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保温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00020B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1811345408.7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度保温抗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强度保温抗裂混凝土的组分和含量如下:1m3混凝土中含有300~400Kg的水泥、900~1100Kg的粗骨料、400~600Kg的细骨料、100~200Kg的粉煤灰、5~10Kg的羧甲基纤维素、5~10Kg的改性凹凸棒土、10~30Kg的聚氨酯颗粒、4~12Kg的减水剂、350~500Kg的水;所述改性凹凸棒土为在提纯后的凹凸棒土浆体中加入碳酸钠,混合均匀后干燥研磨得钠化凹凸棒土;在钠化凹凸棒土的浆体中加入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均匀后滤出沉淀,将沉淀洗涤后干燥研磨即得改性凹凸棒土。本发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简单易得,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设备简单、易于大规模推广使用,制得的混凝土强度高、抗裂性能高。

    用于混凝土施工的具有内置高频振动的模板

    公开(公告)号:CN111779281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79223.0

    申请日:2020-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的具有内置高频振动的模板,包括底板和侧板,以及主激振组件和辅助激振单元,所述主激振组件和所述辅助激振单元的激振力均作用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主激振组件包括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的四周分别通过连杆与所述侧板滑动连接,所述振动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第一弹性支撑元件,所述振动板朝向所述底板的一面错开所述第一弹性支撑元件设有若干激振棒,所述激振棒的激振头抵接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述振动板的另一面安装有主激振源;本用模板能够产生高频振动持续作用在所述底板上,充分排出混凝土内夹杂的气泡,使混凝土表面密实无气泡,达到光滑镜面的效果。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日照辐射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122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34397.X

    申请日:2019-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日照辐射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试验平台、采集设备和可调节日射计装置;所述试验平台包括混凝土试样、底部支撑钢板和钢模板;所述底部支撑钢板上方依次设有隔热层、可调加热层、保温层;所述混凝土试样中设有预埋支杆,预埋支杆沿混凝土试样的厚度方向间隔的设有埋入式湿度计及温度探头;所述可调节日射计装置包括竖直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及日射计;所述日射计位于所述混凝土试样的正上方;本发明为混凝土早期日照辐射吸热特性试验及模型相关研究提供简单使用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利于揭示龄期、表面相对湿度、表面类型等因素对混凝土日照辐射吸收率的影响规律。

    一种评价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残余水化能力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4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05751.0

    申请日:2024-1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价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残余水化能力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磨细粉、石英砂磨细粉;(2)将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磨细粉、石英砂磨细粉分别按一定的比例取代水泥,形成混合材料;(3)将混合材料与水制备净浆试件,同时将水泥与水制备净浆试件;(4)将净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5)测试净浆试件的抗压强度;(6)根据测得的抗压强度,计算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残余水化能力。本发明可测试评价长龄期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残余水化能力,有助于为长龄期混凝土性能演变预测与服役状态评估提供量化指标。本发明步骤简单、成本少、技术与设备要求低。

    一种测定混凝土连续级配骨料性能指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674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628060.2

    申请日:2022-06-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混凝土连续级配骨料性能指标的方法。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依次对骨料干燥处理、固化封闭、水中浸泡、质量称重和体积定量步骤,试验借助定量容器、蒸馏水、石蜡、无水乙醇等装置和材料进行,控制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温度为(20‑22)℃,根据各步骤中整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骨料自然状态的含水率、干燥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饱和面干密度。本方法原理明确、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数据稳定性好、重演性高、离散程度低,避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人为操作误差大、主观经验影响严重的不足,可用于仪器设备的开发及计算软件相关算法的编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