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输送用管
    22.
    发明公开
    燃料输送用管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9226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80094099.9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抑制硫向输送物的溶出,并且抑制管的层间剥离的燃料输送用管(10)。本发明的燃料输送用管(10)是内层(11)、中间层(12)、增强层(13)和外层(14)依次叠层着的燃料输送用管(10),上述内层(11)含有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上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载荷挠曲温度为75℃以上的第1热塑性树脂、和载荷挠曲温度小于75℃的第2热塑性树脂,上述中间层(12)含有橡胶组合物,上述橡胶组合物含有丁腈橡胶,上述内层(11)与上述中间层(LB)(12)直接或经由粘接层而粘接着。

    流体输送用软管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455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80011127.6

    申请日:2022-01-20

    Abstract: 提供低温下的耐疲劳性和高温下的耐冲击压力性优异的流体输送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是包括由包含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内层、配置在内层的外侧的增强层、和配置在增强层的外侧的外层的流体输送用软管,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40℃下的储能模量E’L、与80℃下的储能模量E’H满足式(1)、(2)和(3),E’L≤1500MPa···(1)E’H≥40MPa···(2)E’H/E’L≥0.05···(3)。

    轮胎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11479872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880080128.X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提供不发生熔融成型时的粘度上升,没有凝胶化,不发生成型不良,并且耐热性、耐久性优异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一种轮胎用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改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熔点为200℃以上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B)、和以全部聚合物成分的量作为基准为20体积%以上的酸改性弹性体(C)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在采用毛细管流变仪的粘度测定中,在活塞速度为5mm/min、比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B)的熔点高20℃的温度的条件下挤出时,从挤出开始起算800秒时刻的粘度η2小于从挤出开始起算200秒时刻的粘度η1的120%。

    橡胶组合物及使用了其的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657407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580041031.4

    申请日:2015-07-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维持优异的低发热性的同时、提高模量的橡胶组合物及使用了其的充气轮胎。本发明涉及橡胶组合物及使用了其的充气轮胎,所述橡胶组合物含有二烯系橡胶、酸改性聚烯烃(A)、和聚烯烃(B),酸改性聚烯烃(A):聚烯烃(B)以质量比计为1:5~5:1,相对于二烯系橡胶100质量份,酸改性聚烯烃(A)与聚烯烃(B)的合计量为3~60质量份。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内衬层及充气轮胎

    公开(公告)号:CN107735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80037886.4

    申请日:2016-06-29

    Inventor: 佐藤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能够制造耐久性优异、且因反复变形所致的空气透过防止性的降低小的充气轮胎用内衬层。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连续相和分散相组成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连续相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聚酰胺,所述分散相包含卤化异单烯烃-对烷基苯乙烯共聚物,相对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00质量份,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包含0.5~20质量份由碳数8以下的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酰基甘油。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8413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480041529.6

    申请日:2014-07-25

    Inventor: 佐藤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连续相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和聚酰胺树脂(B),分散相含有酸改性聚烯烃弹性体(C),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依次包含以下工序,工序(I):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和酸改性聚烯烃弹性体(C)进行混炼,形成乙烯-乙烯醇共聚物(A)中分散有酸改性聚烯烃弹性体(C)的混炼物,工序(II):在通过工序(I)得到的混炼物中加入聚酰胺树脂(B)进一步混炼,工序(III):在通过工序(II)得到的混炼物中以相对于聚酰胺树脂(B)100质量份为0.1~5质量份的量加入用于对聚酰胺树脂(B)封端的封端剂(D),并在聚酰胺树脂(B)的熔点以上进行熔融混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