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锂金属磷酸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06094A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780031089.6

    申请日:2007-08-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25/45 H01M4/136 H01M4/5825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用一种金属(M)和一种含有所述金属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制备下式1代表的锂金属磷酸盐的方法:[式1]LixMyPO4,其中M为一种选自周期表第3至12列元素的过渡金属元素、Mg、Al、Ga及B;0.05≤x≤1.2;且0.8≤y≤1.2。并且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锂金属磷酸盐作为电极活性材料的电极,以及一种包括所述电极的二次电池。所述方法使用一种作为廉价金属前体的金属氧化物和一种还原态金属的混合物作为固相反应的原料,从而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制得一种纳米晶锂过渡金属磷酸盐。当使用所述锂过渡金属磷酸盐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极活性材料时,可使所述二次电池具有更优良的容量特性和寿命特性。

    具有两种隔膜的电化学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938881A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580010107.3

    申请日:2005-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包括两种具有不同断裂能的隔膜的电化学装置,其中电极组件的最外部电极层包括未涂覆活性材料的正极、未涂覆活性材料的负极和布置在该正极和负极之间并与其它电极层中隔膜(第一隔膜)相比具有较低断裂能的隔膜(第二隔膜)。因此,在施加外部冲击时,可以通过诱发电池最外部电极层中的初级短路从而有利于电池的热散逸而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二次电池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7171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80063745.3

    申请日:2019-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该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分隔件和第二电极交替堆叠并卷绕;罐状件,该罐状件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将电极组件容纳在其中,罐状件包括第一罐状件和第二罐状件,所述第一罐状件和第二罐状件形成为筒形形状并且在彼此面对的方向上敞开;以及绝缘体,该绝缘体用于使第一罐状件与第二罐状件的重叠部分绝缘。第一罐状件电连接至第一电极,并且第二罐状件电连接至第二电极。绝缘体具有形成为通孔或切割线的短路诱发通孔部。通过短路诱发通孔部在第一罐状件与第二罐状件之间形成短路,短路诱发通孔部在绝缘体受到热或压力后而收缩或膨胀时形状发生变形。

    具有改进的电极效率和能量密度的正极混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02177606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0980140592.4

    申请日:2009-10-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混合物,其包含具有由下式I表示的组成的正极活性材料:LiFe(P1-XO4)(I),其中磷(P)的摩尔分数(1-X)在0.910~0.999的范围内,使得正极活性材料的工作效率处于与负极活性材料的较低工作效率同等的水平,并提高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能量密度。所述正极混合物使得电池的工作效率最大化,使得电极的浪费最小化,由此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此外,本发明的磷(P)的摩尔分数(1-x)小于1的正极活性材料含有Fe2+和Fe3+两者,由此有利地不引起结构变形,提高离子传导率,展示优异的速率性能,抑制充放电时的电阻压降,从而为电池提供高能量密度。

    非水性电解液及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331642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680047506.1

    申请日:2006-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水性电解液,其包括:非水性环状溶剂;聚合反应催化剂,其依靠温度或电压活化而引发该非水性环状溶剂的聚合反应;以及电解质盐。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包含该非水性电解液的二次电池。该非水性电解液在正常工作温度与电压下不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然而,当电池因高温或过充电而工作不当时,在特定温度或电压下,由于包含在非水性电解液中的聚合反应催化剂,可以发生非水性环状溶剂的聚合反应,而增加电解液的阻抗并降低电解液的电导率,因而增加电池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