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箱挡墙结构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2026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889922.1

    申请日:2016-10-12

    Inventor: 柏宝忠 张俊 王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3/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箱挡墙结构,其包括沿水岸设置的挡墙本体,所述挡墙本体内为空腔,挡墙本体的临水侧墙体上设有多个将所述空腔与外界相通的水孔,且最底层的水孔距挡墙本体底部具有一定距离;所述空腔内由下而上填充有土料和石块,石块之间的空隙比最低层的水孔孔径大。空腔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圆孔。本发明的空箱挡墙结构保证了空腔内的水体可以与河道的水体进行正常交换且始终保证空腔内有一定深度的水体,河道内的鱼虾等水生动物可通过水孔可以自由随意往来游动进入空腔内,空腔以及空腔内的土料及石块给鱼虾或其他动物提供了觅食、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

    一种辐流式水体生态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45313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802613.6

    申请日:2016-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Y02W10/18 C02F3/00 C02F3/02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辐流式水体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分布的沉淀池、生物处理池和人工湿地,所述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生物处理池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生物处理池的进水端通过第一水渠与沉淀池相连通,且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渠与人工湿地相连通。本发明中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均沿前后方向延伸,而生物处理池沿左右方向延伸;从而使水体在净化过程中,先沿前后方向流动、再沿左右方向流动、最后再沿前后方向流动,整体流动路线呈曲线状,延伸长了水体流动距离、以及净化时间,增强了本发明的净化效果,且采用此种结构布局,使得本发明整体空间结构更为紧凑、占用面积较小。

    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3392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78304.5

    申请日:2016-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E03F5/04 E03F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流净化系统及径流净化方法,径流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径流净化井和后处理井,所述径流净化井具有由净化基底和从所述净化基底的四周向上延伸的净化侧壁围成的净化井腔;所述净化井腔内设置有与所述净化侧壁连接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净化井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进水腔室和出水腔室,所述进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进水口;所述出水腔室上设有净化井出水口;所述进水腔室和所述出水腔室中均放置有净水填料;所述后处理井上设有后处理进水口和后处理出水口,所述后处理进水口与所述净化井出水口连通。本发明的径流净化井可模块化运行,可用于城市雨水径流的处理。

    生态净化模块、生态净化组件及生态净化模块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374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90635.6

    申请日:2016-06-03

    Inventor: 张俊 周璟 唐陈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00 C02F3/10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化模块、生态净化组件及生态净化模块的使用方法,生态净化模块的本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部设有净水填料;框架结构的底部设有底层遮挡板,框架结构的其中两个供水流通过的侧部分别为迎水侧部和背水侧部;迎水侧部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一挡水板组,背水侧部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二挡水板组;第一挡水板组和第二挡水板组的结构相同,第一挡水板组包括至少两个挡水板件。本发明通过移动第一挡水板组和第二挡水板组能够实现生态净化模块在净化模式或者更新模式之间切换。

    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8777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90866.7

    申请日:2016-0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7/44 C02F1/001 C02F2101/105 C02F2101/16 E02B7/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净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生态净化装置设置于河道中,包括:拦水净化坝,拦水净化坝的本体为中空的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内部设有净水填料,框架结构的迎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一挡水板;框架结构的背水面上设有可沿着框架结构的横向移动的第二挡水板;止水囊与拦水净化坝的底面连接;坝体旋转轴,与拦水净化坝连接;驱动机构,与坝体旋转轴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拦水净化坝下方,所述支架支撑在转动过程中的所述拦水净化坝。本发明的生态净化装置可以设置为净化模式、更新模式或洪水模式。

    面源生态净化系统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63160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849597.7

    申请日:2014-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源生态系统,包括排水渠,所述排水渠底板上沿水流路径镶嵌有多块凸起石块构成拦截单元,所述排水渠下游连接一集水井构成沉淀单元,所述集水井一侧设有配水堰及配水池构成布水单元,所述配水堰的高度低于排水渠的底板高度,所述配水池底部的高度低于配水堰的高度,所述配水池连通多根配水管,配水管上设有配水孔,所述布水单元下方设置砾石处理单元,砾石处理单元内填充粒径大小不一的砾石,砾石处理单元底部设置承托板,承托板上开设泄水孔,所述承托板下方设置排放渠。本发明可以模块化运行,且具有成型时间短、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可用于处理高流速、高颗粒态浓度的初期雨水面源径流,降低雨水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

    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416981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351009.0

    申请日:2017-05-18

    Inventor: 张俊 琚泽文 卿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地处理型水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待处理水体进行生物膜处理的生物填料单元,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中设有生物填料;用于对经受生物膜处理后的水体进行湿地净化处理的湿地单元,所述湿地单元按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通过生物填料单元出水管道流体连通,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与湿地单元之间还通过回流管道流体连通。本发明具有成型时间短、生物膜活性效果好、对水质净化效率高的特点,可提高生物填料应用在湿地、河道等自然水体处理时的生物膜处理水体的效果。

    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4074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710350344.9

    申请日:2017-05-18

    Inventor: 张俊 胡伟 陈煜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利于生物填料表面生物膜生成的湿地处理型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湿地处理型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处理水体引入生物填料单元进行生物膜处理,所述生物填料单元中设有生物填料;将经受生物膜处理后的水体引入湿地单元进行湿地净化处理,所述湿地单元按水体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至少部分的沉水植物区中的沉水植物和/或水体和/或泥作为碳源被回流至生物填料单元。本发明具有成型时间短、生物膜活性效果好、对水质净化效率高的特点,可提高生物填料应用在湿地、河道等自然水体处理时的生物膜处理水体的效果。

    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40277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10188454.4

    申请日:2018-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生态修复的水下地形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生态修复单元,每个生态修复单元包括用于种植浅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一种植带、用于种植深水沉水植物种的第二种植带及深沟,第一种植带的水深小于第二种植带的水深,第二种植带的水深小于深沟的水深,第一种植带与第二种植带间设置第一放坡,第二种植带与深沟间设置第二放坡。本发明利用不同沉水植物的适宜水深和生境需求,按水深梯度塑造水下地形结构,避免因生境均质化造成的先锋种或少数竞争性强的植物大面积扩增蔓延,以实现同一水域中多种沉水植物共同生长,丰富水体生物多样性。

    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77125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1092645.8

    申请日:2016-11-30

    Inventor: 张俊 周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及其使用方法,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外挂于堤岸挡墙上或者内嵌于所述堤岸挡墙,所述堤岸挡墙设置于河道的岸边,该栖息地型生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躲避单元,所述躲避单元为框架结构,所述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本发明的栖息地型生态组件的至少一个躲避单元的底部设有向下凹陷的躲避部底面槽体,躲避单元构成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主体,躲避单元、连接通道件、净化通道件能够进行组合,构成了供两栖动物在水域与陆域之间的运动通道,净化通道件能够净化岸边地面的径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