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智能测力的无级调高桥梁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87043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09948.5

    申请日:2024-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智能测力的无级调高桥梁支座,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框,所述第一支撑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框的内部设有与支撑柱相配合的支撑测力机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支撑测力机构,可以在压力传感器损坏时,不需要借助外界工具就可以对压力传感器进行拆卸维护更换,可以实现压力传感器的快速拆卸更换,通过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和顶起机构,不仅可以实现对桥梁支座的无级高度调节,而且楔形块和V型板均设有多个,因此在楔形块和V型板受到磨损时,可以将相应的楔形块和V型板逐一移出进行更换和维修,操作简单。

    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608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97011.9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载智能监测桥梁支座结构,涉及桥梁支座领域,包括顶部的顶板和底部的底板,顶板和底板分别与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顶端固定设有垫板,所述垫板顶端固定设有聚四氟乙烯板,所述顶板底部设有能够与顶板同步移动的滑动压块。本发明通过在安装槽内部设置活动块,活动块的力施加在其移动方向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上,若镜面钢板和聚四氟乙烯板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对应方向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受力就会增加,因此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情况就能够反映镜面钢板在聚四氟乙烯板上移动时的摩擦阻力,进而监控二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磨损情况。

    基于BIM的桥梁沉降监测设备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24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538309.X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的桥梁沉降监测设备,具体涉及桥梁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装置底座,其上端的外部设有支撑滑套,所述支撑滑套的内端面设有支撑滑杆,所述支撑滑杆内端面的下侧开设有方形安装槽,所述方形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电动伸缩杆。本发明实际使用时,通过在竖向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的对应设置状态下,能够有效的增加支撑滑杆滑动时的稳定性,同时在监测装置底座、检测装置顶板和旋转连接件的连接状态下,从而能够对桥梁不同位置下沉的高度进行监测,同时在监测滑块、支撑螺纹杆、锁紧限位块和锁紧调节杆的对应设置状态下,从而能够根据桥梁下沉的高度对监测滑块的高度进行调整和固定。

    便于桥梁姿态调整的平面转体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127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92600.3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便于桥梁姿态调整的平面转体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球铰,所述球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栓,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固定连接在球铰的内部,所述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二。通过电机一、齿轮二、齿轮三、锥齿轮一、锥齿轮二、连接杆、连接块一、连接轴、连接块二和把手一之间的配合,达到了实现将撞击动能转化为转杆的轴向移动动能,实现微量加力微量调节球铰位置的作用,解决了通过连接杆和球铰装置来实现桥梁姿态的调节。

    具有备用平转功能的桥梁转体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87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07994.2

    申请日:2024-04-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转体技术领域,公开了具有备用平转功能的桥梁转体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座、底盘、安装管箍和桥梁,所述中心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盘,所述顶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侧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管箍,所述安装管箍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孔洞插接,所述安装管箍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锥齿轮二,锥齿轮二带动锥齿轮一啮合传动,在螺纹杆转动的作用下移动块驱动力臂一和力臂二运动,力臂二带动卡柱上下移动与卡扣卡合,当出现极端情况致使转体支座的转动结构失效,即可使用该装置进行备用转体,避免影响转体工程的进展,能够及时补救。

    一种桥梁支座预偏量调节装置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355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247344.2

    申请日:2024-0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支座预偏量调节装置,涉及桥梁支座技术领域,该方案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和顶座的上表面均安装有可调节夹持机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的顶部与顶座之间贯穿安装有高度调节机构,本发明中的可调节夹持机构不仅便于将装置与桥梁支座进行夹持和松开,而且高度调节机构可以改变装置的高度,从而便于实现装置与桥梁支座之间的固定和拆卸,通过设置的位置调节机构,可以对顶座和桥梁支座进行前后和左右的预偏量进行调节。

    一种用于桥梁的荷载监测支座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476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53645.1

    申请日:2024-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的荷载监测支座,具体涉及荷载监测支座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贯穿有中座,所述中座顶部设有上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监测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检测块,所述检测块活动设在底座上,所述检测块顶端开设有检测槽,所述检测槽内固定设有电阻式应变计。本发明通过检测槽内的电阻式应变计实时监测桥梁的载荷,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并使用驱动组件带动三个支撑块同时移动到中座底部,将中座顶起后,工作人员即可拉动密封块从中座下方移出,便于增添电阻式应变计的数量,同时对电阻式应变计进行拆卸检修,采用模块化设置,电阻式应变计安装拆卸起来非常省时省力。

    一种带有远程监控的弹性减震桥梁支座

    公开(公告)号:CN118326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80206.5

    申请日:2024-0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有远程监控的弹性减震桥梁支座,包括底座和顶座,所述底座和顶座的相对侧均固定连接有圆环,底部所述圆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蓄电组件,两个所述顶座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连接有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每个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二,每个所述安装座的中部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翘杆。通过活动杆、弹簧和翘杆等部件的协同作用,保证在顶座下移过程中能够保持适当的弹性和稳定性,提高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为后续维修工作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条件。

    一种橡胶工程装备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0961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8788.4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工程装备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纤维素、成分A、成分B和纯化水进行球磨,进而对形成的悬浊液冷冻干燥,最后经碳化制备得到,所述纤维素选自醋酸纤维素或三乙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成分A选自磷酸氢二铵和柠檬酸氢二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成分B选自四丁基四氟硼酸膦、二叔丁基新戊基四氟硼酸膦或三环己基膦氟硼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得到的碳材料氮磷硼均匀掺杂,性能优异,具备理想的补强性能,经实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碳材料作为橡胶制品的添加剂,可以提升橡胶的性能,具备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一种橡胶工程装备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0961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410008788.4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工程装备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为将纤维素、成分A、成分B和纯化水进行球磨,进而对形成的悬浊液冷冻干燥,最后经碳化制备得到,所述纤维素选自醋酸纤维素或三乙酸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成分A选自磷酸氢二铵和柠檬酸氢二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成分B选自四丁基四氟硼酸膦、二叔丁基新戊基四氟硼酸膦或三环己基膦氟硼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得到的碳材料氮磷硼均匀掺杂,性能优异,具备理想的补强性能,经实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碳材料作为橡胶制品的添加剂,可以提升橡胶的性能,具备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