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6705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835276.1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72 , F25B1/00 , F25B41/04 , F25B41/06 , F25B49/02 , F25B2500/12 , F25B250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喘振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的防喘振系统,一种离心式制冷机组防喘振系统,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分别连接有压缩机和节流装置,节流装置与冷冻进水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降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压力差的升压支路;升压支路中含有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具有冷媒通路和水通路,冷媒通路连通冷凝器和节流装置,水通路连通冷冻进水口和蒸发器,换热装置中从冷冻进水口中进入的水与从冷凝器中出来的制冷剂进行换热。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用于降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压力差的升压支路并在升压支路中设置换热装置,有效降低了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系统压力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热气旁通阀在开启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25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310016558.4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B3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及具有该蒸发器的水冷式空调机组。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支撑板,与壳体的长度方向垂直地等距设置;分隔板,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由换热管支撑板分割成的各个区段内,以使每个区段形成至少两个分隔区间。本发明提供的满液式蒸发器在由换热管支撑板分割成的各个区段内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分隔板,将各个区段形成至少两个分隔区间,进而将蒸发器内部分割为多个更小的区间,各个区间能在摇摆环境下可有效降低液态冷媒的摆动幅度,提高空调系统在晃动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62077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110326821.0
申请日:2011-10-24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制冷压缩机的中间补气结构,包括:补气机构,补气机构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混合腔;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分别与混合腔的第一端连通;第一进气通道与多级制冷压缩机的经济器连接;第二进气通道与多级制冷压缩机的一个叶轮的出口连接,混合腔的第二端与该一个叶轮的下一级叶轮的进口连接。本发明将经济器中闪发得来的低温制冷剂蒸汽与来自某一级叶轮的高温制冷剂蒸汽充分混合均匀,从而降低了进入该某一级叶轮的下一级叶轮的进气温度,并提高压缩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486752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42148.6
申请日:2013-09-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936 , F25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空调机组、冷媒泵、旁路节流元件和冷却器,冷媒泵从空调机组的第一冷凝器取液,液态冷媒经旁路节流元件节流后进入冷却器,在冷却器处低温冷媒为电力电子器件降温,冷媒流出冷却器后进入空调机组的蒸发器,回到空调系统中,完成一个冷却循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力电子器件风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果差,噪音大的问题,相对于风冷和水冷,冷媒冷却的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高;省去风冷系统,使设备体积小,噪声降低;利用空调机组的冷媒完成制冷循环,使电力电子器件可处于密闭环境,避免尘埃影响,内部洁净,运行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362833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10105021.0
申请日:2012-04-0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5/06 , F04D29/056 , F04D2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联离心压缩机用悬臂式电机转子,所述转子沿轴向顺次的形成有叶轮安装部、前轴承安装部、转子铁芯安装部、后轴承安装部,转子铁芯安装于转子铁芯安装部上,转子铁芯的外径为D,转子铁芯的长度为L3,转子铁芯的外径与转子铁芯轴向长度的比值D/L3的范围为0.25~0.35,进一步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转子结构的直联式离心压缩机。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利用电机直接驱动叶轮旋转,省去了齿轮增速箱,具有额定效率高、外形小、重量轻及能效高的优点,对转轴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压缩机在高转速下保持较小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30771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210058795.2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该冷却系统包括依次相连并构成回路的冷凝器(1)、蒸发器(5)和压缩机(6),冷凝器(1)中设置有制冷剂流路,冷却系统还包括变频器(2),变频器(2)中设置有冷却流路,冷却流路通过取液流路与冷凝器(1)中的制冷剂流路相连通,并通过回液流路与冷蒸发器(5)相连通。本发明的冷却系统,结构简单、对机组整体结构的影响小;制冷剂在冷却系统的管道中不会产生结垢和腐蚀现象;采用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冷却变频器,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冷却效果稳定可靠;在一个冷却系统中同时完成对变频器的冷却和空调本身的制冷功能,有效地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308969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38992.5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9/0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用轴承,该轴承中心有中心孔,在所述轴承上设有至少1排沿周向的供气孔,该供气孔与所述中心孔连通,且在该供气孔出口处的轴承内壁上设有气腔。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用轴承,利用从冷凝器引出的高压气态冷媒对电机轴两端的轴承运动副进行润滑,使压缩机能够同时适应极高和极低速运转,增加压缩机的运行范围,同时利用冷媒对轴承运动副进行降温,彻底解决轴承副的温升问题,提高运转稳定性。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上述轴承的离心压缩机和使用上述轴承的空调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01636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88752.9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心压缩机,其包括由壳体和箱体组成的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封闭腔室和电机,在该封闭腔室内设有能量调节机构和至少一个叶轮,该能量调节机构设于封闭腔室的吸气口侧,电机设置在箱体一侧,电机的转轴从箱体伸入封闭腔室内与叶轮直接联接;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用于在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固定转轴。本发明的离心压缩机利用电机直接驱动叶轮旋转,省去了齿轮增速箱,具有额定效率高、外形小、重量轻及能效高的优点。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离心压缩机的控制方法,其能使能量调节机构的叶片开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大的开度,减少因叶片开度过小而带来的节流损失,提高压缩机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94710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41765.9
申请日:2009-08-1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284 , F04D2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缩比的离心式压缩机和应用该压缩机的空调机组,该压缩机的叶轮包括轮盘及多个曲形叶片,多个曲形叶片沿轮盘周向均布,该曲形叶片径向靠内的一端为进口端、径向靠外的一端为出口端,该曲形叶片靠近轮盘的一侧为外侧、远离轮盘的一侧为内侧;曲形叶片出口端相对于该出口端与轴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50至60度,曲形叶片出口端的外侧与内侧的连线相对于轮盘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7至23度。本发明对压缩机的叶轮进行重新设计,降低了压缩机的压缩比,满足空调机组在高温工况高效稳定运行,提高机组性能系数,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200175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988691.0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43/18 , H04L69/00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84 , G06N3/09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楼宇通信协议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采集楼宇网络的通信信号并对所述通信信号进行预处理及通信协议类型标记得到第一通信数据;识别所述第一通信数据的字节含义以确定对应的第一标准协议帧,通过所述第一标准协议帧构建用于识别通信协议类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历史通信协议帧对所述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度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所述最优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楼宇网络对应的数字底座接入的第二通信数据进行识别,得到所述目标通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准协议帧。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楼宇网络难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自识别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