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组件及破壁机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233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902474.5

    申请日:2024-12-2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杯组件及破壁机,在杯组件的结构中,将收口部的内径小于主体部的内径设置,且刀头部件位于收口部中,这样有利于缩小刀头部件周围空间。同时,刀头部件旋转形成的切削轮廓的直径和收口部的内径之比控制在65%~82%之间,使得刀头部件与收口部之间保持合适的空间,在强化刀头部件周边流体的扰流强度的同时,有效促进流体在主体部与收口部之间上下循环的速率,增大刀头部件的切削频率。如此设计,本杯组件通过改善自身结构设计,提高切削频率,提升破壁率,便于在相对较低转速下实现高破壁率,进而改善因高转速而带来的负载和噪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底座、底座组件及料理机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453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311018991.1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底座、底座组件及料理机。底座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容置腔、第一通孔和通风孔;第二盖板,与壳体连接,第二盖板上设有螺旋风道,螺旋风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与第一通孔连通,出风口与通风孔连通;螺旋风道在由进风口向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上,至少设有一个收缩段和一个扩张段,且收缩段的宽度和扩张段的宽度不同。通过将螺旋风道设置为包括收缩段和扩张段,使得声波在经由螺旋风道时,能够经收缩段和扩张段的风道壁的多次碰撞,增加声波的反射次数,更有效的降低声波的宽频噪音,降低噪声总值,该结构长期使用也不会降低降噪效果,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网罩及风扇
    23.
    发明公开
    网罩及风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354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81467.1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网罩及风扇,一种网罩,包括:第一送风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送风格栅,各所述送风格栅沿所述网罩的周向相互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各所述送风格栅具有独立的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在所述网罩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外周;在所述网罩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尖端部。一种风扇,包括上述的网罩。上述的网罩及风扇,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尖端部,在风扇运行时能够分别通过第一导风通道及第二导风通道送风,实现多路径、多角度的气流流动,增强气流分布,有效降低风阻和运行噪音,且利于加强网罩的结构强度。

    出雾结构、加湿组件以及取暖器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9635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61256.8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出雾结构、加湿组件以及取暖器。出雾结构包括出雾顶盖。出雾顶盖具有位于其顶部的出雾端面,出雾端面与水平面斜向相交,且出雾端面沿第一方向向前呈下行坡度设置。出雾顶盖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第一内壁位于第二内壁的后方,并与第二内壁间隔形成出雾通道,并在出雾端面形成出雾口。出雾结构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设于第一内壁至少部分区域的顶端,并用于将出雾通道内的气流向前引导。上述出雾结构,其导流部能够在出雾口的边缘处,将出雾气流向前引导,改变出雾口的出雾流向,进而削弱附壁效应,使出雾气流的流出方向不易向后倾,减缓加湿组件出雾气流向后倾斜的现象。

    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贯流风轮及贯流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1889608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210163.2

    申请日:2024-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公开了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贯流风轮及贯流风机,叶轮单元包括环状轮盘和多个叶片,环状轮盘的直径D大于等于85mm,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的风量变化率QDZ/QDave与叶片的叶片数Z的关系满足:QDZ/QDave=‑0.0057Z2+0.0487Z+0.9151式中,QDZ—直径D、叶片数Z条件下的风量,QDave—直径D、所有叶片数处于20‑35区间条件下的平均风量;叶片数Z满足26≤Z≤32,风量变化率QDZ/QDave满足0.98≤QDZ/QDave≤1.02。通过设置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的风量变化率与叶片的叶片数的关系,并设置叶片数处于26至32之间,能够减少大直径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的叶片数,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了贯流风轮的叶轮单元的风量性能。

    端盖组件及具有其的贯流风轮和贯流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187936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21224.8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端盖组件,端盖组件设置于贯流风轮的端部,并与贯流风轮的电机连接,端盖组件包括:端盖,端盖设置于贯流风轮的端部,端盖的中部设置有与电机连接的输入端:多个散热叶片,多个散热叶片设置于端盖,并沿周向间隔围设于输入端的周边,且每个散热叶片的延长线与端盖的中心重合。本申请提供的端盖组件提出了端盖上设置多个散热叶片,并将散热叶片设置为延长线与端盖的中心重合,以此提高散热叶片的轴向送风能力以及轴向送风量,从而提高散热叶片对电机的散热效果,提高电机的温升性能以及负载能力,能够在电机在高负载或线圈材料降本的情况时,减少由于电机温度超标出现工作异常的现象。

    风扇包装结构
    27.
    发明公开
    风扇包装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197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33989.7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扇包装技术领域,公开了风扇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包装件和第二包装件,第一包装件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二包装件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一包装件与第二包装件的一端对接,第一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围成第一限位腔,第一限位腔用于限位固定风扇的机身的头部;风扇的网罩设置在第二包装件的侧部,并与第一包装件设有第二限位槽的一侧抵接;机身的尾部适于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并位于第二限位槽与网罩之间。本发明提供的风扇包装结构,既可对机身整体进行全面的限位固定,防止机身从风扇包装结构中脱出,又可通过网罩的配合来精简第二包装件的结构,减少第二包装件的包装材料的用量,降低成本。

    一种可切换风向的电暖器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63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86658.8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暖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风向的电暖器,包括外壳组件、气动组件和发热组件,所述气动组件和所述发热组件均安装在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气动组件包括出风组件和风道组件。通过外壳组件来承载气动组件和发热组件,发热组件用于在气动组件产生气流后对气流进行加热,将气流加热后再排出,从而产生热风,出风组件用于带动空气的流动,风道组件可调整出风的位置,从而在旋转取暖或者烘干能功能的时候,根据需要对风道组件进行调整。

    斜流叶片、风机及加湿设备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230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57300.8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斜流风叶、风机及加湿设备,斜流风叶,包括轮毂和设于轮毂上的叶片,设有参考变量基圆柱面,基圆柱面与轮毂同心设置;基圆柱面与叶片相交,以截取得到基圆截面,在轮毂的径向方向上,基圆截面的弦线与叶片的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安装角;其中,基圆柱面的半径为r,斜流风叶的最大半径为R,叶片安装角为Q;r/R的比值变化范围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33°之间。本申请将叶片安装角的角度值变化范围设置在57.5°~33°之间,能够使风量涨率高于或等于扭矩增加率,从而降低叶片的负荷,使得风量性能提升收益增加,进而提高风叶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