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87283A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710193611.2
申请日:2007-11-23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泽秋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D15/526 , E05C9/1808 , E05C9/185 , E05D15/5205 , E05Y2900/132 , E05Y2900/1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门窗设备,由开启限制装置(70)限制在操作把手(16)不位于内翻位置、内开位置的情况下拉窗(10)的开启动作,因而可以可靠防止非正常状态下拉窗(10)被开启。因此,即使在对内翻兼内开窗(1)的操作不习惯的施工作业者或居住者进行操作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非正常开启状态而能进行正常开闭动作,由此也可以防止各部分部件的破损。
-
公开(公告)号:CN101113655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09802.6
申请日:2007-05-29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锁装置及门窗设备,在上锁状态,受螺旋弹簧(20)施力的双重锁定构件(19)被定位在第2位置,通过由其限制面部(195)限制背衬(16)向解锁方向的转动,可自动实施双重锁定。并且,只要操作解锁操作部(191)使双重锁定构件(19)滑动移动到第3位置解除双重锁定,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就可转动,故可容易实施解锁操作,提高操作性。并且在第3位置,双重锁定构件(19)的第2被卡止部(198)被支架(13)的卡止部(132)卡止而定位,因此,即使手指等离开解锁操作部(191)也可维持双重锁定解除状态,可进一步提高解锁操作性。可提供即使设有虚假上锁防止机构及自动双重锁定机构也可提高解锁时的操作性的锁装置和门窗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928306A
公开(公告)日:2007-03-14
申请号:CN200610109066.X
申请日:2006-07-26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黑耕一
Abstract: 一种具有锁装置的门窗设备,即使在锁座(12)不处于可卡合位置的状态进行上锁操作,双重锁定部件(16)的滑动也受到突出规定量的触发器(19)的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上锁操作受到限制,故可防止虚假上锁。在上锁状态下,通过由受到螺旋弹簧(163)施力的滑动部(162)来限制背衬(17)的转动,从而可限制镰刀形锁头(14)及捏手(15)的开锁操作,可自动地实施双重锁定,只要操作开锁操作部(161)就可容易解除双重锁定。此外,由于双重锁定部件(16)及触发器(19)设在支架(13)上,故部件尺寸不容易受到制约,可提高部件强度、耐久性。即使设置虚假上锁防止机构及双重锁定机构,也可提高开锁时的操作性、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279260C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410011937.5
申请日:2004-09-22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1/53 , E05B1/0046 , E05B17/0033 , E05C2007/007 , E05Y2900/132 , E05Y2900/148 , Y10T292/03
Abstract: 一种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具有:固定在窗扇的窗扇边框(8A)上的固定部(11);相对于该固定部(11)安装并可沿窗扇的开闭方向滑动自如的操作部(12);被栓杆固定在固定部(11)的同时、一端与操作部(12)转动自如地连结、并伴随操作部(12)的滑动而转动、另一端向纵框突出的转动部(13),通过使操作部(12)滑动,转动部(13)的另一端的抵接部(132)与纵框抵接,对窗扇向离开纵框的方向施力、对窗扇的开放操作进行辅助。从而,由只包括固定部(11)、操作部(12)、及转动部(13)的简单的结构,构成带开放辅助机构的拉手(10),能达到减少零件个数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676857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200510053031.4
申请日:2005-03-03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井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窗,在窗框(1)上安装有内窗扇(10)和外窗扇(20),用一次气密件、二次气密件将该窗框(1)和内窗扇(10)之间作成双重密封,在窗框(1)与内窗扇(10)之间构成空间,并用一次气密件、二次气密件将所述窗框(1)和外窗扇(20)之间作成双重密封,在窗框(1)与外窗扇(20)之间构成空间,该各空间向室外侧开口,作成与大气等压,提高水密性能,因此,本发明是隔音性能和水密性能优异的窗。
-
