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12952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13472.4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基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先合成了二氧化硅微球且表面包覆有苯并噁嗪树脂,然后将二氧化硅通过氟化氢溶液刻蚀掉,再在其上浸渍吸附铁源和氮源,合成了直径为170-230纳米的多孔纳米空心球,其内腔的直径为95-115nm,壁厚为30-40nm,其上均匀分散负载有铁元素,与传统的贵金属铂催化剂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半波电位,达到了0.919V vs RHE,塔菲尔斜率为74mV dec-1,具有非常高的电化学氧还原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36517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41170.X
申请日:2018-0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保护的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一铜箔,该铜箔的表面均匀包覆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层,同时具有一金属锂沉积层位于铜箔于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层的交界处,沉积量为2~8mAh/cm2,上述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包括琼脂糖、罗望种子胶和海藻酸钠。本发明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保护的锂金属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以及无枝晶的金属锂沉积,提高了锂金属的循环寿命。本发明制备方法相比目前表面包覆层构建方法,具有显著的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并可有效抑制锂支晶生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34238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279604.6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J31/26 , B01J37/16 , C07D303/04 , C07D301/10
Abstract: 一种乙烯环氧化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银催化剂。将植物叶干燥,粉碎得植物叶干粉,再与去离子水混合,将混合物振荡,抽滤,得植物叶浸出液;将银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加入离子液体和载体,干燥得催化剂前驱体A,取植物叶浸出液加入催化剂前驱体A中,干燥,得催化剂前驱体B,再活化处理,即得产物。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绿色环保,制得的催化剂银颗粒大小和分散度适宜,催化活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4483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94073.4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9J133/20 , C09J133/16 , C08F220/44 , C08F220/24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含氟丙烯类单体改性聚丙烯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粘结剂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胶粘剂,本方法通过调节丙烯腈和不同含氟单体的投料量,制备出一系列含氟丙烯腈单体,其中P(ANx‑HFBMy)系列和P(ANx‑HFBMy‑Sz)系列在高电压4.6V‑2.7V、循环100/200周性能测试、首圈库伦容量测试达到了适用性效果,P(ANx‑HFBMy)系列和P(ANx‑HFBMy‑S1)对LCO高电压性能优化明显,P(ANx‑HFBAy)系列通过调整2,2,3,4,4,4‑六氟丁酯和丙烯腈投料量、添加碳酸氢钠、控制温度,对聚合过程进行控制,使该胶粘剂的聚合度和分子量分布达到理想效果,并在拉伸应变、SEM和TEM和剥离力,4.45V‑2.7V电压下循环200周之后测试下性能良好,本发明中通过增加不同单体的配合,配合制备方法的调整,做出了一系列功能性符合胶粘剂。
-
公开(公告)号:CN1131616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0474267.4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10/0569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解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弱极性体系电解液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弱极性体系电解液,包括硅酸酯类化合物、惰性屏蔽剂和非水性电解质锂盐。所述弱极性体系电解液可以改善硅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对界面层的破坏,提高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17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473195.1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LiCoO2和包覆在所述LiCoO2表面的铌钨氧化物;所述LiCoO2中掺杂有Al、Nb和W三种元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1742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473195.1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LiCoO2和包覆在所述LiCoO2表面的铌钨氧化物;所述LiCoO2中掺杂有Al、Nb和W三种元素。所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6406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1094855.7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贵金属过渡金属基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多孔空心纳米碳球,其上负载有均匀分散的铜镍合金,该铜镍合金的外层包覆有反钙钛矿材料。本发明中铜镍合金和反钙钛矿结构的界面是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其在‑0.856V vs RHE,其CO的法拉第效率可达94.4%,交换电流密度可达5.322mA/cm2,在该电位下的稳定性可达10小时,仍能维持85%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86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06341.9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W/N/C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催化材料领域,所述非贵金属氧还原电催化剂W/N/C为菱形十二面体形貌的钨‑氮共掺杂的多孔碳,催化剂粒径为100~200nm,钨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2%~5%。采用MOFs为前驱体,通过碱溶液的刻蚀作用,热解后制备出具有菱形十二面体形貌的空心碳壳。所述电催化剂具有微‑介‑大分级孔道结构、高的氮含量、丰富活性位(类卟啉结构的WNx以及金属WNx相)协同催化的优势,具有较高的OR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对改善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倍率性能、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5378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00842.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所述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单层或多层碳基框架,碳基框架上负载有镍钴合金、镍钴磷化物或镍钴硫化物等。先设计合成了乙酸镍钴纳米晶体,随后通过选用不同有机分子配体如单宁酸、植酸等的原位溶解-沉淀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中空材料类似物,经过惰性气氛碳化后,分别得到了碳载金属、碳载金属磷化物等,经过热熔注入单质硫,硫能够被正极材料包覆,载硫后分别测试了单层或双层中空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表现。制备的过渡金属基中空复合正极材料具有高载硫量、高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好的优势,在储能设施、便携式电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