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50927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545993.X
申请日:2016-07-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织机的纬纱检测装置,其防止纬纱的检测延迟。在光吸收系的纬纱的引纬时输出受光信号(Y2)。受光信号因黑纱吸收光,而导致信号电平比变形筘的受光信号(R)低。受光信号被低频除去滤波电路取出为高频信号(F)。在高频信号中,最初的受光信号(LF)在负侧产生。高频信号在被放大后输入全波整流电路,而取出全波整流信号(FR)。在全波整流信号中,高频信号的负的信号亦即最初的受光信号作为正的信号被转换成最初的全波整流信号(HR)。全波整流信号在比较器中被与阈值(S)进行比较。比较器与大于阈值的全波整流信号对应地输出纬纱检测信号,因此在负侧产生的最初的受光信号不产生延迟时间地被输出为最初的纬纱检测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508849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39410.6
申请日:2015-05-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3D47/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3D47/30 , D03D47/278 , D03D5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喷气织机中的纬纱检测装置。喷气织机中的纬纱检测装置的纬纱检测传感器包括支撑构件以及发光光纤和光接收光纤,所述支撑构件设置成面对用于纬纱的纬纱通路,发光光纤和光接收光纤设置在支撑构件中,使得它们的端部表面面对纬纱通路。发光光纤的端部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区和第二表面区,所述第二表面区远离光接收光纤的端部表面。光接收光纤的端部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区和第二表面区,所述第二表面区远离发光光纤的端部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790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110185605.9
申请日:2011-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8 , H02N2/0065 , H02N2/103
Abstract: 一种振动致动器,包括辊子、具有与辊子接触的接触部的振动元件、用于使振动元件振动的振动器、用于使辊子压靠于振动元件的按压装置以及布置为靠近接触部并与辊子接触的润滑器。
-
公开(公告)号:CN101451283B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810173791.2
申请日:2008-09-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1H5/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5/72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纺纱机的纤维集束设备30,其包括引导部件31和励振装置32,该引导部件引导纤维束以使纤维束的宽度朝着纤维束行进方向收窄,该励振装置振动引导部件31以便在收窄纤维束宽度的方向上产生作用于纤维束的声压。引导部件31包括两个相互对置的振动板41。每个振动板41包括形成有引导通道44的引导部分41c和支撑板部分41a,41b,引导通道在出口处的截面比在入口处的小,支撑板部分包括与励振装置32的振子37相连接的近端和与引导部分41c整体成型在的远端。每个引导部分41c成形为允许声压自与面向其他引导部分的相对表面45a相对应的侧部和自与同相对表面相交的表面45b相对应的侧部来作用于至少通过引导通道44的入口引导通道44b的纤维束。
-
公开(公告)号:CN100567603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610092348.3
申请日:2006-06-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纤维束引导装置(30)配置在中下罗拉(13)与后下罗拉(14)之间。引导装置(30)以将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的纤维束(F)的宽度收窄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导装置(30)具有引导部件(31)和励振部(32),引导部件(31)具有顺沿于所要引导的纤维束(F)的移动方向的引导面,励振部(32)使引导部件(31)振动以产生阻止纤维束(F)接触引导面的声压。引导部件(31)由平行配置的一对平板构成,引导面由平板的对置面构成。因此,可不接触纤维束地对纤维束进行引导,可防止由于磨损或附着异物而使引导面的摩擦状态随着时间经过而劣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310433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680042573.4
申请日:2006-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2N2/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N2/106 , H02N2/0055 , H02N2/108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转矩的超声波马达。如果选择振子(3)的第1端子(31t)、第2端子(32t)及第3端子(33t)中的两个端子、从这两个端子的两者分别施加使相位改变90度的交流电压,则在定子振动体(S)上产生振动,在与转子(6)接触的第1定子(2)的阶差(9)及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上分别产生椭圆振动。由于第1定子(2)与第2定子(10)形成单一的定子振动体(S),所以第1定子(2)的阶差(9)与第2定子(10)的角部(11)以相互相同的振动模式振动,转子(6)被从第1定子(2)的阶差(9)和第2定子(10)的角部(11)两者传递旋转力,以较高的转矩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420220A
公开(公告)日:2003-05-28
申请号:CN02160640.4
申请日:2002-11-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D01H7/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H7/604 , Y10T428/2913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纺纱机钢丝圈,其中即使当纱锭以25,000转/分以上的超高速执行纺纱操作时,也能在钢丝圈开始使用时摆脱磨合运行并能延长它的运转寿命。该钢丝圈由硬钢丝组成的基底材料、氮化合物层和硫化物层形成,并且氮化合物层设置在基底材料一边。氮化合物层和硫化物层由在弯曲成钢丝圈状的硬钢丝上进行硫氮化处理而形成。基底材料、氮化合物层和硫化物层之间的边界不必清晰。氮被扩散至少进入基底材料靠近其外边的部位,形成氮扩散层,而进入基底材料芯内的程度取决于该钢丝圈的厚度。在氮化合物层和硫化物层之间的边界附近,硫化物成分扩散进入氮化合物层。
-
公开(公告)号:CN305878577S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30677757.8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织机用纬纱检测装置。
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作织机用纬纱检测装置,其附接至织机以用于通过两光纤检测纬纱的行进路径。
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
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5.左视图与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