公开(公告)号:CN106193861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302394.0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宫宏之
IPC: E05D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件的安装构造。在安装螺纹件松动的情况下也防止零件的分离。一种框铰链托架(120)的安装构造,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设置框侧安装片(15),上述框侧安装片(15)的突出端部弯曲,通过在将框侧安装片(15)夹持在框铰链托架(120)与下方框背板(140)之间的状态下在这些框铰链托架(120)及下方框背板140)之间拧合安装螺纹件(150),使框铰链托架120)保持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在框铰链托架(120)及下方框背板(140)之间拧合安装螺纹件(150),设有脱离阻止部(160),上述脱离阻止部(160)限制下方框背板(140)从框侧安装片15)的离开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19386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461953.2
申请日:2015-07-31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大宫宏之
Abstract: 本发明的铰链托架的安装构造在与背板的拧合状态被解除的情况下也防止与框架的分离,容易地进行铰链托架的拆装作业。铰链托架的安装构造为在装旋轴的框(24)的进深面上设置一对框侧安装片(26),在将下方框背板(170)插入到构成在框侧安装片的弯曲部(26a)与进深面之间的框侧导引槽(27)中的状态下经由下方框铰链托架(130)将安装螺钉(181)拧合到下方框背板(170)上,将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夹持在下方框铰链托架(130)及下方框背板(170)之间,保持下方框铰链托架(130);下方框铰链托架(130)具有下方框安装部(132)和插入部132c),在与下方框背板(170)一起将下方框铰链托架(130)的插入部(132c)插入到框侧导引槽27)中之后经由下方框铰链托架(130)使安装螺钉(181)拧合到下方框背板(170)上。
-
公开(公告)号:CN10588846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903308.1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Inventor: 藤井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材保持部件和门窗,其不会损害将渗入到面材收容槽中的水排出的排水功能、不会使门窗的组装作业变得复杂,能够可靠地保持面材。安装块配置在下框的玻璃收容槽及纵框的玻璃收容槽中,使玻璃的端面与玻璃收容槽之间产生间隙,其中,将配置在下框的玻璃收容槽中的下方保持部分与配置在纵框的玻璃收容槽中的侧方保持部分一体成形,在下方保持部分,设置有沿着下框的长度方向贯通的下方槽状通路,并且形成有从上表面贯通至下方槽状通路的排水孔,在侧方保持部分设置有沿着纵框的长度方向贯通并且与下方槽状通路连通的侧方槽状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822171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10915689.5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所应用的门窗的外观设计性并且降低制造成本的打开操作用辅助装置和门窗。打开操作用辅助装置包括:动作部件,其可移动地配设于基座;以及拉手部件,力点部位于基座的外部,并且在作用点部与动作部件的基端部处于卡合的状态下通过支点部可旋转地配设于基座,在使拉手部件从规定的常态位置旋转而移动到规定的动作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作用点部使动作部件在从基座突出的方向上移动,通过突出端部按压开口边框,在基座中,在隔着假想正交面的两侧设置有罩部,并且以架设在位于正交面的前方的前方罩部和位于后方的后方罩部之间的方式设置有加强部件,该假想正交面为包含拉手部件的旋转中心且正交于与门窗扇的安装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696665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10365856.X
申请日:2012-09-28
Applicant: YKKAP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窗,为了进一步提高隔扇与开口框架之间的水密性,在纵框架材的内部设置沿着纵框架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至少在纵框架材的下端面开口的纵中空部,在下框架材的内部设置沿着下框架材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在下框架材的两端面开口并且在室外侧的正面开口的下中空部,通过在使上述纵中空部和下中空部相互连通的状态下使纵框架材的端面和下框架材的端面相互接合,在开口框架的内部构成由纵中空部和下中空部形成的通气通路,并且在纵框架材的进深面和下框架材的进深面形成各自的连通孔,使在隔扇与纵框架材以及下框架材之间构成的隔扇空间经由各自的连通孔与通气通路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