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1010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610302722.1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中,可以将排水抽取单元和制冷剂管连接单元设置在未设置排放口的阻挡区域中,以便可确保排放口的尺寸,并且可以均匀地设置排放口,从而在室内产生均匀气流。此外,在以圆形形状形成的下壳体中,可以将空调的室内单元内部的一些组件设置在从圆形壳体突出的突起部中,以使排放口可以最大化,并且突起罩的突出方向可以彼此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空调的安装。此外,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冷凝水收集空间可设置在排水盘中,从而有效地防止由于壳体外侧产生冷凝水而引起的泄露。此外,可通过结合到外侧的结合构件来结合空调的壳体、排水盘和罩构件,从而提高空调的室内单(56)对比文件JP H01285722 A,1989.11.16US 2134802 A,1938.11.01CN 1952513 A,2007.04.25CN 203454267 U,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CN108692367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1810373937.1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宋雨锡 , 李东润 , 李富年 , 姜栋云 , 金度渊 , 金度勋 , 金秉建 , 金荣宰 , 金俊宇 , 金贤雅 , 徐龙镐 , 徐炯浚 , 苏柄烈 , 沈在兄 , 尹俊镐 , 李桢大 , 李昌宣 , 李哲柱 , 林承范 , 张根晶 , 全敏究 , 赵敏纪 , 曺城准 , 赵恩圣 , 赵炯奎
IPC: F24F1/0033 , F24F13/22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AC)的室内单元包括:壳体,具有入口和出口;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鼓风机,用于在入口处吸入空气以使用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并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出口排出;气流控制装置,通过吸入出口周围的空气而用于控制从出口排放的气流。AC室内单元可在不使用传统的叶片结构的情况下控制排放的气流的方向,从而增大排气量,减小循环噪声,并能够使设计差异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54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177084.6
申请日:2016-10-06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空调。公开的空调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入口和出口,并且具有形成出口的第一引导表面和第二引导表面,第二引导表面面向第一引导表面;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配置成对通过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鼓风机,该鼓风机配置成从入口吸入空气,通过使空气流过热交换器来对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且将空气朝向出口排放;以及气流控制单元,该气流控制单元设置成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及当气流控制单元被放置在第一位置处时,气流控制单元从第一引导表面或第二引导表面突出,其中,第一位置邻近出口的排放空气的端部,第二位置与出口的排放空气的端部间隔开。
-
公开(公告)号:CN114136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97723.3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此公开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吸入板,吸入板包括经其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吸入板形成为绕鼓风扇的轴向方向旋转或者以垂直于鼓风扇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线而旋转,以与壳体结合或分离。因此,用户可容易地且直观地分离吸入板,并且利用设置在吸入板上的支撑单元可有效减少在分离吸入板时可能发生的吸入板的掉落。另外,通过朝着壳体对覆盖壳体的下部的外缘的盖构件施压,壳体和盖构件可彼此结合,从而允许用户容易地结合盖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81104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278631.5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PC: F24F1/0011 , F24F1/0063 , F24F13/20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该空调包括:壳体;出口,配置为将引入到壳体中的空气排出;排出面板,布置在出口前面并具有用于排出空气的多个排出孔;以及支撑构件,布置在出口和排出面板之间,排出面板被支撑在该支撑构件上。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框架,支撑排出面板的一侧并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框架,支撑排出面板的另一侧并与第一框架平行地布置;以及第三框架,布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并形成为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三框架由金属材料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9869812B
公开(公告)日:2020-07-21
申请号:CN201910284511.3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永进 , 姜珠贤 , 金荣宰 , 苏柄烈 , 金容珏 , 白寅丁 , 边娜朠 , 徐武敎 , 徐炯浚 , 刘承天 , 李相玗 , 李孝奎 , 任珍浩 , 赵敏纪 , 赵炯奎 , 黄准 , 金度渊 , 金贤雅 , 徐龙镐 , 宋雨锡 , 宋玹珠 , 辛荣宣 , 尹俊镐 , 李富年 , 李桢大 , 李昌宣 , 全敏究 , 郑喜在
IPC: F24F1/0033 , F24F1/22 , F24F1/38 , F24F11/65 , F24F11/74 , F24F11/79 , F24F11/42 , F24F13/24 , F24F13/28 , F24F13/30 , F25B41/06 , F25B31/00 , F25B47/02 , F24F110/12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放口;主风扇,被构造成使空气通过吸入口被抽吸到壳体中且使空气通过排放口从壳体排放;辅助风扇,被构造成将由主风扇排放的空气抽吸到壳体中;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辅助风扇的旋转速度,以改变空气从壳体排放所沿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132275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41991.0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根据本发明的空调中,可以将排水抽取单元和制冷剂管连接单元设置在未设置排放口的阻挡区域中,以便可确保排放口的尺寸,并且可以均匀地设置排放口,从而在室内产生均匀气流。此外,在以圆形形状形成的下壳体中,可以将空调的室内单元内部的一些组件设置在从圆形壳体突出的突起部中,以使排放口可以最大化,并且突起罩的突出方向可以彼此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空调的安装。此外,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冷凝水收集空间可设置在排水盘中,从而有效地防止由于壳体外侧产生冷凝水而引起的泄露。此外,可通过结合到外侧的结合构件来结合空调的壳体、排水盘和罩构件,从而提高空调的室内单元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6981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284511.3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永进 , 姜珠贤 , 金荣宰 , 苏柄烈 , 金容珏 , 白寅丁 , 边娜朠 , 徐武敎 , 徐炯浚 , 刘承天 , 李相玗 , 李孝奎 , 任珍浩 , 赵敏纪 , 赵炯奎 , 黄准 , 金度渊 , 金贤雅 , 徐龙镐 , 宋雨锡 , 宋玹珠 , 辛荣宣 , 尹俊镐 , 李富年 , 李桢大 , 李昌宣 , 全敏究 , 郑喜在
IPC: F24F1/0033 , F24F1/22 , F24F1/38 , F24F11/65 , F24F11/74 , F24F11/79 , F24F11/42 , F24F13/24 , F24F13/28 , F24F13/30 , F25B41/06 , F25B31/00 , F25B47/02 , F24F110/12
Abstract: 提供一种空调。空调包括;壳体,具有吸入口和排放口;主风扇,被构造成使空气通过吸入口被抽吸到壳体中且使空气通过排放口从壳体排放;辅助风扇,被构造成将由主风扇排放的空气抽吸到壳体中;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辅助风扇的旋转速度,以改变空气从壳体排放所沿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373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14397.7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此公开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吸入板,吸入板包括经其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吸入板形成为绕鼓风扇的轴向方向旋转或者以垂直于鼓风扇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线而旋转,以与壳体结合或分离。因此,用户可容易地且直观地分离吸入板,并且利用设置在吸入板上的支撑单元可有效减少在分离吸入板时可能发生的吸入板的掉落。另外,通过朝着壳体对覆盖壳体的下部的外缘的盖构件施压,壳体和盖构件可彼此结合,从而允许用户容易地结合盖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990415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06268.0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此公开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位于壳体内部的吸入板,吸入板包括经其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吸入板形成为绕鼓风扇的轴向方向旋转或者以垂直于鼓风扇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作为旋转轴线而旋转,以与壳体结合或分离。因此,用户可容易地且直观地分离吸入板,并且利用设置在吸入板上的支撑单元可有效减少在分离吸入板时可能发生的吸入板的掉落。另外,通过朝着壳体对覆盖壳体的下部的外缘的盖构件施压,壳体和盖构件可彼此结合,从而允许用户容易地结合盖构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