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1342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591275.1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V20/10 , G06V10/22 , G06V10/26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的U‑net模型的崩岗提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所述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影像分割标签;基于所述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影像分割标签构建训练集;构建改进的U‑net模型;所述改进的U‑net模型中所有卷积均采用三维卷积结构;所述改进的U‑net模型包括空洞卷积层、残差模块以及注意力机制模块;通过所述训练集对所述改进的U‑net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好的改进的U‑net模型对目标区域的崩岗区域进行提取。本发明能够从遥感影像中较好的精确分割并提取出崩岗,为崩岗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可靠的材料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428898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700476.6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1G33/00 , B82Y40/00 , C04B35/495 , C04B35/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盐合成铌酸钠钾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硝酸钠和硝酸钾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作为混合盐,将所述混合盐加热至形成液态盐溶液;(2)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铌粉末,并持续搅拌,反应5‑10分钟后,将上述反应物自然冷却至室温;(3)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置于恒温烘箱中50~80℃干燥10~24小时,即得铌酸钠钾纳米管粉末。本发明不仅提供了液态的反应环境,能够使反应快速进行,同时还提供了钠离子和钾离子,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极短的时间内合成具有均一纳米管形貌的铌酸钠钾,其直径在10~20nm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92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162722.1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及其测定方法,由设置于室外的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和三脚架固定平台,所述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设置在三脚架固定平台上,之间由固定螺旋固定;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包括内径为20cm,外径为100cm,高20cm的圆台锥体的溅蚀台,每隔10cm的宽度设置有一个5cm高的同心圆水槽。环形同心圆水槽依次对应的距离溅蚀台摆放高度为15cm、10cm、5cm、0cm;不同进出水管线与各个距离、高度的同心圆水槽相连。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对降雨侵蚀过程的测定方法,使用该仪器可以测定不同时段、不同雨强、不同质量土粒的溅蚀量,绘制降雨侵蚀过程线,能清晰再现降雨侵蚀过程,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927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62722.1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及其测定方法,由设置于室外的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和三脚架固定平台,所述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设置在三脚架固定平台上,之间由固定螺旋固定;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包括内径为20cm,外径为100cm,高20cm的圆台锥体的溅蚀台,每隔10cm的宽度设置有一个5cm高的同心圆水槽。环形同心圆水槽依次对应的距离溅蚀台摆放高度为15cm、10cm、5cm、0cm;不同进出水管线与各个距离、高度的同心圆水槽相连。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降雨侵蚀过程测定仪器对降雨侵蚀过程的测定方法,使用该仪器可以测定不同时段、不同雨强、不同质量土粒的溅蚀量,绘制降雨侵蚀过程线,能清晰再现降雨侵蚀过程,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415542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410351651.5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土壤溅蚀动力定量监测系统和方法,土壤溅蚀监测系统的溅蚀盘和降雨监测系统的视频雨滴谱仪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至5米之内,保证所在降雨区域的一致性,所受降雨的各项参数保持一致,能够更精确的进行雨滴动能的测算、溅蚀量的采样,以及雨滴动能和溅蚀量之间关系表达式的建立,从而能够更精确地预测在选定降雨区域的土壤溅蚀量。操作方便,测控精度高,利用雨滴谱生成雨滴质量和速度数据,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能清晰再现次降雨过程的雨滴质量、速度等优点,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07639321U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721694891.0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土壤侵蚀防治系统、生态沟渠系统、梯级蓄水系统和终端净化系统。土壤侵蚀防治系统可在源头防治农业面源物质的产生、迁移和输出;生态沟渠系统可以有效的沉积泥沙,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质浓度;梯级蓄水系统可以蓄积上方来水,沉积泥沙,净化水质,为下方坡耕地提供灌溉水源;终端净化系统由沉积池、厌氧消化池和人工湿地组成,用于对入河、入库水质进行生态拦截与净化。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坡耕地的地形条件,针对农业耕作过程中面源污染发生的关键过程和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与方法,提高坡耕地水肥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输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4032144U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22721204.8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2F9/14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落带面源污染防控人工湿地系统,自下而上包括防渗夯实层、吸附填料层、底泥种植层;所述防渗夯实层位于湿地最底部,通过将底部泥土夯实得到;所述吸附填料层位于防渗夯实层上方,由无机填料组成,所述吸附填料层中添加有厌氧微生物,所述吸附填料层中埋设有供氧管路,以提供厌氧微生物代谢所需要的氧气,防渗夯实层上部、吸附填料层底部设置若干出水管;所述底泥种植层包括底泥层,底泥层下部铺设分离筛网,所述底泥层用于种植耐水淹植物。本实用新型利用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得到适用于消落带地区的可高效拦截、消耗面源污染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消落带面源污染阻控。
-
公开(公告)号:CN213000651U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21435717.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无级变速的节水型野外降雨系统,包括喷淋装置、传动装置与回水装置;喷淋装置包括进水管、旋转接头、固定横杆、喷头、区域控制器,进水管通过旋转接头与固定横杆连接,喷头通过螺旋接头固定于固定横杆中间,区域控制器位于喷头正下方,区域控制器形成降雨区及位于降雨区外围的回流区;传动装置用于驱动喷头在降雨区与回流区以一定频率和方式来回摆动;回水装置包括回水管路、与回水管路连通的回水箱,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供水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接头连接,供水系统还与所述回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流板控制受雨范围,提高降雨有效覆盖率,同时利用回水装置进行回收,实现回水全利用,提高野外试验可持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274324U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621127365.1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变坡侵蚀槽和壤中流测定仪器,设置由下部土壤侵蚀槽、上部土壤侵蚀槽和钢架焊接而成的模型固定支架,上下部底端均连接有升降装置。上部土壤侵蚀槽与下部土壤侵蚀槽通过塑胶过渡带连接,土壤侵蚀槽通过土壤侵蚀槽分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下部土壤侵蚀槽分别与壤中流收集器和地表径流收集器相连。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使用该双变坡侵蚀槽及壤中流测定仪器对土壤水蚀过程的测定方法,使用该仪器可以构造不同凹凸形态的坡面微地形,通过测定整个降雨过程中壤中流、地表径流、泥沙、坡面侵蚀形态、细沟的数量和尺寸等重要参数,能够将整个降雨过程中土壤水蚀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206848109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20641407.1
申请日:2017-06-05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径流泥沙含量测量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取样腔、蒸发过滤腔和泥沙收集腔,所述取样腔的顶端右侧安装有信号收发装置,且取样腔的顶端左侧设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安装有水泵,所述取样腔的内腔底端安装有第一称重传感器,且取样腔的下端通过连接管与蒸发过滤腔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蒸发过滤腔的内腔中设有搅拌装置,且蒸发过滤腔的内腔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蒸发过滤腔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加热装置,所述蒸发过滤腔的下端通过排泥管与泥沙收集腔连接,该装置测量效率高,操作便捷,使用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