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01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52639.0
申请日:2024-11-01
IPC: G01N15/08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构件孔隙率的无损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将待检测的目标构件放置在检测平台中进行频率检测,得到频率检测结果,其中,检测平台的两侧放置有:激光激励探头、三维激光测振仪;确定频率检测结果中的最高频率信号;通过激光激励探头确定最高频率信号对应的超声波信号,并通过三维激光测振仪接收超声波信号;对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非线性零频波信号,基于非线性零频波信号确定目标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并通过目标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目标构件的孔隙率进行预测,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增材制造构件孔隙率的检测精准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04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466685.X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构件R区的非线性特征导波装置及方法,针对复合材料复杂形状构件R区检测和评价,通过用于激励特征导波的单模式窄带柔性电磁超声换能器,以及接收该特征导波非线性效应的多模式宽频柔性电磁超声换能器,实现对不可达R区应力的快速、远距离的检测评价。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的柔性电磁超声检测技术,根据结构区域的几何尺寸激励出特征导波模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结构区域中的相对非线性参数,即以相对非线性参数作为系数因子来实现对结构区域整体应力的有效表征,增加了便捷性,提高了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99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06692.4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G17/00 , H01L31/032 , H01L31/07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Cu2GeS3单粒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单粒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熔盐法合成Cu2GeS3单粒粉体,后通过对其进行化学侵蚀和退火处理,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多个组分溶解,形成非化学计量的化合物,实现了吸收层材料的组分优化,也优化了吸收层和缓冲层材料之间的带隙匹配,这些提升大大减少了器件的内部复合,降低了载流子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最终取得的了基于Cu2GeS3单粒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最优效率3.04%。
-
公开(公告)号:CN115718144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428588.1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介观尺度下微缺陷高分辨率成像检测方法及装置,其检测方法包括:在被检测试件的表面布置多条超声检测路径,在被检测试样中激励与接收特定频率下的超声导波,分析各条超声检测路径下接收信号频域中二次谐波,根据二次谐波的幅值构建信号差异系数;根据上述信号差异系数,得到缺陷概率分布图像;并利用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对应被检测试件的二次谐波幅值和缺陷概率分布图像,构成介观尺度下微缺陷几何特征信息与其对应超声特征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几何特征信息包括介观尺度下微缺陷的尺寸与位置,超声特征信息包括二次谐波的幅值和缺陷概率分布图像,实现对被检测试样内部介观尺度下微缺陷尺寸和位置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5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110798051.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接触无损评估材料各向异性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激励步进频率的电磁超声横波,并获取被检试件中特定频带宽中的超声横波共振频率,提取分别代表快横波和慢横波的超声横波共振频率,构造被检试件的各向异性参数;并基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比较不同轧制工艺处理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的不同;对比检测、评估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比较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的不同,对比检测、评估金属材料的应力状态。本发明基于超声横波的双折射与材料弹性各向异性直接关系,利用快横波波速与慢横波波速来构造各向异性参数;将电磁超声换能器与超声共振光谱结合,克服了电磁超声换能器传输能量低的问题,提高了电磁超声的信噪比。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5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798051.3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接触无损评估材料各向异性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激励步进频率的电磁超声横波,并获取被检试件中特定频带宽中的超声横波共振频率,提取分别代表快横波和慢横波的超声横波共振频率,构造被检试件的各向异性参数;并基于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比较不同轧制工艺处理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的不同;对比检测、评估金属材料的各向异性;比较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的各向异性参数的不同,对比检测、评估金属材料的应力状态。本发明基于超声横波的双折射与材料弹性各向异性直接关系,利用快横波波速与慢横波波速来构造各向异性参数;将电磁超声换能器与超声共振光谱结合,克服了电磁超声换能器传输能量低的问题,提高了电磁超声的信噪比。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553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329674.5
申请日:2014-05-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非线性超声评估优化热处理工艺的装置,包括信号激励/接收器、衰减器、激励探头、接收探头、前置放大器、示波器和计算机,通过获取试件中传播的超声波基频信号A1和二次谐波的波幅A2,计算出试件的非线性声学参数β′,其中基于得到的相对非线性声学参数的值β′,比较未处理材料和经过不同热处理过程的非线性声学参数的不同。本发明基于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而超声传播的非线性响应和材料的微观结构有直接的关系,本发明可以非破坏、快速、有效地评估热处理工艺效果,进行优化、完善热处理工艺相关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7037128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82851.3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3 , G01B17/02 , G01N29/346 , G01N29/348 , G01N2291/0231 , G01N2291/02854 , G01N2291/02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零群速度模态评估粘结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计算机辅助计算待评估粘结结构对应的零群速度模态,得到零群速度模态的相速度和频率;S2、根据计算步骤S1得到的相速度和频率确定所需的激励频率及激励角度;S3、将激励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以预定间距安装在一操作工具上,并且使激励换能器与粘结结构形成步骤S2所确定的激励角度且接收换能器与粘结结构垂直;S4、利用信号激励器输出激励信号来激励激励换能器,并利用信号接收器接收来自接收换能器的信号;S5、将激励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耦合至粘结结构并进行扫查检测;S6、在扫查过程中,对信号接收器得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评估粘结结构的损失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458913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82830.4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本发明提出一种材料性能退化的非线性导波评估方法,包括步骤:(A)激励基频兰姆波信号,挑选二阶谐波;(B)进行固定;(C)产生一基频;(D)固定信号接收单元;(E)窄带信号耦合并接收;(F)接收信号并存储;(G)改变导波信号在被检测材料中传播的距离;(H)计算检测信号的群速度值;(I)将与基频信号速度不同信号滤掉;(J)用时-频变换得到频域内基频与双倍频二阶谐波信号;(K)多次重复步骤(G)-(J);(L)表征材料非线性β的变化;(M)对被检测材料进行评估。本发明的材料性能退化的非线性导波评估装置,包括:一第一计算机、一信号发生器、一信号激励单元、一信号接收单元、一示波器、以及一第二计算机。本发明用于材料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40705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82799.4
申请日:2014-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兰姆波共线混叠的超声微损伤定位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一对不同频率、传播模式的兰姆波模式组合;(B)确定产生的兰姆波差频谐波;(C)采用信号激励单元激励这对初始兰姆波模式;(D)选择与差频谐波频率相对应的信号接收单元来接收差频谐波;(E)对波束开始混叠的区域进行确认;(F)改变两束初始激励源的位置;(G),对被测试对象进行扫查检测;(H)根据差频谐波幅度的变化计算确认被测试对象微损伤的位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兰姆波共线混叠的超声微损伤定位检测装置,包括:一第一计算机、一信号发生器、一第一信号激励单元、一第二信号激励单元、一信号接收单元、一示波器以及一第二计算机。本发明用于检测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