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等效建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94481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286933.1

    申请日:2024-09-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装置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等效建模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本发明将逆变器输出电压在d轴上分量的参考值与逆变器输出电压在d轴上分量的实际值作差,将对作差后得到的差值进行调节控制得到的结果作为等效占空比;将逆变器注入电网的无功功率的参考值与逆变器注入电网的无功功率的实际值作差,将对作差后得到的差值进行调节控制得到的结果作为逆变器三相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的相位差;根据等效占空比和所述相位差,得到等效占空比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分量,利用该分量对逆变器进行等效建模。解决了现有的逆变器数学模型不适用于在部分低频仿真软件上进行仿真计算的问题。

    一种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68652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88162.5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风机的历史风电功率时间序列数据并将其分解为高频本征模态分量、中频本征模态分量、低频本征模态分量以及残差分量;将得到的分量分别输入到训练好的集合预测模型中,得到每个分量的多个预测结果;所述的集合预测模型为由多个不同的预测模型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预测模型;分别将各个分量的多个预测结果输入训练好的回归模型中,得到各个分量的回归结果;将各个分量的回归结果进行叠加重构,从而得到风电功率预测结果。采用本发明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可大大提高对风机的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度。

    一种低压断路器操作回路在线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633724U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022114258.8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一种低压断路器操作回路在线监测装置,包括AD采样电路、CPU模块、第一霍尔传感器、合闸回路、第三霍尔传感器和跳闸回路;第一霍尔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合闸回路,监测合闸回路的电流,经AD采样电路采样后传输至CPU模块,所述CPU模块根据采样电流值判断合闸电流是否正常;第三霍尔传感器连接于所述跳闸回路,监测跳闸回路的电流,经AD采样电路采样后传输至CPU模块,所述CPU模块根据采样电流值判断跳闸电流是否正常。该在线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跳合闸回路和线圈的工作状态,对异常状态及时发送预警信号,保证断路器能够工作在正常状态,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安全性。

    一种高压配电柜接线结点温度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3336504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2217922.1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配电柜接线结点温度检测装置,包括:红外热成像探头、MCU模块、电源模块和通信模块;红外热成像探头设置于高压配电柜接线结点的正前方;MCU模块与红外热成像探头电连接,获取红外热成像探头的热成像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MCU与通信模块电连接,通过通信模块发送接线结点温度过高的报警数据;电源模块分别与红外热成像探头、MCU模块和通信模块电连接。通过设置于高压配电柜接线结点正前方的红外热成像探头,对接线结点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实现了对高压配电柜中接线结点的温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且安装位置较为灵活,探测灵敏度高。

    一种排油注氮控制反馈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014031U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22249293.5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油注氮控制反馈装置,包括控制器、出口控制回路和反馈回路;其中,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出口控制回路和反馈回路;所述出口控制回路包括第一光耦和第一继电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连接第一光耦的第一输入端子,所述第一光耦的第二输出端子连接至第一继电器的线圈;所述反馈回路包括第二光耦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输出触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输出触点与控制排油注氮操作的电磁铁连接,选用的板载式继电器与传统接触式继电器相比较,体积大大减小,将其集成在线路板上,线路板走线较少了整个系统的外接线,同时本回路可作为出口插件集成于微机型控制装置内,理论上消除了误碰误触的可能性,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