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81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37152.0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济勇 , 张爱湲 , 孙小虎 , 吕京国 , 武宏波 , 韩文军 , 赵春晖 , 刘冬晖 , 于高 , 吴新平 , 吴冰 , 孙俊杰 , 王彦兵 , 高群策 , 许方荣 , 张阳 , 蒲洁 , 薛佳睿 , 穆伟光 , 陈科技 , 黄江倩 , 杨绮璇 , 李丹利 , 翁晓娇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网周边目标对象的三维模型语义单体化方法,其中包括:基于第一图像对目标对象的初始三维模型进行逆渲染,得到第一中间三维模型;对第一中间三维模型在指定视角上进行投影和渲染,得到第二图像;利用第二图像对第一中间三维模型进行逆渲染,得到第二中间三维模型;利用第二中间三维模型中置信度分数最高提示点更新初始提示点集;将第二中间三维模型作为第一中间三维模型,重复执行上述更新初始提示点集的步骤直至满足结束条件,得到目标提示点集;根据每张第一图像的目标提示点集生成目标对象的三维掩码和三维模型。其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单体化模型的精度,并提升了掩码与三维模型的贴合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67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58219.4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塔线体系可靠度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输电塔线体系抗灾分析与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对输电塔线体系结构参数和灾害参数进行概率空间剖分,得到代表点参数样本;根据所述代表点参数样本,建立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所述第一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时域动力分析,得到输电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根据所述动力响应,建立概率密度演化方程;根据所述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计算灾害作用下的输电塔线体系的失效概率,根据所述失效概率和可靠度的相关关系,得到所述输电塔线体系的可靠度,从而能够高效、准确地评估多灾害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的可靠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08740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1810658360.9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方法和系统,用于对变电站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和会审展示,包括:从变电站二维设计图纸上采集设计要素;对二维设计图纸的设计要素进行要素过滤优化;选取过滤优化后的设计要素,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变电站三维模型;对变电站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和三维图纸校审,得到三维设计初图;对生成的三维设计初图进行图像渲染,得到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进行变电站会审三维设计图纸的出图和展示。本方法和系统针对目前二维图纸表达设计意图和工程构造不清晰不直观可阅读性差的缺点,采用三维设计模型和图纸结合的会审技术,直观展示三维设计模型,为变电站工程设计成果的三维会审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911749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0658287.5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电站工程临建布置三维模拟设计方法和系统,用于对变电站工程进行临建布置的三维显示,包括:从变电站二维设计图纸上采集设计要素;对设计要素进行要素过滤优化;选取过滤优化后的设计要素,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生成变电站三维模型;对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将临建设施数据输入三维模型,并与变电站工程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对三维模型进行合理性检查,直至检查合理,得到并展示变电站工程临建布置三维设计模型。本方法和系统将三维模拟技术真正用于变电站建设项目全过程临建规划设计,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从投标阶段到施工阶段的现场布置设计,解决传统设计方法绘制慢、不直观、调整多的缺点,避免施工后的环保、消防及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5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04142.5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气设备运行数据分类方法,属于电网数据服务领域,涉及BP神经网络模型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电气设备数据采集模块、分类模型搭建模块以及数据分类模型应用模块。其中,电气设备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将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并将获取的数据传输至模型建立模块;分类模型搭建模块主要是将数据进行训练,确定和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数据分类模型,以便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数据分类模型应用模块则是将已经建立的模型运用于实际运行过程中,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本方法具有可靠性高、运用能力强以及预测能力好等优点,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电网设备运行数据的各个分类场景中,例如正常、异常以及无效数据的分类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48619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41736.1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6F16/36 , G06F16/215 , G06F40/211 , G06F40/253 , G06F40/295 , G06N3/04 , G06N3/08 , G06N20/00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网基建工程数据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利用依存关系模型和双向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混合模型对电网基建工程非结构化的文本数据和半结构化的表格数据中的信息进行抽取,通过知识融合挖掘数据中文本所蕴藏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而构建基建工程数据知识图谱。该图谱将不同类型文件中的自然语言转化为语义知识库中的节点和关系,并且能够实现智能搜索以及关联信息推荐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58056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605685.0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输电线路三维设计成果辅助线路工程竣工验收的方法,包括采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输出造价工具,结合电力建设工程土建专业的算量规则和电气安装、输电线路专业的提资信息需求,形成计算规则库、清单定额匹配库以及造价信息提资标准;采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利用激光雷达扫描生成点云数据,对线路走廊地形进行三维实景建模;通过对比将激光雷达三维线路模型进行转换,叠加到三维设计成果;研究线路走廊内地物与导线的安全距离的检测计算,分析线路走廊内的净空距离、交叉跨越检查项目,确定输电线路工程是否满足验收要求。本发明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辅助线路验收检查,为输电线路的验收提供更快速、高效和科学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980046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581229.3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方处理方法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施工余土处理方法。在杆塔基础布置测点,获取测点的高程值,计算出杆塔基础施工现场的三维数值高程模型,通过获取的高程值计算杆塔基础施工现场的地形坡度值,基于地形坡度值识别施工现场的塔位类别,通过三维数值高程模型计算杆塔基础施工过程中无法自行消纳的土方即弃土,根据塔位类别和弃土量选取相应的余土处理方案。本发明采用的余土处理方案能够精确估算开挖产生的余土量、施工能够自行回填的消纳量以及最后无法回填的弃土量,通过与地形坡度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完全对应地形结构的余土处理方案,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杆塔基础所处地形地貌,减少了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1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19911.4
申请日:2025-01-2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苏 , 刘海波 , 荣经国 , 齐立忠 , 王浩 , 武宏波 , 张亚平 , 马唯婧 , 张卓群 , 高群策 , 张济勇 , 苑博 , 于光泽 , 李沛洁 , 刘定 , 韩文军 , 李丹利 , 薛佳睿 , 孙付勇 , 张阳 , 臧秀环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输电线路周围植被点云的枝叶分离方法和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实现方案为:基于目标输电线路的周围植被点云中各个点云的曲率,将周围植被点云划分成第一枝干点云集和第一叶片点云集;对第一枝干点云集进行连通域分割,得到多个连通分量;基于各个连通分量的几何分布特征的线性特征显著程度,将第一枝干点云集划分为第二枝干点云集和枝叶混合点云集;以第二枝干点云集中各个枝干点为种子点,通过区域生长将枝叶混合点云集划分为区域生长点云集和非区域生长点云集;基于第二枝干点云集与区域生长点云集的并集,确定目标枝干点云集;基于第一叶片点云集与非区域生长点云集的并集,确定目标叶片点云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