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3896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0456336.4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除杂曝气装置,包括:过滤室,其具有一过滤腔,所述过滤腔具有入水口、出水口,所述过滤室设有导向结构、过滤结构;除杂室,其具有一除杂腔,所述除杂腔一侧壁具有入水口与出水口、底部设有排杂口,所述出水口、排杂口之间设有阻挡板,所述除杂腔的入水口与所述过滤腔的出水口连通,所述除杂腔内部设有除杂结构;曝气室,其具有一曝气腔与一精滤腔,所述曝气腔侧壁具有入水口与出水口、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精滤腔具有入水口、出水口、泄压口。本发明能够对污水中漂浮的、悬浮的固态垃圾进行清理,同时通过曝气氧化分解,省略二次沉降过程,通过活性炭过滤网板脱色、去除异味、细菌、病毒,回收的污水可进行田间灌溉。
-
公开(公告)号:CN10744182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64508.5
申请日:2017-08-07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B01D36/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36/04
Abstract: 一种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水利灌溉过滤系统,包括螺旋过滤嘴;所述螺旋过滤嘴包括滤水槽和螺旋管道,所述滤水槽设置在所述螺旋管道底部,即所述螺旋管道靠近地面的一侧;所述滤水槽包括沉淀槽、滤料和溢水口,所述滤料设置在所述沉淀槽的顶部,所述溢水口为所述滤水槽顶部一侧的开口,同时所述溢水口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沉淀槽与所述滤料空间连通,所述滤料与所述溢水口空间连通,所述溢水口与所述螺旋管道空间连通。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流量调节功能的水利灌溉过滤系统,其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水源更宽、过滤效果更好,在不中断进水的情况下完成清洗过程,能广泛应用于节水灌溉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981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11426.2
申请日:2024-03-19
Applicant: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鱼类行为实验研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亲鱼洄游行为的实验研究水槽装置,包括环形水槽,环形水槽包括环形状的水槽框架,水槽框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地脚螺栓,水槽框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块钢化玻璃板。该基于亲鱼洄游行为的实验研究水槽装置,通过造流组件的设置,不仅具有推力大,运行稳定,而且流速可调,以便于更好的模拟鱼类生境,提高其实验研究效果,通过温控组件的设置,不仅可以有效的对水源的温度进行调控,而且可以对加热后的水源进行中和,防止加热后的水源直接排至到环形水槽中,造成温差较大,从而造成鱼群不适,影响其产卵繁殖和自主上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55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968275.9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塔,其内部中空,所述处理塔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排液口,侧壁下部设有排泥口;多个驱动辊,其由上至下左右交替间隔设置在所述处理塔的左右两侧,任一驱动辊水平设置并由固设于所述处理塔外壁上的步进电机驱动转动,所述驱动辊的侧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接口;过滤板,其为伸缩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驱动辊上的接口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过滤板能在所述多个驱动辊的作用下在所述处理塔内上下移动,且当所述过滤板移动至所述处理塔的底部时,所述过滤板的低端与所述排泥口连通。本发明具有能自动清理过滤板上的淤泥,省时省力、过滤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22888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26651.1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现状沙堤依次进行形态改造,形成柳叶状沙堤;S2:在柳叶状沙堤的两侧进行石笼镶边,在石笼中扦插柳枝,并滞留来水挟带的养分,形成柳叶堤栖息地;S3:在柳叶堤栖息地的堤首迎水坡面进行多层加固,并进行养分暂储;S4:使用步骤S1至S3所述的方法进行潴水聚盐,完成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本发明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将现状沙堤就地生态改造,形成不同形式的养分暂储区,强化水生植被的生长基础,改善水生动物觅食、憩息和避敌等活动的栖息地质量,最终形成不同形态的河道内柳叶堤栖息地。
-
公开(公告)号:CN113089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68786.2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湿地垃圾拦截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定位杆;一对第二定位杆;四个漂浮筒,每根第一定位杆和每根第二定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个漂浮筒;四个软质筒,每根第一定位杆和每根第二定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个软质筒;第一软质网,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一定位杆上的两个软质筒固定连接;第二软质网,其与第一软质网相对设置,且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二定位杆上的两个软质筒固定连接;硬质网,其两端分别和一对第二定位杆上的漂浮筒固定连接,硬质网的底部与第二软质网的顶部固定连接,硬质网上与第一软质网相对的第一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根尖刺。本发明能对漂浮垃圾进行拦截,并能在打捞漂浮垃圾时防止漂浮垃圾随水流进入水道下游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678252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910156552.4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系统,包括用于打捞浮游垃圾的打捞装置、用于形成三维监控图的立体测量体系、构建静态净化体系的生态浮岛和悬浮岛架、原位培养优势微生物和定向释放优势微生物种群的自主驱动微生物自循环优势培养装置、以及维持各个分区溶解氧动态平衡的曝气装置;本发明通过形成一个立体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生态修复系统体系,能够根据立体式的检测结果来差异性、动态的实现净化和修复,在整个净化的过程中均是通过生物方式进行的,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在治理结束后还可以进行植物的采收,达到治理和采收的双重目的,合理利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营养成分,从而达到更加有效、更加经济的净化和修复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79574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810507507.4
申请日:2018-05-24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藻类观测与藻种智能识别系统,包括:培养罐、数据采集装置、在线分析装置、综合分析装置及控制装置。其中,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实时在线测定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并通过局域网将生态参数、理化参数分别传输给控制装置及综合分析装置,在线分析装置,用于在线测定水样的生态参数并通过局域网将生态参数传输给综合分析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控制数据采集装置,综合分析装置,用于对培养罐的生态参数、水样的理化参数及水样的生态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在线识别藻类,缩短了藻类的观测的周期、简化了藻种的识别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73494B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1711469018.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湖河道水质净化与水资源重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联通的汇流区、生态调蓄带和湖滨带;汇流区用于汇集生产生活废污水、农田作业区退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并将汇集的废水导入生态调蓄带;生态调蓄带设置于汇流区和湖滨带之间,并根据该区域主要河道和沟渠的位置,在生态调蓄带的长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分水口;生态调蓄带包括拦截子系统、净化子系统和调蓄与回用子系统;拦截子系统用于拦截导入废水中的泥沙和杂质;净化子系统包括潜水型湿地,潜水型湿地与拦截子系统联通,用于深度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调蓄与回用子系统将净化子系统中净化完全的水资源分别导入湖滨带补水和用水区进行水资源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893144.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黄伟 , 刘晓波 , 马巍 , 彭文启 , 万连宾 , 吴雷祥 , 张仲伟 , 邵军荣 , 骆辉煌 , 冯顺新 , 杨青瑞 , 蒋艳 , 李昂 , 余晓 , 董飞 , 吕烨 , 冯健 , 班静雅 , 朱自强 , 邵甜 , 李亭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00 , C02F3/322 , C02F3/327 , C02F2103/007 , C02F2203/006 ,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交错设置丁坝;在丁坝的上游设置生态潜坝;利用生态潜坝、丁坝和河岸形成死水区,在死水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抗污能力较强的沉水植物;利用丁坝和河岸在下游形成缓流区,在缓流区铺设砾石层,砾石层上铺设土方层,土方层上种植湿生植物;在丁坝的下游设置漂浮板,所述漂浮板的格栅中设置有浮叶植物。本发明所述的城市硬质河道的栖息地多样性生态修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丁坝和生态潜坝对河道的水流进行控制,利用硬质河道形成蜿蜒曲折的激流深渠,可有效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景观的多样性,改造后的河道还可以同时承担城市河道泄洪或保水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