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2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14954C

    公开(公告)日:2008-08-27

    申请号:CN200510091512.4

    申请日:2005-08-18

    Abstract: 一种扫描设备,包括形成在基片上,使得以一个轴为中心可旋转,以便调整反射光的方向的反射器单元;形成在反射器单元的一个表面上,用于防止反射器单元的动扰度,并且支撑反射器单元的支撑框架;和提供在基片上,并且驱动反射器单元的驱动单元。因此,当反射器单元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时候,不会出现动扰度现象。因此,可以稳定运行,并且反射器单元的旋转角可以被准确地调整,使得该扫描设备可以有效地在高速精密扫描系统中使用。

    微透镜阵列片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4696A

    公开(公告)日:2006-09-20

    申请号:CN200510136988.5

    申请日:2005-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25 B29D11/002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微加工的微透镜阵列片及其制造方法。该微透镜阵列片包括:微透镜阵列,其具有包括弯曲部分的凸面和凹面,以及通过激光微加工在各相邻微透镜之间形成的边界槽;和空隙填充层,其层叠在该微透镜阵列上。可以使用激光微加工以减少的处理步骤的数量来制造该微透镜阵列片,从而与常规的顺序半导体工艺相比,可以获得提高的生产率。此外,使用激光微加工,使得能够制造所需的三维微型形状。因此,该微透镜阵列片可应用为需要精细表面形状的显示系统的光学片。

    可变光学衰减器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7409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10055644.7

    申请日:2004-07-30

    Inventor: 李泳柱 池昌炫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6/26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可变光学衰减器。此可变光学衰减器包括光纤部分,其是至少一个输入光纤和至少一个输出光纤结合而形成的,反射镜部分,其具有至少一个面向光纤部分并与光纤部分隔开的微反射镜,其反射从输入光纤发射到输出光纤的发射光线,并进行垂直移动或是旋转移动中的一种,以便衰减发射光线,和透镜,其在光纤部分和反射镜部分之间形成,其聚焦从输入光纤发射到微反射镜的发射光线。

    清洁器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21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54950.2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清洁器,包括:抽吸单元;主体,其包括旋风单元、本体以及本体盖,旋风单元用于从经由抽吸单元抽吸的灰尘中分离灰尘,本体形成用于储存被旋风单元分离的灰尘的灰尘容器,并且本体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本体的下侧;过滤单元,其布置在本体中,用于在旋风单元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穿过过滤单元的过程中过滤空气;致动单元,其能够在本体中沿着过滤单元的外部和本体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移动;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布置在主体外,并且为了移动致动单元而进行操作;传递单元,该传递单元穿过主体并将致动单元与操作单元连接;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布置在主体外并且弹性地支撑操作单元。

    清洁器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7029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80059972.9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清洁器包括:抽吸部;主体,该主体包括本体以及本体盖,所述本体盖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本体的下侧,所述本体具有旋风部和灰尘容器,所述旋风部用于从经由所述抽吸单元抽吸的灰尘质量中分离灰尘,所述灰尘容器用于储存被所述旋风部分离的所述灰尘;手柄部,该手柄部联接至所述主体并包括手柄本体,所述手柄本体具有手柄轴(A6);过滤器部,该过滤器部布置在所述本体内,并且在所述旋风部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穿过所述过滤器部的过程中过滤空气;可移动部,该可移动部能够在所述本体内沿着所述过滤器部的外部和所述本体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移动;操作部,该操作部布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且操作成移动所述可移动部;以及传递部,所述传递部穿透所述主体并将所述可移动部与所述操作部连接。

    系统熨斗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66620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780087702.X

    申请日:2017-12-29

    Inventor: 李泳柱 李勇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统熨斗。根据本发明的系统熨斗包括:主体,其包括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熨烫底板,其可旋转地连接到主体的上部,并从该熨烫底板将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喷射到外部;角度锁定设备,其用于限制熨烫底板的旋转;按钮设备,其与角度锁定设备协作,以便释放由角度锁定设备对熨烫底板的旋转强加的限制;以及弹性构件,其用于保持由角度锁定设备对熨烫底板的旋转强加的限制。

