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人体医疗及健康监测的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

    公开(公告)号:CN111313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77773.2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温差发电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人体医疗及健康监测的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包括至少一个温差发电器,该温差发电器包括热端传热结构、与热端传热结构相匹配的冷端传热结构以及匹配设置在热端传热结构与冷端传热结构之间的电偶元件层;热端传热结构包括至少一块热层铜片组合模块以及与热层铜片组合模块匹配设置的热层基片,冷端传热结构包括与热层铜片组合模块匹配的冷层铜片组合模块以及冷层基片;电偶元件层包括若干个平铺的n型电偶元件和p型电偶元件,n型电偶元件和p型电偶元件与热层铜片组合模块以及冷层铜片组合模块匹配连接。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柔性好,收集热能的同时热量散失少,发电能力强、适应性好并且便于穿戴。

    一种辨识TEG系统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36928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1019401.0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TEG系统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的方法,属于温差发电内部参数辨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计算电偶物理参数:对应段电偶的热阻和温度;S2:计算TEG回路电流及输出功率;S3:计算热阻网中冷热源处散热器热阻,以及陶瓷基底相应于p、n电偶的热阻;S4: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对于单个电偶分别建立p、n型电偶内部、热端和冷端的能量平衡方程;S5:得出不同r0和ψp,ncc条件下TEG各性能参数,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进而辨识出TEG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本发明可以精确预测TEG的发电性能,为TEG的最优设计提供可靠模型。

    一种提高串塔脱硫系统水平衡动态特性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87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711400205.9

    申请日:2017-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80 B01D53/50 B01D2258/02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串塔脱硫系统水平衡动态特性的控制方法,属于火电厂脱硫水平衡控制技术领域。包含如下步骤:S1:在线监测一级塔和二级塔的塔内石膏浓度、石膏浓度的变化率、排浆持续时间和排浆间隔周期内石膏浓度的变化曲线;S2:若一级塔和二级塔的石膏浓度的变化率均大于零,且一级塔或二级塔的塔内石膏浓度到达排出泵的停止阈值时,记下当前的时间值t0;S3:计算并预测一级塔和二级塔下一次排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S4:根据步骤S3获得的下一次排浆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制定排浆时间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避免了一、二级塔同时外排石膏浆液至石膏脱水系统,提高串塔脱硫系统水平衡的动态特性。

    面向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溶洞能源利用系统及优化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6737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1302578.3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溶洞能源利用系统及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作为供给端的能源侧和作为需求端的负荷侧;能源侧包括:并网发电的常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聚热模块、溶洞储热模块、溶洞热发电模块、溶洞温差发电模块,其中溶洞温差发电模块与太阳能光热聚热、溶洞储热模块、溶洞热发电模块相互辅助共同形成溶洞能源发储用体系;负荷侧包括:电负荷、沼气/燃气负荷、热负荷;借助天然喀斯特地貌溶洞能源资源,充分挖掘“溶洞”大容量大空间载体和“恒温恒湿”气候优势,摈弃常规的电化学储能参与新能源消纳技术,加强农村自然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的分布式能源接入,解决农村用电短缺和绿色用能问题。

    面向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溶洞能源利用系统及优化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667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02578.3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溶洞能源利用系统及优化运行方法,包括作为供给端的能源侧和作为需求端的负荷侧;能源侧包括:并网发电的常规新能源、太阳能光伏聚热模块、溶洞储热模块、溶洞热发电模块、溶洞温差发电模块,其中溶洞温差发电模块与太阳能光热聚热、溶洞储热模块、溶洞热发电模块相互辅助共同形成溶洞能源发储用体系;负荷侧包括:电负荷、沼气/燃气负荷、热负荷;借助天然喀斯特地貌溶洞能源资源,充分挖掘“溶洞”大容量大空间载体和“恒温恒湿”气候优势,摈弃常规的电化学储能参与新能源消纳技术,加强农村自然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的分布式能源接入,解决农村用电短缺和绿色用能问题。

    利用近恒温水与空气光热的温差发电器及有效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9892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302584.9

    申请日:2022-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近恒温水与空气光热的温差发电器及有效运行方法,温差发电器包括微通道平板散热器,微通道平板散热器上侧依次设置有高导热石墨烯薄膜、若干块上端热电模块、高导热石墨烯薄膜和上端肋片散热器;微通道平板散热器下侧依次设置有高导热石墨烯薄膜、若干块下端热电模块、高导热石墨烯薄膜、下端肋片散热器和支架,上端肋片散热器上设置有透明玻璃罩,微通道平板散热器两端均连接有进出口连接水管;解决传统空气光热温差发电器通常以太阳辐照作为热源、空气作为冷源,温差较低且不能全天不间断发电的问题。

    一种辨识TEG系统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36928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911019401.0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辨识TEG系统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的方法,属于温差发电内部参数辨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计算电偶物理参数:对应段电偶的热阻和温度;S2:计算TEG回路电流及输出功率;S3:计算热阻网中冷热源处散热器热阻,以及陶瓷基底相应于p、n电偶的热阻;S4:建立能量守恒方程:对于单个电偶分别建立p、n型电偶内部、热端和冷端的能量平衡方程;S5:得出不同r0和ψp,ncc条件下TEG各性能参数,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进而辨识出TEG内部连接及接触效应。本发明可以精确预测TEG的发电性能,为TEG的最优设计提供可靠模型。

    一种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及其组合

    公开(公告)号:CN111262473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77777.0

    申请日:2020-03-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温差发电器领域,涉及一种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及其组合,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层薄膜、单行冷层铜片组合模块、绝缘基板、单行热层铜片组合模块、以及热层薄膜;所述绝缘基板上嵌入n型电偶元件和p型电偶元件;单行冷层铜片组合模块、n型电偶元件和p型电偶元件、单行热层铜片组合模块组成发电组;其组合包括至少两个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同一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内的不同发电组之间、或不同柔性可穿戴温差发电器的不同发电组之间串连或并联;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回避了原有温差发电装置连接固定,刚度过强,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外界施加力造成的刚度折断、破损的问题,降低了制作工艺的复杂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一种振荡式波浪能藻类养殖装置及波浪能藻类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9283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78652.8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43/08 C12M41/26 C12M41/34 C12N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振荡式波浪能藻类养殖装置及波浪能藻类养殖方法,包括连杆、养殖池、定子、转换器,所述养殖池底部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另一侧与转换器相连,所述定子位于转换器外侧,且定子与转换器之间可相对运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振荡式波浪能藻类养殖装置及波浪能藻类养殖方法,利用波浪能收集装置来提供监测藻类生长的传感器所需的电力,避免海上藻类养殖当中的远距离输电问题,可将装置单独安放,也可以将多个装置集中安放,从而实现大规模的藻类养殖,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抵抗风暴能力强,不需要额外提供能源,管理运行方便,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