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65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277761.8
申请日:2021-10-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多级备用获取联合优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过程,定义四个时间尺度上的备用需求;2)获取火电、水电机组的运行参数,建立火电、水电机组各级备用容量约束模型;3)获取锂电池储能的运行参数,建立锂电池储能运行与备用约束模型;4)在满足火电机组、水电机组、锂电池储能的运行约束及各级备用容量约束的条件下,建立多级备用获取联合优化模型,本发明通过激励火电、水电、储能提供不同时间尺度的备用,实现各级备用的优化获取,确保电力系统各级备用充足,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同时确保各级备用获取的整体经济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63820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010322955.4
申请日:2020-04-2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换相失败控制方法,首先,当换流母线电压波形畸变后,利用最小二乘的方法对谐波参数进行拟合,通过拟合的参数计算线电压过零点偏移角度,基于上述参数建立电压波形与触发角及关断角的关联关系模型,通过滚动优化实时预测触发角信号改变量,并根据每次换相的调节偏差量进行反馈校正对下次换相的触发角进行修正,实现精确控制,最终确定该工况下最优触发角度,避免换相失败和逆变器闭锁事件的发生,进而保证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和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67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1710772714.8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流侧触发角紧急控制的换相失败预防方法,根据换相失败的机理分析,在合理假设的前提下,当直流系统一次参数、控制系统及交流系统电压确定时,换相失败是否发生与整流侧触发角和逆变侧触发角存在唯一对应的关系,且整流侧触发角与逆变侧触发角不存在任何耦合关系,因此交流系统故障后,根据一定的逻辑改变整流侧触发角能够快速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可能性;由于采用了可变故障检测阈值、可变惯性时间常数,且其直接控制整流侧触发角,不须经过PI控制环节,因此具有响应快速的优点;本方法降低换相失败发生的几率,维持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801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710332920.7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概率求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换流母线换流母线故障相电压跌落程度;(2)以换流母线A相电压正向过零点为端点,将整个时间区间分为长度为0.02s的若干区间;(3)计算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作用下,关键阀组换相过程所对应的换相电压‑时间积分;(4)计算额定直流电流下换相电压‑时间积分需求;(5)计算临界电压跌落范围;(6)计算发生换相失败的故障合闸角范围;(7)计算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作用下,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本发明计及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求得换流母线单相电压跌落后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为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模块的优化以及安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09568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381176.9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三端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利用区内外故障下电压变化率的差异性进行故障位置判别;利用正负极电压变化率的差异性构造故障选极判据,从而快速地、有选择性地进行故障隔离,保证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提高运行安全性与供电可靠性。通过分析不同区域发生故障情况下,换流站两侧电压特性的差异性,构造故障区域识别判据,从而实现不同区域故障的识别,并将线路两侧的换流器切换为零电流控制方式,并向响应隔离开关下达开断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0625332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610774911.9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J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优化方法,将逆变站换流母线零序电压3U0信号输入快速傅里叶转换器,分离出其中的基波分量,并将所述基波分量与设置整定值进行比较,当小于整定值时输出1,反之输出0;同时将动作信号Z_DET输入单稳态多频振荡器,设置相应的时间定值使所述动作信号Z_DET维持在高位,然后经延时组件延时输出;以上两个信号共同经与门输出至两路输入选择器作为动作判据Ctrl。本发明用以有效区分单相故障和励磁涌流扰动,实现在交流侧发生单相故障时,该控制逻辑可靠动作;在交流侧存在励磁涌流的情况下,该控制逻辑能够有效地进行识别,并抑制直流功率的反复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08268999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711323464.6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电力网络节点谐波特性分析的多主元模态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电力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对节点导纳矩阵进行特征分解;2、构建电力网络的节点导纳方程,得到电力网络节点的模态阻抗;3、对模态阻抗矩阵的特征根排序,根据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指标确定保留的特征根的个数;4、计算电网的谐波畸变水平的指标;5、计算电力网络节点的谐波风险评估指标。本发明在传统的模态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指标来确定保留的模态的个数,避免了注入电力网络中的丰富的谐波成分中含有非谐振频次的谐波,单一模态量占主要地位的条件被破坏,而导致电力网络节点谐波特性分析的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34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32920.7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直流输电换相失败概率求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换流母线换流母线故障相电压跌落程度;(2)以换流母线A相电压正向过零点为端点,将整个时间区间分为长度为0.02s的若干区间;(3)计算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作用下,关键阀组换相过程所对应的换相电压‑时间积分;(4)计算额定直流电流下换相电压‑时间积分需求;(5)计算临界电压跌落范围;(6)计算发生换相失败的故障合闸角范围;(7)计算在换相失败预测控制的作用下,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本发明计及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求得换流母线单相电压跌落后发生换相失败的概率,为换相失败预测控制模块的优化以及安稳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4433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25437.7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中科技大学
Inventor: 张迪 , 贺早航 , 李程昊 , 许传宇 , 高泽 , 崔世常 , 刘明洋 , 艾小猛 , 李琼林 , 方家琨 , 王骅 , 姚伟 , 朱广杰 , 李晓萌 , 方舟 , 潘雪晴 , 赵华 , 高昆 , 曹晓璐 , 文劲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弹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极端天气下电力系统弹性评价方法和系统。所述电力系统弹性评价方法包括:确定m个评价对象,评价对象为极端天气不同时段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从多个维度引入评价指标;分别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n个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矩阵;通过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计算各评价对象的各维度评价指标的评分。本发明评价方法更加准确地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7084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110977137.2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启亦电气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络通道电流检测的多馈入直流换相失败预防控制方法和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控制领域。本发明在多馈入直流系统中对换流母线与联络通道接口处的交流电流进行实时零序分量检测和αβ分量检测,当任一分量的检测值高于稳定阈值后,将根据该分量的检测值生成一个触发角提前量,若有多个检测分量高于稳定阈值,则对各分量生成的触发角提前量进行最大值选择,对换流站阀组进行触发角提前控制。本发明检测换流母线与联络通道接口处的电流,并根据检测到的联络线电流异常分量对触发角进行调控,降低故障远端换流站发生同时换相失败的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