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维数据挖掘的工地安全预警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3134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23927.2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数据挖掘的工地安全预警方法与系统,涉及工地预警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多维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形成多维数据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多维数据集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时空动态加权机制融合时间序列信息,生成多维风险特征集;基于多维风险特征集,将风险特征转化为节点,将风险特征间关联关系转化为边,形成节点与边的因果关联结构,构建动态风险图谱;利用动态风险图谱分析风险因子间的关联强度,评估整体风险等级,并生成风险事件列表;基于时间序列对风险事件列表中风险事件进行趋势预测,获得风险趋势指数;根据风险趋势指数进行动态预警,并触发安全响应。本发明通过多维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工地安全预警的智能化。

    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的物联网定位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47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30261.3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慧工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智慧工地的物联网定位管理系统,包括防护门、数据盒、控制系统和远程终端,所述防护门的两侧设有栅栏,所述防护门的前侧表面固定有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预警闪烁报警器,数据分析模块通过信息采集模块发送的身份特征信息和人脸识别模块发送的脸部图像信息来计算面部比例信息,进而根据面部比例信息来判断是否与身份特征信息匹配,这样通过面部比例信息提供了对人员面部结构的更全面的描述,有助于提高身份验证系统的准确性,与单一的身份特征信息相比,结合面部比例信息可以降低误识别的风险,能够更好地辨别真实的特征与仿造的特征。

    一种基于GI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481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44088.6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施工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GI M模型的施工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信息采集单元采集施工项目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对应分析,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对应施工信息并对后续施工需求进行信息部分变更,进度获取单元对施工现场的具体实况进度以及施工人员实时工作状态并基于GI M技术构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图像展现,施工分析单元对根据进度获取单元所提供的基于G IM模型获得的施工图像进行分析,信息传输单元将项目施工人员调整后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存储单元进行变更修正,风险把控单元对不同风险项目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分析,通过施工图像以及人员施工的安全性分析。

    一种用于海相软土地基的注浆螺旋桩

    公开(公告)号:CN11730650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17095.X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相软土地基的注浆螺旋桩,针对现有的注浆式螺旋桩,在打入地下后安装电塔时,还具有一定的松动、下沉或上移风险,提供一种用于海相软土地基的注浆螺旋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内部为中空状,桩体底部设有尖锥,桩体外表面上设有多个螺旋片;桩体上端设有可转动的驱动座,桩体内部设有多个加固装置,加固装置包括多个分布均匀的弧形推板,弧形推板两侧分别设有L形推板,所述驱动座转动时可构成桩体进入土地内部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注浆式螺旋桩的稳定性,在安装电塔时防止注浆式螺旋桩松动、下沉或上移,提高安全操作、延长使用寿命。

    基于三维模型状态可视化的虚拟变电站建模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15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450470.7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状态可视化的虚拟变电站建模系统和方法,包括虚拟设计输入模块(1)、VR显示模块(2)、图形运算模块(3)、实景图像传感模块(4)、数据存储模块(5)、中控显示模块(6)、中控输出模块(7);所述图形运算模块(3)分别和所述虚拟设计输入模块(1)、VR显示模块(2)、实景图像传感模块(4)、数据存储模块(5)和中控显示模块(6)数据通信连接,所述中控显示模块(6)和所述中控输出模块(7)数据通信连接。本申请中设计者或用户在使用时即按照“所设即所得”、“在虚拟现场进行设计”的理念,通过在实景中,进行的每一个设计步骤,从而可以即时设计,即时展示,并且和在建设中,对下一步的搭建进行观察,从而设计更合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