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深度图片边缘检测的三维视频空洞填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103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3217.5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图片边缘检测的三维视频空洞填充方法,主要解决在利用多参考视点的深度信息对视场角范围内虚拟视点进行映射时出现的空洞问题。该方法主要通过在进行虚拟视点图像融合之前,分别对各融合图像的深度图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判断图像边缘区域和非边缘区域,然后在非边缘区域进行映射前后距离判断填充空洞。随后,将填充好的待融合图像采用投票融合机制进行融合,接着将视场角内每一个角度的虚拟视点的互补映射结果进行融合。虚拟视点图像融合后,利用相邻虚拟视点的像素数据或参考视点像素数据填充当前虚拟视点的空洞。本发明通过图像融合前边缘检测处理加上融合后填充,有效提高了虚拟视图中空洞填充的效率。

    一种基于变焦透镜的AR眼镜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56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15491.5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焦透镜的AR眼镜,包括线圈式双液体透镜和AR眼镜镜片。线圈式双液体透镜包括腔壁、双液体成像介质及顶层玻璃。所述腔壁的形状为适配AR眼镜镜片形状的环形筒状结构,由柔性介电润湿线横向缠绕而成,所述双液体成像介质分别为导电液体NaCl溶液和绝缘液体苯基硅油,所述顶层玻璃为普通眼镜玻璃,用于封层。AR眼镜中所述线圈式液体透镜附于AR眼镜镜片前侧,AR眼镜表面镀ITO膜,所述液体透镜与AR眼镜的连接方式为直接接触,光固化粘合剂粘合,所述线圈式液体透镜的驱动机制为电压驱动。本发明为AR眼镜近视矫正提供了新方法,探索更轻薄的AR近视眼镜,为AR眼镜的近视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有利于AR眼镜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逆向图网络的非视域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47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665529.5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逆向图网络的非视域成像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神经网络的训练和使用两个阶段。训练阶段,使用一台普通相机负责拍摄非视域场景所产生的反射图像(包含非视域场景经过遮挡物后产生的半影信息),另一台相机负责拍摄非视域场景的图像,拍摄时两台相机的视角固定,非视域场景不断改变,由程序控制两台相机同时拍摄图像,从而获取足够数量的非视域场景图像及其对应的反射图像,将非视域场景产生的反射图像作为输入,非视域场景图像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完成的网络可以直接根据输入的非视域场景所产生的反射图像,输出非视域场景的图像。本方法具有成像设备简单,对于训练好的网络,成像速度快等优点。

    一种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的动态拖尾的表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477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66224.5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的动态拖尾的表征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搭建暗室环境和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动态拖尾测量装置;设计不同对应因素条件的动态显示白盒,对暗室环境下的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显示不同因素条件的运动白盒时产生的动态拖尾进行测量,获取暗室环境下不同因素条件的动态拖尾亮度分布;根据获取的暗室环境下动态拖尾亮度分布,对动态拖尾进行分析与模拟,分析不同因素条件对动态拖尾的影响;根据动态拖尾的分析模拟和动态拖尾影响因素构建暗室环境下Mini‑LED分区背光显示屏幕动态拖尾的表征公式,完成动态拖尾亮度场分布的表征。本发明实现准确的动态拖尾表征。

    一种基于亮度一致性的增强现实色度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330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619781.7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宇宁 何澜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亮度一致性条件下的虚实场景色度动态调节方法,通过学习智能群体算法中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和小生境思想,刚开始在全局散布不同的像素点,再通过设置全局最优像素点和局部最优像素点,通过每次迭代时像素点不断更新向全局最优点和局部最优点看齐,直到全局处于一定的色度收敛区间内。同时为了提高时间效率,可以预先设置一个优化率,再通过扫描原始图像的色度值差距筛选掉一些极端像素点。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在不同条件的场景下,有效避免了显示图像的分层感,使显示效果更符合人眼的视觉习惯,实现了叠加图像的色度有效均衡。

    一种基于光线跟踪算法的非视域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4092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010104486.9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张宇宁 吴术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线跟踪算法的非视域成像方法,利用普通相机拍摄非视域场景在漫反射面上产生的漫反射信息,借助光线跟踪算法的思路,通过算法分析漫反射图像中每颗像素对应的光线从NLOS场景传播至相机的路径,并将传播路径进行反向计算,并结合漫反射面的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BRDF),从而逆向推导出NLOS场景物体的图像。本方法无需借助其他昂贵设备仪器,相对于需要发射激光和复杂成像设备的非视域成像方法,本方法大幅降低设备成本。

    一种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器件及其衍射角度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810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1911219654.2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偏振光栅级联器件及其衍射角度调控方法,器件由左至右依次包括扭曲向列液晶盒、宽带四分之一波片和液晶偏振光栅,其中,扭曲向列液晶盒与宽带四分之一波片组合为偏振转换器,用来实现入射光偏振的转换,完成液晶偏振光栅的衍射角度调控。另外,一种液晶偏振光栅薄膜级联器件,包括N基本单元,N≥1,各基本单元之间竖直平行设置,且各基本单元级联间存在空气层,基本单元由左至右依次包括偏振转换器、第一液晶偏振光栅和第二液晶偏振光栅,入射光经第一基本单元后将发生一级衍射,前一基本单元的衍射光束将成为后一基本单元的入射光束,继续进行衍射,实现2N个衍射角度调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