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026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031361.5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非线性弱磁控制方法,涉及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d轴时变估算步骤,通过伺服系统的d轴电压时变方程和d轴时变估算方程得到d轴时变的估算值;步骤二、q轴时变估算步骤,通过伺服系统的q轴电压时变方程和q轴时变估算方程得到q轴时变的估算值;步骤三、d轴耦合预测步骤,利用步骤一得到的d轴时变的估算值并作为内置补偿,在此基础上设计d轴耦合预测方程,用以计算d轴给定电压;步骤四、q轴耦合预测步骤,利用步骤二得到的q轴时变的估算值并作为内置补偿,在此基础上设计q轴耦合预测方程,用以计算q轴给定电压。本发明提高了伺服系统弱磁控制的稳态控制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769642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1056038.0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P7/2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的驱动‑调速一体式约束预测控制方法,本发明将这种驱动‑调速一体式的控制技术应用于直流电机,首先利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技术在串级电路和转速的光电编码器采集的转速信息的基础上对系统的集总干扰进行估计,得到重构后的集总干扰信息,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相关技术设计出针对直流电机的带输入约束的输出反馈控制器,在保证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基础上,因为不需要使用电流、电压以及转矩传感器,降低了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容错能力,同时可以明显地抑制参数摄动和负载转矩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直流电机系统的输出转速的控制精度和干扰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8717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42360.5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工况直线导轨副摩擦磨损试验机,包括底座和可拆卸连接在底座上的直线导轨副,其中,前述的直线导轨副包括直线导轨和滑块,直线导轨螺栓连接在底座上,滑块滚动连接在直线导轨上;还包括驱动装置、加载装置和用于夹持滑块的夹紧装置,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夹紧装置通过连接架与驱动装置配合安装,加载装置置于滑块上方,前述的驱动装置用于实现不同跑合速度和跑合距离的调节,加载装置对滑块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夹紧装置通过对滑块松紧大小的调节实现不同型号尺寸试验机的摩擦磨损试验;可以对不同型号的直线导轨副进行变载荷、变跑合速度和跑合距离的摩擦磨损试验,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6964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56038.0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P7/2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7/2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机的驱动-调速一体式约束预测控制方法,本发明将这种驱动-调速一体式的控制技术应用于直流电机,首先利用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技术在串级电路和转速的光电编码器采集的转速信息的基础上对系统的集总干扰进行估计,得到重构后的集总干扰信息,结合模型预测控制相关技术设计出针对直流电机的带输入约束的输出反馈控制器,在保证系统动态响应性能的基础上,因为不需要使用电流、电压以及转矩传感器,降低了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容错能力,同时可以明显地抑制参数摄动和负载转矩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直流电机系统的输出转速的控制精度和干扰抑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585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10179.3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金属薄膜材料杨氏模量测试结构,测试结构包括五部分:带测微游标的第一热膨胀力源;带测微游标的第二热膨胀力源;待拉伸金属构件;双端固支梁;加载驱动电流的锚区。其中,带测微游标的热膨胀力源和双端固支梁均采用已知杨氏模量和残余应力的多晶硅材料制作。该结构除了可以测量金属薄膜的杨氏模量外,通过对测试过程的控制还能同时测量金属存在的残余应力、断裂强度以及临近断裂时的杨氏模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96864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009655.X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绝缘衬底上厚膜硅材料泊松比测试结构,用于测量绝缘衬底上厚膜硅材料的泊松比。测试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用于悬挂扭转结构的多晶硅固支梁和扭转结构。扭转结构由静电驱动的扭转杆和左右两个限位结构组成。扭转杆的中心是一个扭转梁,扭转梁的上端面连接到多晶硅固支梁的中心位置,形成悬挂-扭转结构。利用静电力驱动扭转杆以扭转梁为轴做扭转运动。利用止挡结构控制扭转角度,形成一个特定的测试角。由扭转梁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尺寸、厚膜硅材料的杨氏模量以及所施加的静电力可以计算得到厚膜硅材料的泊松比。本发明的测试结构、测量方法和参数提取的方法极其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604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43543.6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绝缘衬底上薄膜硅材料残余应力的测试结构及方法,其测试结构由两组结构构成。其中第一组由一个多晶硅悬臂梁、一个薄膜硅双端固支梁、一个由薄膜硅制作的垫板组成;第二组由一个多晶硅悬臂梁和一个由薄膜硅制作的垫板组成。实际测量薄膜硅残余应力的单元是薄膜硅双端固支梁,而两组结构的差别仅在于是否包括薄膜硅双端固支梁,两组结构中其他对应单元结构和几何尺寸完全相同。施加静电力使多晶硅悬臂梁下弯并进而下压薄膜硅双端固支梁和垫板接触衬底。通过两组测试结构的测试提取出单独驱动薄膜硅双端固支梁达到测试挠度所需要的力,由力、测试挠度、杨氏模量和几何尺寸可以计算得到绝缘衬底上薄膜硅材料的残余应力。本发明的测试结构、测量方法和参数提取的方法极其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456860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10411.3
申请日:2015-0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绝缘衬底上厚膜硅材料杨氏模量测试结构,用于测量绝缘衬底上厚膜硅材料的杨氏模量。测试结构由三部分组成:相对型电热驱动单元;带测微游标的止挡单元;静电驱动的悬臂梁单元。相对型电热驱动单元和带测微游标的止挡单元垂直连接。利用静电力驱动悬臂梁做面内的横向弯曲运动。止挡结构用于控制弯曲量,并用于防止出现吸合而产生的测量不稳定问题。止挡结构的移动由热膨胀驱动结构实现,止挡结构的移动量由游标进行测量。为防止工艺误差导致的位置测不准问题,采用两次测位的方式进行,即第一次热驱动止挡结构接触到悬臂梁,读出游标位置,然后减小驱动电流产生微小的间隙,由游标记录这种间隙即最终的弯曲挠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64881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108311.0
申请日:2012-04-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超文本传输协议1.1下的隐藏服务定位方法,主要解决在目前主流的Web访问协议HTTP1.1版本下对匿名通信系统Tor所提供的隐藏服务进行定位的问题,以对非法Web服务进行审查和取缔,为网络犯罪的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该方法涉及到匿名电路入口节点的占领、隐秘流量的生成以及流量特征的检测与关联等相关技术。该方法首先假设占据了可疑匿名电路的入口节点,通过客户端浏览器的特殊访问模式,利用HTTP1.1协议的特点引发匿名电路中的特定流量特征,然后将访问隐藏服务的时间与检测到特定流量特征的时间进行关联,若关联结果大于设定的阈值且检测到流量特征的节点的前一跳不为Tor的洋葱路由节点,则该节点的前一跳节点为隐藏服务器,从而完成了对隐藏Web服务的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4034583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43090.7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膜材料泊松比的测试结构及方法,测试结构中,第一组结构包括静电驱动的多晶硅悬臂梁(101)、由待测薄膜材料制作的带有对准结构的非对称十字梁(102)、由待测薄膜材料制作的对称十字梁(103);第二组结构是第一组结构去除对称十字梁后的剩余结构;对称十字梁由第二锚区(103-2)、第三锚区(103-3)、水平短梁(103-4)、上半竖直长梁(103-1)以及下半竖直长梁(103-5)组成,将力的加载驱动部分和待测薄膜材料制作的泊松比测试结构分开,通过几何参数设计控制泊松比测试结构的测试扭转角,通过两组测试结构的相同部分受力相同的原理提取出泊松比测试结构所受到的力,利用力和扭转角计算得到待测薄膜材料的泊松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