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机面板体新型进胶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2858635U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21530410.2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一种分体机面板体新型进胶结构,包括感温热电偶与冷流道系统,所述冷流道系统连接热咀,所述热咀连接气缸系统、分流板,所述冷流道系统包括冷流道与进胶口,所述冷流道连接热流道与型腔,所述热流道连接分体机面板体,所述分流板连接加热线圈;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浇口针阀时序进胶,实现无缝注射。为减少外观部分浇口处材料过量剪切导致残余应力过高及材料发黄,解决外观缺陷,提升外观质量的问题,采用“热流道转冷流道”的进胶方式,进胶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特点,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该进胶工艺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进胶过程,确保进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气缸密封结构、热流道气缸及针阀热流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760039U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20774301.9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密封结构、热流道气缸及针阀热流道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缸密封结构,包括动密封圈,在活塞顶部和缸体之间,以及活塞底部和流道导套之间分别设置动密封圈;动密封圈由两个呈弧形且结构相同的密封条组成,密封条一端内壁延伸出连接部,另一端外壁延伸出拼接部,两个密封条的连接部和所述拼接部连接,且动密封圈材质为铍铜。由于动密封圈由两个密封条拼接组成,使其活塞在移动时动密封圈不容易发生移位。且铍铜材质的动密封圈具备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它能够确保动密封圈在高温的工作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原有的形状。解决了现有的热流道气缸密封圈容易损坏的问题。

    一种兼容多机型的双层工艺浮动定位机构和空调外机生产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9403087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22556864.4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一种兼容多机型的双层工艺浮动定位机构和空调外机生产设备,包括装配在双层工艺板上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基座、定位销和弹簧柱塞,所述定位基座上表面延伸出两立板,两立板对称地开设有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定位销中部设有贯穿槽以及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由转动杆穿过第一贯穿孔和贯穿槽架设在两立板之间,所述弹簧柱塞固定在第二贯穿孔上,且末端弹性定位珠抵接在所述定位销的定位孔上。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分体外机相对双层工艺板有相对滑动,定位位置不一致,导致后工序自动化设备无法精准定位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不同型号分体外机因机型变化导致机型底盘不一致导致机型无法定位、线体工位自动化设备无法精准定位问题。

    热流道封胶结构、热流道系统及注塑机

    公开(公告)号:CN215791453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0998924.0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流道封胶结构、热流道系统及注塑机热流道封胶结构,其中热流道封胶结构包括:热咀和型腔;热咀包括:热咀本体、贯穿该热咀本体的至少一个热流道、设于热流道中的阀针、设于热流道的出料端并伸出热咀本体的咀套,阀针可穿过咀套;热咀还包括:套设于咀套外侧的封胶套,该封胶套伸出咀套的一端为出胶端,阀针可封闭或开启出胶端的出胶孔,出胶端在封胶时插入型腔的浇口。本实用新型针对结晶材料注塑,提出一种热流道阀针直面封胶机构,同时在阀针表面设计回料槽,使阀针封胶产生的胶料回流到热咀内,避免材料降温结晶阻碍阀针运动到底,从而保证阀针封胶平稳,解决产品断点高缺陷,提升生产效率。

    原身模具
    2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761999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195847.7

    申请日:2020-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身模具。原身模具包括基体层和熔覆层,所述熔覆层熔覆于所述基体层上,且所述熔覆层远离所述基体层的表面构成所述原身模具的部分型腔表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身模具,在成本较低的基体层上利用符合表面质量要求的金属材料进行熔覆形成熔覆层,从而在保证原身模具的表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原身模具的成本,多层熔覆能够保证熔覆层具有一定厚度,而且相邻的熔覆薄层的熔覆方向具有夹角,避免导致温度在交汇处集中、散热不均匀、出现粗大晶体、局部强度较差或者局部凹坑等缺陷问题。

    一种控制开合模先后顺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25713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847436.2

    申请日:2019-06-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控制开合模先后顺序的装置,所述模板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装置包括拉杆、第一弹块、第二弹块和固定块,所述拉杆与定模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动模板固定连接并可随动模板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设置在定模板中,所述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尾部设有弹簧并通过弹簧与定模板连接,当弹簧未压缩时,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部分露出定模板,当弹簧压缩时,第一弹块和第二弹块全部进入定模板内。本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使用一个机构实现两次以上先后开合模顺序的行业难题,实现了一个装置控制分合模顺序的注塑过程,且成本低,装置稳定性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管体结构及电器设备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65549U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323230823.7

    申请日:2023-1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体结构及电器设备,管体结构包括:管体,管体由熔体浇筑而成,熔体的制作材料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材料;辅助件,辅助件设置在管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辅助件上设置有进浇通道,进浇通道的出口连通至管体;两个浇口件,两个浇口件间隔设置在辅助件的远离管体的一端且均与辅助件连接,各个浇口件均包括注入腔,各个浇口件的远离辅助件的一端均设置有与相应的注入腔连通以供熔体流入的注射点,各个浇口件的注入腔的出口均与进浇通道的入口连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含有玻璃纤维的管体零件在生产时容易出现不规则的形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