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岩铀矿“泥-砂-泥”地质结构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98372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7940.6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砂岩铀矿“泥-砂-泥”地质结构识别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确定三维地震纯波数据和三维地震成果数据;根据三维地震成果数据和测井数据确定目的层的层位和构造数据;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砂岩和泥岩的波阻抗范围;根据三维地震纯波数据、三维地震成果数据和测井数据确定目的层的波阻抗值;根据砂岩和泥岩的波阻抗范围以及波阻抗值确定砂岩和泥岩的分布范围;根据砂岩的分布范围确定有效砂岩;根据泥岩的分布范围确定有效泥岩;根据有效砂岩和有效泥岩的分布位置识别砂岩型铀矿有利成矿“泥-砂-泥”地层结构;本发明能够快速识别地下的有利成矿的“泥-砂-泥”地质结构,加快砂岩铀矿的勘探周期。

    一种陆地地震数据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5077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27139.6

    申请日:2019-1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陆地勘探地震数据反演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陆地地震数据的全波形反演方法,建立光滑初始化各向异性参数模型;从单炮地震记录中获取分频带地震观测记录;根据参数模型和地震观测系统,获取地震正演模拟合成数据集;计算合成地震数据与实际观测地震数据的残差;计算基于KR-OT目标函数的伴随场震源;计算高斯加权函数;计算KR-OT伴随场震源;设定基于伴随场震源的目标函数,并利代替步骤三中参数模型;重复上述步骤三至步骤八,直至数据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即为全波形反演获得的模型。本发明的方法利用KR-OT目标函数,通过拟合体波和面波的地震数据,实现陆地地震勘探数据浅部和深部地质结构的精细反演。

    多模式瑞雷波频散曲线并行联合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5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59895.X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近地表地震面波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瑞雷波多模式频散曲线并行反演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实际采集的地震记录做二维傅里叶变换,得到实测瑞雷波频散曲线f-voRij;步骤二、证明频散曲线与各阶综合灵敏度关系,频散曲线与各阶综合灵敏度的最高值相对应;步骤三、基于步骤二的结论,对步骤一所求取的实测瑞雷波频散曲线f-voRij,设计反演个体目标函数Φ;步骤四、基于步骤三反演个体目标函数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优化,更新模型x;步骤五、基于步骤四所产生的新模型,重复步骤三、四,直至达到事先设定的迭代次数T,输出地层模型反演结果x。本发明能够明显提高反演收敛效率和地层模型参数精度。

    一种基于一致性谱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3715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054291.7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一致性谱相关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时间窗在原始地震数据中截取得到时窗截取地震记录;根据时窗截取地震记录选取标准地震道,并确定标准地震道中的初至波信号为标准初至波场;根据时窗截取地震记录和标准初至波场得到虚源地震记录;根据虚源地震记录和标准初至波场得到高信噪比地震记录;将各地震台站的位置作为震源点,根据网格模型采用自适应程函数求解方法得到各震源点对应的各网格节点处的初至波旅行时;根据高信噪比地震记录和各震源点对应的各网格节点处的初至波旅行时得到各网格节点处的成像值,并确定绝对值最大的成像值对应的网格节点为震源位置。本发明可以提高震源定位的效率和精度。

    一种基于砂岩型铀矿分频地震属性的多尺度断层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498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790667.1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砂岩型铀矿地震勘探解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砂岩型铀矿分频地震属性的多尺度断层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输入原始三维叠后地震数据体;步骤2、对原始三维叠后地震数据体进行预分解;步骤3、对整个数据体逐道进行VMD;步骤4、采用C3算法,计算各个IMF分频地震数据的相干体;步骤5、分频输出相干体,精细识别多尺度断层。本发明方法能够在低信噪比的地震叠后三维数据体上实现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目标层段不同规模断层的多尺度精细识别。

    地震属性的聚类方法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5175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40279.8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震属性的聚类方法。聚类方法包括:获取待聚类的地震属性数据;设置聚类方案的数量及每个聚类方案的多个初始类别中心;根据地震属性数据以及聚类方案的多个初始类别中心,确定地震属性数据的多个聚类方案;确定多个聚类方案的目标函数值,据此确定当前的最佳聚类方案;基于人工蜂群更新各个聚类方案的类别中心,据此更新各个聚类方案,并确定其目标函数值,根据更新后的目标函数值,更新最佳聚类方案;重复更新各个聚类方案的类别中心及最佳聚类方案的步骤,直至最佳聚类方案满足预设要求。使用该方法,能够降低聚类方法对于初始值的依赖,保证聚类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立研究区的地震数据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06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540263.7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地震或声学的勘探或探测,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立研究区的地震数据集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对预定间隔的不同深度的钻井岩心进行测量,获得岩心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根据岩性信息和岩心的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密度,建立岩石物理模型;按照预定条件,改变岩石物理模型的参数,获得新的岩石物理模型;根据多个岩石物理模型和模拟地震数据合成方法,确定多个模拟地震数据;对岩性信息进行时深转换,从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根据时间信息,将岩性信息赋予模拟地震数据,获得具有岩性信息的模拟地震数据集。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得的地震数据,可以用于对岩性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使岩性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性提高。

    一种利用钻井岩心弹性参数约束的声波曲线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04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265946.X

    申请日:2023-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钻井岩心弹性参数约束的声波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研究区钻井的测井电阻率曲线;步骤2:获取钻井各个深度、不同岩性的岩心样品;步骤3:测量岩心样品的弹性参数,包括声波速度和电阻率;步骤4:建立不同地层、不同岩性的电阻率和声波速度参数的数学关系式;步骤5:根据钻井的录井结果,建立钻井的地质模型;步骤6:基于钻井地质模型和拟合数学关系式,计算钻井的声波速度曲线。本发明方法通过钻井岩心弹性参数的约束进行拟声波曲线计算,能够获取准确的地层声波曲线。

    环境噪声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00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029028.7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噪声地震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节点仪各自记录的环境噪声地震数据,并对环境噪声地震数据进行时间段划分和归一化处理;基于归一化处理后的环境噪声地震数据和多个节点仪的空间位置关系确定虚震源点和接收点;对虚震源点和接收点进行互相关处理以获取多个时间段的虚源地震记录;对不同时间段的虚源地震记录进行相似性度量计算,以获取每个时间段的能量误差比;将能量误差比低于预设值的时间段对应的虚源地震记录进行干涉叠加。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环境噪声地震数据的处理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三维介质条件下地震初至波旅行时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7933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13208.0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介质条件下地震初至波旅行时的计算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在笛卡尔坐标系下三维慢度模型正交网格剖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8点差分、4点差分和2点差分球面波和平面算子的优势,利用全局扫描策略,自适应求取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实现了三维复杂介质条件下程函方程快速稳定精确的数值求解。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实现在三维复杂介质条件下,地震初至波旅行时的精确计算,从而为天然震源的精确定位及常规人工源地震的层析成像奠定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