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8743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29794.1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272 , F04B9/117 , F04B23/04 , F04D13/12 , H05K7/202 , H05K7/20263 , H05K7/20636 , Y10T137/86163 , Y10T137/872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剂供给单元,包括:多个泵;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冷却剂进入端口、多个分支端口、多个流动合并端口以及冷却剂排出端口,所述多个分支端口分别将冷却剂传输至多个泵,来自多个泵的冷却剂通过所述多个流动合并端口合并;以及分隔壁,所述分隔壁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并且将外壳的内部分隔成与进入端口和分支端口连通的分布室以及与流动合并端口和排出端口连通的流动合并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冷却单元和电子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43842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63287.3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以及设有散热器的液体冷却单元和电子装置。一种通过流经其内部的冷却液来吸收电子模块产生的热量的散热器,该散热器设有与电子模块邻接的第一散热器部、与电子模块邻接的第二散热器部以及排热器,在与电子模块相对的一侧,该排热器设置成与第一散热器部和第二散热器部分隔开,并设置在第一散热器部与第二散热器部之间的流路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5B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0710139089.X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28D1/024 , F28D15/00 , F28F3/02 , F28F3/12 , F28F13/06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安装有液体冷却单元的外壳。液体冷却单元包括被接收在电子元件上的热接收器。电子元件的热量传递给热接收器。热接收器的热量传递给流动通过热接收器的流动通道的冷却剂。电子元件得以冷却。冷却剂流入液体冷却单元中的箱体。箱体存储冷却剂和空气。空气入口形成在外壳中。新鲜空气通过空气入口被引入外壳。由于箱体与空气入口相对,所以箱体暴露于新鲜空气。因此,箱体中的冷却剂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冷却剂通过有效的方式被冷却。如此,提高了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3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710139086.6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液体冷却单元的电子设备,该液体冷却单元包括一些元件,诸如电子设备中的第一和第二热接收器、热交换器、箱体和泵。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外壳和与该第一外壳连接以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二外壳。该液体冷却单元装在第一外壳中。液体冷却单元的任何元件都不装在第二外壳中。因此,液体冷却单元以便利的方式结合在所述第一外壳中。这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所述液体冷却单元还能以便利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外壳上拆下。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9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39097.4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G06F1/20 ,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单元和用于该液体冷却单元的热接收器。所述热交换器可以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形成扁平空间。所述热交换器插入在用于冷却剂的闭合循环回路中。所述扁平空间的截面可以大于闭合循环回路的圆柱形管道的截面。所述扁平空间用作流动通道。增大的截面能使冷却剂的流速减小。冷却剂可以缓慢地流过扁平空间。因此,冷却剂与第一板和第二板接触的时间较长。冷却剂的热量充分传递给第一板和第二板。提高了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7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39091.7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G06F1/20 ,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12 , F28D9/00 , F28D15/00 , F28F3/025 , F28F9/0246 , G06F1/203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单元及用于该液体冷却单元的热接收器,该热接收器包括在导热板上限定流动通道的外套。导热板被接收在电子元件上。导热板用于将热传递给流动通道中的冷却剂。至少两个流入喷嘴延伸进入外套以使排放开口与流动通道的上游端相对。冷却剂通过流入喷嘴流入流动通道。因此在流动通道中产生至少两股冷却剂流。这两股冷却剂流在流动通道中沿着宽度方向扩展或分散。冷却剂流动通过流动通道而不发生滞流。冷却剂因此能以有效的方式吸收导热板的热量。这使得热接收器可以进行有效的吸热。
-
公开(公告)号:CN101115374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710139088.5
申请日:2007-07-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5K7/20 , G06F1/20 ,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28F3/12 , F28F9/0246 , F28F9/026 , G06F2200/201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冷却单元和用于该液体冷却单元的热接收器。所述热接收器包括在导热板上限定流动通道的外套。导热板接收在电子元件上。流出喷嘴具有流入开口,该流入开口处于流动通道的下游端并位于导热板外侧的位置处。由于导热板接收在电子元件上,所以流出喷嘴在该电子元件外侧的位置处连接到流动通道。与流出喷嘴直接延伸到导热板上的流入通道中的情况相比,这能避免外套的厚度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98194C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99127445.8
申请日:1999-12-30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G06F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G06F1/206 , G06F2200/201 , Y02D10/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冷却装置,包括用来辐射来自CPU的热量的一块辐射板和一个散热片。当外部电源的插头连接到可携带电子装置的机体上时,CPU可以以高时钟频率操作。例如通过操作引向散热片的一个通风扇,冷却装置实现一种高冷却性能。当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机体上除去插头时,CPU可以以低时钟频率操作。能减小功率消耗,从而能节省存储在内装电池中的电力。能延长操作的持续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244052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110109149.X
申请日:2011-04-25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C: H01L23/47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254 , F28D15/00 , F28D15/0266 , F28F1/22 , F28F3/12 , G06F1/20 , H01L23/473 , H01L2924/0002 , H05K1/0203 , H05K7/20154 , H05K7/20436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套及具有该冷却套的电子装置。该冷却套包括:冷却剂流过的第一及第二管路部分;以及与第一及第二管路部分的侧表面相连的主要部分,该主要部分以单一构件界定了冷却剂流过的流路,并且对待冷却的目标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1802748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0780100596.0
申请日:2007-09-13
Applicant: 富士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203 , F28F2255/02 , G06F22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冷单元以及电子设备,液冷单元具备泵主体(51)。在泵主体(51)上形成有管接头(42b),该管接头(42b)形成制冷剂的流出路。弹性管(41b)从末端收入管接头(42b)并与管接头(42b)结合。在泵主体(51)的前方配置有固定部件(52)。在固定部件(52)上形成有槽(55),槽(55)从管接头(42b)的末端至预定长度对弹性管(41b)内的管接头(42b)进行支承。同时,槽(55)从管接头(42b)的末端向管接头(42b)的前方至预定长度仅保持弹性管(41b)。其结果是,即便泵主体(51)产生脉动,也能够避免弹性管(41b)产生振动。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由泵(39)产生的振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