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8756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710849273.7

    申请日:2017-09-19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抑制二次电池的重量、容易实现高电池容量并且抑制下落时的内部短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正极集电体(40),与正极板电连接;以及负极集电体(50),与负极板电连接,正极集电体以及负极集电体中的至少一方的集电体具有:一侧基部,配置在封口板(14)的附近;以及一侧引线部,配置为与一侧基部的一端部连结,并朝向电极体(20)侧。一侧引线部具有:一侧发电元件接合部,与作为发电元件的电极体的侧面接合;以及一侧倾斜部,相对于电极体的厚度方向倾斜,使得从一侧发电元件接合部朝向电极体的厚度方向外侧。电极体与电极体包含的非水电解质的质量之和为200g以上且500g以下。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83398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711324070.2

    申请日:2014-06-10

    Abstract: 在过充电时等,使正极合剂层中的碳酸锂分解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容易向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外流通,在电池的内压大幅上升之前迅速且确实地使压力感应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启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0)具有压力感应式的电流阻断机构,在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14)的一个端部形成有正极芯体露出部(15),在另一端部形成有负极芯体露出部(16),在正极合剂层(11a)内含有碳酸锂,在正极芯体露出部(15)上,在与间隔件(13)对向的位置,沿着与正极合剂层(11a)的边界形成有保护层(11b)。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及该电池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36660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810173339.6

    申请日:2008-11-13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高成品率地提供高性能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备如下所述的工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即具备:烧成含有锂源和镍源的正极活性物质前体从而形成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烧成工序;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将所述锂镍复合氧化物加热至200~1500℃时,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量的测定工序;在将所述测定工序中的加热温度设为x(℃)、在所述测定工序中测定的每1g锂镍复合氧化物的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量设为y(摩尔/g)时,筛选满足以下数学式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筛选工序;使用利用所述筛选工序筛选出的所述锂镍复合氧化物为主体的正极活性物质来完成正极的正极完成工序,数学式1:y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11783C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580009615.X

    申请日:2005-0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充电终止电压达到4.3V以上而不伴有充放电循环特性和热稳定性的下降、由此能够提高充放电容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将在LiCoO2中至少含有Zr和Mg两者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A、和具有层状结构并至少含有Mn和Ni两者作为过渡金属的锂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B混合,作为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