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92845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910242444.5
申请日:2009-12-11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汪诚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稳定出水质量的水处理方法是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包括多个单元反应池和至少一个膜池,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速率维持基本恒定,进水速率随来水量的变化进行适当变化,这样,反应池中的水位随着来水量的变化出现上下波动。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即使在来水量增大的情况下污染物质在生物反应器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仍然不会减少,从而更稳定地控制出水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7950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02817.X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0 , B01D46/02 , B01D53/48 , B01D53/5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盐有机废水颗粒活性炭吸附再生-MVR集成装置与方法,包括颗粒活性炭吹送槽、一级颗粒活性炭吸附塔、一级吸附出水具有过滤功能的出水罐、一级吸附出水中和槽、二级颗粒活性炭吸附塔、二级吸附出水具有过滤功能的出水罐、MVR机械蒸汽再压缩器、活性炭脱酸吹送槽、吸附饱和活性炭储存罐和脱白器等组件,以及各组件之间配合使用使颗粒碳再生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将颗粒活性炭代替粉末活性炭,对颗粒活性炭进行多段再生,实现活性炭的循环重复利用,避免二次污染物的产生;与MVR机械蒸汽再压缩等技术的集成,实现高含盐废水中的盐份与有机污染物的无害化与资源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6798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454350.X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6 , C12N1/14 , C05F11/08 , C05F15/00 , C12R1/885 , C12R1/07 , C12R1/125 , C12R1/46 , C12R1/72 , C12R1/865 , C12R1/25 , C12R1/065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园林绿色废弃物处理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菌剂包含黄孢原毛平革菌、绿色木霉、白地霉、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胶冻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褐球固氮菌。本发明提供的复合菌剂在进行园林绿色废弃物处理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辅料来调节碳氮比和碳磷比,仅通过单独添加复合菌剂就可以完成整个堆肥发酵过程,有效节约了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简化了处理工艺。复合菌剂中的微生物能够在发酵过程中快速大量繁殖,促进堆肥快速升温和腐熟,缩短了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处理时间,适于在实践中用于园林绿色废弃物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56819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132095.6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高含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沼气中同时脱除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的吸收液。吸收液由主吸收剂、活化剂、缓蚀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构成。其中主吸收剂的质量分数为10%-55%、活化剂质量分数为2%-18%、缓蚀剂质量分数0.1%-0.5%、消泡剂质量分数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加至100%。本发明的高效沼气净化吸收液与传统醇胺吸收液相比具有酸性气吸收容量(负荷)大,吸收速率快,再生性能好等特点,可有助于沼气净化的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8568189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710131822.7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高含H2S和CO2的沼气中同时高效脱除H2S和CO2的吸收液。吸收液由主剂、助剂、缓蚀剂、消泡剂和去离子水五部分构成。其中主剂的总质量分数为10%-55%、助剂的质量分数为2%-20%、缓蚀剂质量分数0.1%-0.5%、消泡剂质量分数0.1%-0.5%、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吸收剂具有高效且同时脱除沼气中H2S和CO2的特点,与传统醇胺吸收液相比具有酸性气吸收容量大,H2S和CO2的吸收速率快,再生性能好等特点,可有助于沼气净化的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871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10456423.X
申请日:2013-09-29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C25B1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吸附除盐的中孔炭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海水淡化设备技术领域。首先使中孔炭粉末在盐酸或硝酸溶液中浸泡,过滤分离干燥后得到中孔炭材料;用苯酚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再加入甲醛溶液,经反应干燥后得到酚醛树脂;将酚醛树脂的低碳醇溶液作为粘接剂,将中孔炭材料与导电炭黑的混合物与粘接剂混合,得到炭材料的糊状物,将其涂布在电极基体的表面,再施加压力,得到压制成型的炭电极,经高温活化,冷却后得到中孔炭电极。本发明方法极大的提高了电极的强度;制备的中孔炭电极,孔径为中孔,孔容大,吸附容量较高,且因为电极比较纯,不易老化;电极的导电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718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661643.6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4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盐系统的膜-电吸附装置,属于水处理除盐技术领域。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为膜-电吸附单元,膜-电吸附单元中作为负极的中孔炭电极表面覆盖阳离子交换膜,正极的中孔炭电极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之间设置一层框形绝缘隔离网,每个膜-电吸附组合单元两侧设置有导水板,靠近进水端的前导水板下部开有导水孔,靠近出水端的后导水板上部开有导水孔,中导水板在上下各有导水孔,待处理的盐水由进水口进入,经过下部导水孔均匀分布至各个膜-电吸附单元,水流在各个膜-电吸附单元中平行向上,由上部导水孔及出水口流出。本发明装置装配简单,除盐效率高,水力阻力小、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71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61643.6
申请日:2013-12-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1/46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盐系统的膜-电吸附装置,属于水处理除盐技术领域。本装置的核心部件为膜-电吸附单元,膜-电吸附单元中作为负极的中孔炭电极表面覆盖阳离子交换膜,正极的中孔炭电极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之间设置一层框形绝缘隔离网,每个膜-电吸附组合单元两侧设置有导水板,靠近进水端的前导水板下部开有导水孔,靠近出水端的后导水板上部开有导水孔,中导水板在上下各有导水孔,待处理的盐水由进水口进入,经过下部导水孔均匀分布至各个膜-电吸附单元,水流在各个膜-电吸附单元中平行向上,由上部导水孔及出水口流出。本发明装置,装配简单,除盐效率高,水力阻力小、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718353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10077733.1
申请日:2011-03-30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包括pH调节池、催化氧化池、絮凝沉淀池、中间水池及曝气生物滤池,其过程为:收集工业废水至pH调节池,在pH调节池内加入H2SO4调节废水pH值至3.5~4.5,之后将废水送入催化氧化池,在催化氧化池投加H2O2和FeSO4,进行催化氧化,然后向絮凝沉淀池投加NaOH或Na2CO3,调节pH值至8.5~9.0,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中间水池,最后进入曝气生物滤池,进一步脱除CODCr。其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操作管理,运行费用较低,处理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17648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120493.8
申请日:2013-04-09
Applicant: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膜池曝气量的方法,依次为:根据实时采集的膜通量与跨膜压差的数据计算每个产水周期的渗透性、每天的渗透性以及当前渗透性的变化率;设置渗透性变化率参考值,并计算当前渗透性变化率与渗透性变化率参考值的比值;对当前渗透性变化率与渗透性变化率参考值的比值进行判断以调整曝气量。实施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压力计、流量计、曝气流量控制装置、变频器、鼓风机与曝气管,压力计和流量计均是与曝气流量控制装置相连接,曝气流量控制装置依次与变频器、鼓风机以及曝气管相连接。本发明利用膜的渗透性的变化趋势作为控制参数调控膜池曝气所需的曝气量,以达到降低膜池曝气能耗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