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基改性非金属矿土絮凝剂

    公开(公告)号:CN103449586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400014.8

    申请日:2013-09-05

    Abstract: 一种纤维基改性非金属矿土絮凝剂,其特征是由改性非金属矿土与纤维基材以100:1-8的质量比例混合均匀而得;所述的改性非金属矿土是将粒径100-400目的矿土粉末按照质量体积比1-3g:2-5mL的比例浸入盐酸溶液中16-24小时,分离后于70-100℃干燥并粉碎得到的改性非金属矿土;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2-12mol/L。将本絮凝剂按照0.05-0.5g/L的比例加入水体中搅拌混合均匀,静置至絮体产生,将絮体除去。对藻细胞、藻毒素、总磷和浊度、黑臭悬浮胶体去除率达95%以上,对总氮去除率达60%以上,对景观水COD去除率达55%以上。所述水体包括蓝藻水华、养殖污水、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垃圾渗滤液、医疗废水、景观水等。

    一种土壤修复用功能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941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23113.3

    申请日:201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功能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是将秸秆粉碎后与蓝藻按质量比1-5:10的比例混合得混合料,然后向所述混合料中加入生物质转化复合菌剂和生物质转化诱导材料,混合均匀后常规堆置发酵5-15天,得到半固态有机肥;将所述半固态有机肥与粘土、生物质碳灰和重金属离子螯合剂按1000:50-200:50-150:1-5的比例混合造粒,即得土壤修复用功能有机肥。本发明有机肥施于土壤中具有持久缓释肥效,能吸附、螯合、惰性化固定重金属离子,促进土壤蓬松、保湿、透气性提高,有利于植物生根,优化土壤微量元素等有益组分构成,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不会引起土壤的二次污染。

    一种除臭环境诱导材料
    2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500599B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110334991.3

    申请日:2011-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臭环境诱导材料,其原料按质量份数构成为:不易挥发有机酸1-30份,不易挥发盐0.5-10份,氧化剂1-5份,其他有机物0.1-30份,络合剂0.1-5份,吸附材料0.5-30份。本发明除臭环境诱导材料可直接与臭源有机物混合,在短时间内快速诱导并激活工程微生物有益菌快速增殖,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通过自然堆置实现有机物的快速无臭转化;本发明除臭环境诱导材料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施用方便,应用面广,对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易于广泛推广实施,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环保型的除臭诱导材料。

    一种抗风浪浮筒组合装置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58839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88709.7

    申请日:2013-03-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风浪浮筒组合装置,其包括中空的浮筒以及固定设于筒底部的滑轮,穿过所述滑轮设有绳索,在所述绳索的两端分别固联有沉入水底的大坠重以及悬浮于水中的小坠重。所述浮筒的上部为圆筒形下部为圆锥形,在所述浮筒的内腔底部设有配重物使得浮筒在水中形成不倒翁。本发明能够适应湖面风浪、水流、水位自然涨落、深水等自然条件,寿命5-8年,易于维护。可适用于湖泊、河流、海洋的围油、围污、围藻等工程,也可以用于水面标示、限位等工程。

    一种藻水分离港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502930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3694.7

    申请日:2011-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藻水分离港,依次设置有蓝藻诱导区(1)、藻水分离区(2)、藻泥浓缩区(3)和转化存储区(4);所述蓝藻诱导区(1)设置有呈喇叭状开口的两根引导栏(5)和收集通道(6)连通,所述引导栏(5)与收集通道(6)通过闸门(7)连通;藻水分离区(2)内设置有凝藻材料给料管(8)和曝气管(9)。本发明藻水分离港就地围控、就地分离、就地转化、就地利用,藻水分离快、转化快、成本低、效率高、无臭、储存方便简捷,转化物作为有机肥直接应用于养殖、种植等完成消解循环。

    一种生态凝藻材料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34809B

    公开(公告)日:2011-03-16

    申请号:CN200810020707.3

    申请日:2008-02-22

    Abstract: 一种生态凝藻材料,由5~70%的天然纤维材料和30~95%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所组成。天然纤维材料选自植物纤维和/或动物纤维,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蟹壳衍生物和/或虾壳衍生物以及植物粘汁,植物粘汁在天然高分子材料组分中不少于5%。本凝藻材料均为天然物质、对人、畜、环境和水生动植物均无毒无害,且对藻类具有凝聚、吸附、缠结和网捕作用,本凝藻材料用量为0.1~10mg/L时,藻去除率达95%以上。而且絮凝得到的藻凝体抱合力强、漂浮性和滤水性好,藻泥少,后处理十分方便,可以用于暴发的海水赤潮、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理。

    一种热塑性树脂涂覆布膜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38800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116625.3

    申请日:2009-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U、TPU、PA、PC、PE、EVA、PVF、PVDF等热塑性树脂涂覆布膜材料,包括基材及其基材表面的涂层,热塑性树脂层与基材之间有底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是由PU、TPU、PA、PC、PE、EVA、PVF、PVDF等不黄变热塑性树脂一次或多次涂覆在基材表面并烘干后形成的涂层薄膜。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由含下述重量含量的原料配制而成,由60~90%热塑性树脂溶剂溶液或水分散液,10~40%功能添加剂混合物组成。该热塑性树脂涂覆布膜材料:面密度≤280g/m2,耐臭氧耐紫外(户外使用5~10年)、耐低温(-70℃)、经纬向断裂强度≥750N/cm,经纬向切口撕裂强度≥600N,剥离强度≥2400N/m,断裂伸长率≤5%,可超声波热合。

    一种生态凝藻材料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34809A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810020707.3

    申请日:2008-02-22

    Abstract: 一种生态凝藻材料,由5~70%的天然纤维材料和30~95%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所组成。天然纤维材料选自植物纤维和/或动物纤维,天然高分子材料选自蟹壳衍生物和/或虾壳衍生物以及植物粘汁,植物粘汁在天然高分子材料组分中不少于5%。本凝藻材料均为天然物质、对人、畜、环境和水生动植物均无毒无害,且对藻类具有凝聚、吸附、缠结和网捕作用,本凝藻材料用量为0.1~10mg/L时,藻去除率达95%以上。而且絮凝得到的藻凝体抱合力强、漂浮性和滤水性好,藻泥少,后处理十分方便,可以用于暴发的海水赤潮、淡水水华的应急处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