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460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67453.4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EGFR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应用。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22C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G12E2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aEG13E8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1A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aEG22C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工程化改造等优点,可更好地应用于结合蛋白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2538118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566099.3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6/30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肿瘤干细胞标志分子EpCAM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应用。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的aEP18E7结合蛋白;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P14E3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P17D8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P20C10结合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aEP24D10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的aEP18E7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其活性高,能在制备用于治疗EpCAM高表达为特征疾病的药物中进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8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63448.6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CXCR4结合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筛选人的CXCR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文库,得到与CXCR4结合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该结合蛋白是aCX13C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或是aCX16C1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aCX17D5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aCX20B2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和aCX20E5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aCX13C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与CXCR4结合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在制备自身免疫病和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结合蛋白是人源性的,在人体中无免疫原性,可更好地用于自身免疫病和抗癌药物开发及临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67453.4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EGFR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应用。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22C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G12E2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aEG13E8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1A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aEG22C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工程化改造等优点,可更好地应用于结合蛋白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0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564952.8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人EGFR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其应用。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1A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G12E2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aEG13E8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22C4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aEG11A6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工程化改造等优点,可更好地应用于结合蛋白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5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565180.X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6/30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肿瘤干细胞标志分子EpCAM的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及其应用。该亲和力成熟结合蛋白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P17D8结合蛋白;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P14E3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3所示的aEP18E7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P20C10结合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aEP24D10结合蛋白中的至少一种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P17D8结合蛋白组合形成的结合蛋白;其活性高,能在制备用于治疗EpCAM高表达为特征疾病的药物中进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5215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82799.7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7/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EGFR的纳米抗体及其应用。该纳米抗体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B4纳米抗体;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B4纳米抗体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G2C7纳米抗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aEG2E12纳米抗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4D9纳米抗体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aEG6B2纳米抗体中的至少一种组合形成的抗体。该纳米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工程化改造等优点,可更好地应用于抗体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245740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79225.4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7/02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人EGFR的纳米抗体和应用。该纳米抗体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4D9纳米抗体;或是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的aEG4D9纳米抗体与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aEG1B4纳米抗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aEG2C7纳米抗体、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aEG2E12纳米抗体和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的aEG6B2纳米抗体中的至少一种组合形成的抗体。该纳米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特异性和低免疫原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易于进行工程化改造等优点,可更好地应用于抗体药物的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1285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0104685.2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13 , A61K39/395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肿瘤干细胞标志蛋白CD133的单域抗体及其应用。本发明从人源单域抗体文库,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CD133胞外段结合的抗体,最终筛选出2个单域抗体,分别命名为HW-145和HW-314。将这2个单域抗体基因扩增,测序,并克隆至表达载体,进行单域抗体原核系统表达纯化,随后进行ELISA检测、MTT、细胞凋亡、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2个单域抗体与抗原结合能力较强,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并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发明所提供的抗体为全人源化单域抗体,应用在人体内不会产生免疫原性,且在体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这2个单域抗体为后期开发肿瘤抗体药物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58631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084921.X
申请日:2016-02-1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N5/0775 , C12N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IL‑31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应用。本发明是基于本发明发明人首次发现细胞因子IL‑31能促进MSCs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得到的成果。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了IL‑31、shIL‑31、Oct4和shOct4的表达载体,通过慢病毒分别转染到MSCs中,发现IL‑31和作为阳性对照的Oct4能促进MSCs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而shIL‑31和作为阳性对照的shOct4抑制MSCs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因此,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研究IL‑31在MSCs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中的调控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将MSCs用于细胞治疗奠定必要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