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05355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780009396.4

    申请日:2007-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固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20-90质量%热固性树脂、(B)10-80质量%无机和/或有机细粒子和(C)0.1-5质量%含氟聚醚,其中(C)是具有式(1)或(2)氟代烷基聚氧杂环丁烷结构的聚合物(式中m是1-100的整数,n是1-6的整数,R1表示氢原子或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R2和R3各自表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条件是烷基中存在的至少50%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其它氢原子被氢原子、碘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或含由具有氟代烷基聚氧杂环丁烷结构的单体和具有2-6个碳原子的含氧单体组成的共聚物的组合物。

    复合粒子、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569936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80037791.3

    申请日:2021-05-28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碳被覆Si‑C复合粒子,其能够兼具维持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Si利用率和抑制由经时氧化引起的初始库仑效率劣化。本发明的碳被覆Si‑C复合粒子,在含有碳材料和硅的Si‑C复合粒子表面存在碳质层,碳被覆率为70%以上,BET比表面积为200m2/g以下,在所述碳被覆Si‑C复合粒子的拉曼光谱中,R值(ID/IG)为0.30以上且1.10以下,由Si引起的峰存在于450~495cm‑1,将该峰的强度表示为ISi时,ISi/IG为0.15以下,所述碳被覆Si‑C复合粒子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RD测定的XRD谱中,Si111面的半峰宽为3.00度以上,(SiC111面的峰强度)/(Si111面的峰强度)为0.01以下。

    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硬涂材、硬涂膜及硅烷偶联剂

    公开(公告)号:CN104418958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458187.X

    申请日:2014-09-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硬涂材、硬涂膜及硅烷偶联剂。固化性组合物可以形成铅笔硬度、低固化收缩性、透明性优异且耐弯曲性、耐擦伤性也优异的硬涂膜。固化性组合物以规定比率含有用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硅烷偶联剂对无机氧化物微粒进行表面处理而使硅烷偶联剂以共价键与上述无机氧化物微粒结合的有机无机复合体(A)、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以及聚合引发剂(C)。该硅烷偶联剂通过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和异氰酸酯基的含异氰酸酯基化合物、与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和至少1个羟基且羟值为75mgKOH/g以上的含羟基化合物的缩合反应而获得。

    固化性组合物、透明耐热材料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026444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80010954.9

    申请日:2014-02-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F222/1006 C08F216/125 C08F2222/104 C09D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化性组成物,相对于烯丙基封端烯丙酯低聚物(A)100质量份,具有烯丙基的交联助剂(B)0.5~100质量份、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C)5~50质量份、且作为聚合引发剂(D)含有0.1~10质量份的比例的光聚合引发剂(D1)和/或0.1~10质量份的比例的热聚合引发剂(D2),源自交联助剂(B)的杂质在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量小于0.1质量%,且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C1)在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含量为0.5~30质量%。通过使本发明的固化性组成物聚合固化,可得到具有光学用途所要求的透明性,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及耐热变色性优异,且线膨胀率低的膜或片材料。

    静电放电保护体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7762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980139999.5

    申请日:2009-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对于各种各样的设计的电子电路基板能够自由且简便地谋求静电放电对策的静电放电保护体。本发明的静电放电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一对电极和电极以外的导电性构件在内的至少三个导电性构件,各个导电性构件被配置成与其他的导电性构件的至少一个的间隙的宽度为0.1~10μm,在与各导电性构件相邻的宽度为0.1~10μm的间隙的至少一个中,以填埋该间隙的方式配置有绝缘性构件,所述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介由所述绝缘性构件和电极以外的所述导电性构件,与和该一个电极构成对的电极连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