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湿性的聚苯胺基氨气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7290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293233.0

    申请日:2020-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湿性的聚苯胺基氨气传感器,涉及气体传感器和电子聚合物敏感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衬底、叉指电极、设置于叉指电极表面的吸湿性薄膜,以及在吸湿性薄膜表面生长形成的聚苯胺薄膜,同时公开了该氨气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聚合形成的聚苯胺薄膜自身具有多孔网格结构,其透气性与下层功能材料的吸湿性相结合,不需要额外的湿度补偿与除湿装置,在减少湿度对传感器气敏性能影响的同时不需要牺牲自身的气敏性能,大大降低了湿度对传感器的影响,解决了传感器在大气环境与呼吸检测等方面的应用限制,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一种基于杠杆原理的呼吸自驱动微气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0728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165842.8

    申请日:2020-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原理的呼吸自驱动微气流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封装腔、与封装腔连通的出气导管以及设置在封装腔内的发电单元、流量收集单元,所述发电单元包括第一摩擦单元和第二摩擦单元,所述封装腔内通过两片柔性有机薄膜长条状基板交叉形成费力杠杆,所述交叉处形成支点;距离支点远的长杠杆末端分别相对的设置有第一摩擦单元和第二摩擦单元,距离支点的近的短杠杆末端设置有流量收集单元。本发明通过结合气球涨缩与杠杆原理,使较长杠杆末端的负摩擦薄膜与其相对的正摩擦薄膜相互接触分离工作,不但有效的利用了气流的动能,而且减小了气流中的水分在器件表面凝结导致的发电机性能变差的可能性。

    一种基于埃洛石纳米管的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6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90062.4

    申请日:2019-1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埃洛石纳米管的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湿敏元件及其制备技术领域,一种基于埃洛石纳米管的湿度传感器,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含有叉指电极,所述衬底上涂覆有湿度感应层,所述湿度感应层完全覆盖所述叉指电极,所述湿度感应层是埃洛石纳米管。本申请的一种基于埃洛石纳米管的湿度传感器具有大的湿度响应,阻抗变化为5个数量级;检测范围宽,可以检测0%-91.5%范围的相对湿度;响应时间快,不超过1秒;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器件制备工艺简单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复合导电弹性体自修复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7563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44236.9

    申请日:2019-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导电弹性体自修复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将氧化石墨烯与富羧基官能团的聚合物材料偶合,再通过L(+)-抗坏血酸进行还原,制得具有室温快速自修复特性的导电弹性体;然后在弹性体表面制备电极和引线,制得在室温下可快速自修复的应变传感器。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羧基和羟基官能团,可形成大量动态可逆的相互作用,使弹性体能在室温条件下实现无需外界条件的自我修复,而氧化石墨烯提供导电网络结构,赋予弹性体导电性。因此,本发明中的应变传感器具有拉伸性好、灵敏度高、自粘附性、损坏后可室温快速自修复等特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尤其是电子皮肤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一种双抛物柱面结构的微型气体传感器腔室

    公开(公告)号:CN116773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58227.1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传感器领域,提供一种双抛物柱面结构的微型气体传感器腔室,用以实现微型气室中的双通道探测,适用于平行光源与非平行光源,能够增强光传输效率并实现光程增加,从而提高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本发明包括:上层基片1与下层基片2,二者连接后于内部形成U形气室,U形气室一端为红外光源窗口3,另一端呈分支状、分别为参考红外探测器窗口4与测量红外探测器窗口5,且红外光源窗口处设置双抛物柱面结构,红外光源垂直设置于红外光源窗口。本发明通过U形气室以及红外光源窗口处双抛物柱面结构设计,提升红外光利用率及红外光传输效率,延长红外光传输路径,进而显著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

    一种适用于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标定浓度选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3607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83544.5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气体传感器阵列的标定浓度选取方法,属于气敏传感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利用气体阵列传感器获取混合气体的浓度变化序列和响应变化序列;构建AE‑BP模型并训练;构建VAE,对响应变化序列进行同分布生成,输入至训练后AE‑BP模型,输出预测浓度变化序列,经标准化处理生成目标浓度变化序列;对目标浓度变化序列排序后,计算响应梯度序列,处理得到平滑梯度序列;对尖峰程度大于超参数的平滑梯度序列寻找大梯度浓度区间,通过权重分配随机均匀选取浓度测试点;对所有平滑梯度序列中其他浓度区间随机均匀选取浓度测试点。本发明可提升浓度测试点的均匀性,并不影响数据分布特征,利于提升后续浓度预测效果。

    一种用于混合气体浓度预测的传感器阵列神经网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60056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29437.4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气体浓度预测的传感器阵列神经网络方法,属于混合气体浓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利用气体阵列传感器获取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响应值,与对应各气体浓度构成训练样本点,对基于时序采集的训练样本集进行最近邻插值;对插值后训练样本集,通过由自动编码器和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构成的特征工程模型提取特征向量,并作为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以插值后训练样本集的浓度数据集为输出,训练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待测混合气体的各气体响应值依次经训练后自动编码器、收敛后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模型、训练后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后,输出各气体浓度。本发明有效减小混合气体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对混合气体浓度的高准确度预测。

    一种用于混合气体浓度预测的传感器阵列神经网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60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29437.4

    申请日:2023-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混合气体浓度预测的传感器阵列神经网络方法,属于混合气体浓度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利用气体阵列传感器获取混合气体中各气体响应值,与对应各气体浓度构成训练样本点,对基于时序采集的训练样本集进行最近邻插值;对插值后训练样本集,通过由自动编码器和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构成的特征工程模型提取特征向量,并作为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以插值后训练样本集的浓度数据集为输出,训练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待测混合气体的各气体响应值依次经训练后自动编码器、收敛后的独立成分分析算法模型、训练后全连接人工神经网络处理后,输出各气体浓度。本发明有效减小混合气体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对混合气体浓度的高准确度预测。

    一种呼吸自驱动肺量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9080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051582.6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自驱动肺量检测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轻质塑料小球放置在密封测试腔进气口处,在密封测试腔两侧交替的放置左侧电极栅和右侧电极栅,每个电极与地之间的输出电压由电压计检测,进出气口与导管相连。由于小球表面存在呼吸驱动力‑重力相互作用力,因此可以实现呼吸驱动小球的周期性上下飘动,与对应的电极产生滑动‑分离发电信号。交替放置的电极栅可以减少电极与小球滑动的空隙位置,提升发电效率与检测精度。通过检测电极栅对应位置的输出电压变化可以了解被检测人员呼吸的实时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