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4108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008517.4
申请日:2009-01-23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06 , H01C1/084 , H01C7/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合基板,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可变电阻部、第2可变电阻部、散热部。第1可变电阻部包含表现电压非线性特性的第1可变电阻素体层、在第1可变电阻素体层内并列设置的多个第1内部电极。第2可变电阻部包含表现电压非线性特性的第2可变电阻素体层、在第2可变电阻素体层内并列设置的多个第2内部电极。散热层位于第1以及第2可变电阻部之间并接触于第1以及第2可变电阻部。
-
公开(公告)号:CN100474580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610074400.2
申请日:2006-04-14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具备半导体发光元件和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具有,配置了可变电阻部的层压体和在层压体的外表面上配置的多个外部电极。可变电阻部具有以ZnO为主要成分且表现电压非直线特性的可变电阻层,和以夹着该可变电阻层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内部电极。多个外部电极分别连接于多个内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内部电极。半导体发光元件配置在层叠型片状可变电阻上。半导体发光元件以并联连接于可变电阻部的方式,连接于多个外部电极中的对应的外部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66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90246.7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可变电阻V1中,放热部14包含与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相同的成分作为金属氧化物,并使可变电阻素体15与放热部14的构成成分共同。另外,在烧制时,放热部14中包含的Ag在面14a和面15b的界面附近,在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的粒界中扩散。因此,可变电阻中V1在烧制时(或脱粘合剂时),在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之间几乎不产生裂纹,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的接合强度。因此,传至可变电阻部11的热量,在放热部14的面中从14a遍及至面14b、面14c、面14d而形成的导通路径中传送,并被高效率地放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052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89495.X
申请日:2007-03-26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2 , H01C1/142 , H01C7/1006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具有可变电阻部、金属部和缓冲部。可变电阻部具有体现电流电压非线性特性的可变电阻素体和两个电极部。金属部的热传导率高于可变电阻素体的热传导率。缓冲部配置于可变电阻部与金属部之间,分别与可变电阻部及金属部相接合且以玻璃为主要成分。两个电极部相互电绝缘且以至少一部分分别在可变电阻素体的外表面露出的方式配置于可变电阻素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8954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310618.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具有:素体,其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一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二面、及沿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相对的一对第三面;以及外部电极,其具有覆盖素体中至少第二面的主体部、及向第三面绕入的第一绕入部,外部电极的绕入部从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依次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的第一部分、具有第二距离的第二部分、具有第三距离的第三部分、具有第四距离的第四部分、及具有第五距离的第五部分,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及第三距离,第四距离大于第三距离及第五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3222015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180056319.0
申请日:2011-10-18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C7/04
Abstract: 片状热敏电阻(1)具备热敏电阻素体(3)、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7)和第三电极(9)。热敏电阻素体(3)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主面(3a)和第二主面(3b)。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在热敏电阻素体(3)的第一主面(3a),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彼此分离而配置。第三电极(9),在热敏电阻素体(3)的第二主面(3b),以从第一方向看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重叠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971808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31131.0
申请日:2011-06-2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1C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008 , H01C1/1413 , H01C7/023 , H01C7/04 , H01C7/043 , H01C17/00 , H01C17/006 , Y10T29/49085
Abstract: 片式热敏电阻(1)具备:热敏电阻部(7),由以Mn、Ni和Co的各金属氧化物为主成分的陶瓷构成;一对复合部(9,9),由Ag-Pd与Mn、Ni和Co的各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构成,且以夹持热敏电阻部(7)的方式配置在其两侧;以及外部电极(5,5),分别连接于一对复合部(9,9)。如此,由于使用一对复合部(9,9)作为体电极,因此,为了调整片式热敏电阻(1)的电阻值,主要考虑热敏电阻部(7)中的电阻即可,不大需要考虑外部电极(5,5)间的距离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276664B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810090246.7
申请日:2008-03-31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可变电阻(V1)中,放热部(14)包含与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相同的成分作为金属氧化物,并使可变电阻素体(15)与放热部(14)的构成成分共同。另外,在烧制时,放热部(14)中包含的Ag在面(14a)和面(15b)的界面附近,在作为可变电阻素体(15)的主成分的ZnO的粒界中扩散。因此,可变电阻中(V1)在烧制时(或脱粘合剂时),在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之间几乎不产生裂纹,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可变电阻部(11)和放热部(14)的接合强度。因此,传至可变电阻部(11)的热量,在放热部(14)的面中从(14a)遍及至面(14b)、面(14c)、面(14d)而形成的导通路径中传送,并被高效率地放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054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710091525.0
申请日:2007-03-27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C7/102 , H01C1/142 , H01L25/167 , H01L2224/05568 , H01L2224/05573 , H01L2224/16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可变电阻包括素体、2个外部电极、以及金属导体。素体含有具有相互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的部分。2个外部电极配置在素体的第1面。金属导体配置在素体的第2面,其热传导率高于素体的热传导率。在素体中,至少2个外部电极和金属导体之间的区域表现电流电压非直线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047363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91327.4
申请日:2007-03-29
Applicant: TDK株式会社
IPC: H03H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3H7/0107 , H01C1/14 , H01C1/16 , H01G4/232 , H01G4/40 , H03H2001/0085
Abstract: 低通滤波器,具备电容器、第1可变电阻和第2可变电阻、电阻元件、和第1~第3外部电极。电容器包括,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面和第2面的电介体、和第1~第3内部电极。第1可变电阻、第2可变电阻和电阻元件,配置于电介体的第1面。第1~第3外部电极,配置于电介体的第2面。第1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3外部电极。第2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2外部电极。第3内部电极,物理连接且电连接于第1外部电极。第1可变电阻,并联连接于由第1内部电极和第3内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第2可变电阻,并联连接于由第1内部电极和第2内部电极构成的电容器。电阻元件,分别电连接于第2内部电极和第3内部电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