    衣物处理装置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906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58912.6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机壳,设置有投入口;衣物容纳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用于存储向所述投入口投入的洗涤对象物;门,用于开闭所述投入口;罩体第一固定部和罩体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门,设置为以穿过所述门的中心的垂直线为基准彼此线对称;第一铰链,具备设置于所述机壳并形成所述门的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轴、通过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或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而固定于所述门的罩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罩体并使所述第一轴容纳为可装拆的第一轴容纳部;第二铰链,具备与所述第一轴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旋转轴并与所述门结合的第二轴以及使所述第二轴在所述机壳固定为可旋转并形成所述门的第二旋转轴的第三轴;第三铰链,具备设置于所述门并与所述第三轴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第四轴、设置于所述机壳并将所述第四轴容纳为可装拆的第四轴容纳部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并位于所述第四轴容纳部的下部的转换部容纳部;把手,设置有在所述门固定为可旋转的把手主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把手主体的输入部;第一转换部,位于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之间;第一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部,在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的状态下,若所述把手主体旋转,则借助所述输入部使所述第一转换部从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所处的方向向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所处的方向移动;第二接触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换部,在所述罩体固定在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的状态下,若所述把手主体旋转,则借助所述输入部使所述第一转换部从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所处的方向向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所处的方向移动;第一轴控制部,若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则固定于朝向所述罩体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转换部的第一自由端,若所述罩体固定于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则固定于朝向所述罩体第二固定部的第一转换部的第二自由端,在所述第一转换部移动时开放或封闭所述第一轴容纳部;以及第二转换部,若所述第一转换部使所述第一轴控制部移动使得所述第一轴容纳部开放,则所述第二转换部通过所述第一轴控制部由没有被固定的自由端向所述第四轴所处方向移动,而插入到所述转换部容纳部,由此封闭所述第四轴容纳部。

    衣物处理装置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9067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58898.X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机壳,设置有投入口;衣物容纳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存储向所述投入口投入的洗涤对象物;门,用于开闭所述投入口;第一铰链,具备设置于所述机壳和所述门中的任意一方而形成所述门的第一旋转轴的第一轴、设置于所述机壳和所述门中的剩余的一方并使所述第一轴容纳为可装拆的第一轴容纳部以及用于开闭所述第一轴容纳部的第一轴控制部;第二铰链,具备与所述第一轴一起形成所述第一旋转轴并与所述门结合的第二轴以及使所述第二轴在所述机壳固定为可旋转并形成所述门的第二旋转轴的第三轴;第三铰链,具备设置于所述机壳和所述门中任意一方并与所述第三轴一起形成所述第二旋转轴的第四轴、设置于所述机壳和所述门中剩余的一方并使所述第四轴容纳为可装拆的第四轴容纳部;以及用于开闭所述第四轴容纳部的第四轴控制部;把手,在所述门设置为可旋转;第一主动部和第二主动部,以所述把手位于其间的方式彼此隔开设置,当外力施加到所述把手时,分别朝向所述把手所处的方向移动或分别朝向远离所述把手的方向移动;第一从动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主动部接触,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二铰链延伸,若所述第一主动部使所述第一轴控制部向开放所述第一轴容纳部的方向移动,则朝向所述第二铰链移动;第二从动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主动部接触,自由端朝向所述第三铰链延伸,若所述第一主动部使所述第一轴控制部向开放所述第一轴容纳部的方向移动,则朝向所述第三铰链移动,所述第一轴控制部在所述第一主动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主动部的自由端分别设置为可装拆,并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主动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主动部的自由端中的任意一方来开闭所述第一轴容纳部,所述第二轴控制部在所述第一从动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部的自由端分别设置为可装拆,并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从动部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从动部的自由端中的任意一方来开闭所述第四轴容纳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