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68768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15827.3
申请日:2020-08-14
Applicant: 兰州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中子空间强度分布的核燃料燃耗深度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测量装置包括紧凑型D-D中子源、D-D中子源外依次包裹的中子慢化体和γ屏蔽体、中子慢化体中设置的锥形中子准直孔道及与锥形中子准直孔道连接的热中子像探测器系统,锥形中子准直孔道设置于紧凑型D-D中子源上方一定距离处,用于获得准平行中子束。由于热中子与核燃料中不同元素的反应截面不一样,锥形中子准直孔道透射穿过核燃料元件样品的中子通量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根据建立的热中子透射强度与燃料燃耗的响应模型,测得核燃料元件燃耗深度空间分布及平均燃耗。本发明属于新型的核燃料燃耗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良好空间分辨性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44652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44116.5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21C3/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UO2/Zr核燃料板裂变力学分析有限元模型,模型由Zr合金基体、两个UO2芯体颗粒、及包覆于UO2芯体的裂变气孔组成;UO2/Zr核燃料板裂变模型为1/4圆形的扇形薄板结构;燃料板外部为Zr合金包壳,内部为UO2芯体,同时夹杂以UO2、Zr的小型颗粒和气孔等。将气孔、UO2和Zr颗粒均假设为球形,故符合轴对称问题,可以简化为平面问题,为实现在LS-DYNA中施加面载荷,以球心为中心点建立薄片三维体为几何模型,厚度方向仅划分一层单元,进而大幅度减小有限元计算量,提升有限元求解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74941B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710486398.8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场对密集管束直径及氧化膜厚度进行测量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安装在测量台架上的若干个棒径测量单元和若干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棒径测量单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均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每个棒径测量单元内部和每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内部均设置有供样管穿过的通道,且每个棒径测量单元的通道对应与其中一个氧化膜厚度测量单元的通道同轴。本发明通过将密集管束进行分类,能够在现场直接对密集管束直径及氧化膜厚度进行全行程任意位置的精确测量;在测量过程无人体直接接触,其通过传感器对直径及氧化膜厚度的微小变化进行测量,检测更加安全、高效、可靠;在某一测量单元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完成测量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543227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588601.0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核燃料辐照性能研究装置,具体是一种放射性屏蔽热室燃料元件高温起泡试验装置。该装置由炉体、控制系统、采集系统、自动升降系统和气路系统组成,炉体与控制系统和采集系统分离,可在热室外控制炉体的升温、保温及降温,采集系统能自动输出数据,操作简单快捷。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满足燃料元件从室温至850℃的辐照性能试验,控温精度±1℃。
-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14429.8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棒涂层厚度涡流探头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金属涂层厚度涡流测量探头及探头线圈设计方法,探头包括线圈检测模块和信号线缆;其中,线圈检测模块包括探头壳体、聚焦磁芯、检测线圈单元和接触层;接触层设置在探头壳体头部以接触待测燃料棒;聚焦磁芯固定连接在探头壳体头部的内部;检测线圈单元包括同轴套设在聚焦磁芯上的测量线圈和平衡线圈,且测量线圈与平衡线圈差分连接,测量线圈设置在靠近探头壳体头部的一侧;信号线缆的一端穿过探头壳体尾部与检测线圈单元连接。上述探头直接与被测燃料棒贴合,探头的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耐温漂能力好,有效克服了涡流检测微弱信号远程传输困难的问题,对于涂层厚度测量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73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13229.0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7/11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燃料晶粒生长的相场模拟方法及装置,涉及辐照微结构演化模拟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相场理论,构建核燃料的体系总自由能方程,其中,所述体系总自由能方程中包含所述核燃料各晶粒对应的相场变量;基于所述体系总自由能方程,以及所述各晶粒对应的相场变量,分别构建所述各晶粒的动力学演化方程;基于所述动力学演化方程,并行演化所述各晶粒的生长形态,以模拟所述核燃料晶粒生长的真实形貌变化。本申请能够减少模拟多晶体系演化过程中的计算量,提高演化效率,同时能够模拟晶粒生长的真实形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977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10194.5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场理论的核燃料孔隙演化模拟方法及装置,涉及辐照微结构演化模拟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构建核燃料的体系自由能方程,空位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演化初步方程,以及位错环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根据所述体系自由能方程、所述空位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演化初步方程,以及所述位错环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方程,构建所述核燃料的相场模型;基于所述相场模型,模拟所述核燃料的孔隙演化过程,并分析裂变密度对所述核燃料孔隙演化的影响。本申请能够精准预测裂变密度对核燃料孔隙演化的影响,解决通过实验手段获取实验数据成本巨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49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1458775.4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晶锆铌合金体系的相场模型、建模方法和电子设备,基于多晶锆铌合金体系中的两种元素和平衡空位,吉布斯能量的总表达式为:#imgabs0#该模型以模拟用于锆铌合金包壳材料辐照效应研究的初始样品制备过程中的参量变化;利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相场模型主要通过经验设定初始模拟参数从而无法保证随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417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01357.8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酰亚胺高温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通过加成聚合得到第一中间产物(聚酰亚胺酸);(2)采用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聚己内酯二醇(PCL)聚合得到第二中间产物(聚氨酯阻尼改性剂);(3)将第二中间产物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第一中间产物中的活泼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第三中间产物;(4)将第三中间产物进行溶剂挥发固化和高温酰亚胺化反应,得到聚氨酯酰亚胺阻尼材料。本发明通过采用聚氨酯预聚物作为阻尼改性剂接枝到聚酰亚胺上,材料既保留了聚氨酯的优良阻尼性能,又吸收了聚酰亚胺的高阻燃和耐高温等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268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501364.8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振隔热复合填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将正硅酸乙酯、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六甲基二硅胺烷溶解在溶液形成混合胶体溶液;将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水中形成表面活性剂溶液;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球,得到分散溶液;将前驱体混合胶体溶液加入分散溶液中搅拌混合;加入氨水,使前驱体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凝胶化;清洗干燥,获得气凝胶包覆空心玻璃微球材料。本发明在空心玻璃微球表面包覆气凝胶,构成了减振隔热复合填料,实现了同时具备减振隔热复合材料的一体化制备,且制备的材料尺寸小,具有填充特性,可以与其他材料进行二次复合,提升本体材料的隔热和减振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