强度、干旱持续时间输入至选定的干旱影响评估模型中进行评估计算,输出干旱影响评估数据;将得到的所述干旱影响评估数据反馈至发送请求的用户。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更为准确、快速地评估干旱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408982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811292987.3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粒径物料疏浚方法,首先通过对实际疏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根据多次试验过程中采集的参数构建疏浚系统计算模型,充分反映了不同输渣距离情况下输渣动力的沿程衰减规律,以及清淤机气动输出功率的控制指标生产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河道大粒径物料的疏浚工作,通过疏浚系统计算模型科学合理地设置疏浚相关参数,有效提高了大粒径物料的疏浚效率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408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292987.3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粒径物料疏浚方法,首先通过对实际疏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试验,根据多次试验过程中采集的参数构建疏浚系统计算模型,充分反映了不同输渣距离情况下输渣动力的沿程衰减规律,以及清淤机气动输出功率的控制指标生产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河道大粒径物料的疏浚工作,通过疏浚系统计算模型科学合理地设置疏浚相关参数,有效提高了大粒径物料的疏浚效率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26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88054.7
申请日:2016-02-1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北京中水科海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混凝土层面抗渗性能的测试设备及其方法,包含步骤:①将水工混凝土的钻芯取样上下面沿径向切削磨平,加工成混凝土试件;②将混凝土试件侧向放入侧向圆柱体试模,该侧向圆柱体试模的下部为侧向半圆柱体形,上部为长方体,使试件侧向曲面与侧向圆柱体试模完全接触,不留缝隙,使水压力的施加方向为自上而下,水压力方向沿混凝土试件径向分布,且该侧向圆柱体试模下部中央具有一个用于水流渗出的下端开口;③在试件与侧向圆柱体试模周边的缝隙间设置或者浇筑一层密封材料,然后进行下一步工作抗渗测试试验。本发明通过采用圆柱体试模使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可以直接使用钻芯取样的含层面混凝土圆柱体试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93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664945.3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 浙江宁海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贾金生 , 马明刚 , 孟继慧 , 李曙光 , 严良平 , 赵春 , 潘月梁 , 郑璀莹 , 夏万求 , 杨会臣 , 张兵 , 史婉丽 , 彭泽豹 , 丁廉营 , 张金宇 , 徐琼 , 汪洋 , 周浩 , 赵磊 , 葛家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料含水率的快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圆筒、开设在圆筒一侧的过水孔、安装在过水孔处的弯头、设置在圆筒外壁且与弯头相连通的透明管以及用于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储存和计算的终端设备,透明管上均布有刻度线,透明管的轴向与圆筒的轴向平行,圆筒与弯头之间、弯头与透明管之间均为密封连接:该方法够精确测出放入试样前、后水的体积变化,利用水排出骨料样品中骨料颗粒之间的空气,利用水的体积变化,测出骨料样品中纯骨料和所含水分的体积之和,以此计算出骨料的含水率,其操作简单,检测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0915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1910288435.3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路京选 , 李小涛 , 李琳 , 雷添杰 , 曲伟 , 蒋卫国 , 范锦龙 , 王新 , 姬大斌 , 程慧 , 宋文龙 , 庞治国 , 付俊娥 , 孙涛 , 汪洋 , 万金红 , 张炬 , 李杨 , 王嘉宝 , 蒲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台风暴雨洪水灾害全生命周期监测方法,包括:进行台风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利用多源气象卫星数据进行台风全生命期遥感监测;融合多源数据进行暴雨灾害危险性评价;当台风暴雨引发洪灾时,进行空天地一体化的台风暴雨洪水灾害应急监测。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台风暴雨洪水灾害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台风暴雨洪水灾情进行很好的监测以获取准确的信息,提供台风暴雨洪水灾情服务,防患于未然。
-
公开(公告)号:CN11356509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96410.1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浆振捣设备的加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注浆压力与注入率的时程控制模型;S2:根据工程实际注浆需要,确定最佳的流量Q和注浆压力P;S3:液压泵驱动泥浆泵工作,泥浆泵通过抽浆管从注浆桶内抽取浆液,通过输浆管输入到振捣注浆棒内,利用振捣注浆棒将浆液注入工程砂砾石或者胶结料内;S4:输浆管上的电磁流量计检测流量,液压泵调控泥浆泵的压力;S5:注浆完成后,控制输浆管与振捣注浆棒之间的三通球阀改变通路,驱动将剩余的浆液回流至注浆桶内。通过对注浆振捣设备实现精确的控制,对注浆时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的调整,满足不同工程工况的要求,注浆过程可靠,既不对设备本身造成伤害,也不对实际工程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11011064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355047.2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域性洪涝场景的无人机监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基于第一无人机系统和多个第二无人机系统,获取流域性洪涝场景的全景视频、遥感影像和点云数据影像,然后根据全景视频对洪涝场景进行实时监测,并在遥感影像和点云数据影像中提取淹没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淹没范围和淹没深度,实现了及时、准确且低成本的流域性洪涝灾害场景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106838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455974.1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胶结坝施工方法,涉及水电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技术领域,其通过精准控制胶结砂砾石料的胶结度来保证上层料中的堆石下陷到下层砂砾石层中的深度,进而增加层间的结合性,每铺筑一层石料以后通过维卡仪测量其初凝时间,将上层料的铺筑控制在下层石料初凝之前完成,进一步增强层间结合性,减轻骨料分离现象,使大于150mm的骨料能够用于坝体施工中,拓宽了胶结坝筑坝材料谱系,避免了大粒径骨料的浪费,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多种质量检测同时进行,来保证每一步的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整个坝体的施工质量,增强了大坝坝体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5811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52374.1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雷添杰 , 贾金生 , 王嘉宝 , 郑璀莹 , 李曙光 , 杨会臣 , 张亚珍 , 宋宏权 , 岳建伟 , 慎利 , 宫阿都 , 吕娟 , 宋文龙 , 张炬 , 李世灿 , 周磊 , 陈强 , 李爱丽 , 汪洋 , 娄和震 , 程子懿 , 冯炜 , 史婉丽 , 赵春 , 万金红 , 刘中伟 , 路京选 , 曲伟 , 李翔宇 , 陈文晋 , 李明宇 , 李杨 , 程慧 , 黄锦涛 , 赵林洪 , 徐瑞瑞 , 张鹏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方法。本发明运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相结合,采集每个大类别的每个石块的多角度照片作为第一训练集,利用图像处理获得骨料属性,进而确定骨料所属的小类别,得到第二训练集,利用第一训练集和第二训练集组成的标准样本库,对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多次训练,确保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并且利用训练后的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获取的骨料图像建立骨料级配曲线,提高了级配识别的效率,实现了非接触式测量的混凝土骨料级配快速识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