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卡那霉素快速筛选菊花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4585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34830.3

    申请日:201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卡那霉素快速筛选菊花转基因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菊花叶盘不定芽分化Kan筛选浓度、菊花茎段生根Kan筛选浓度以及Kan溶液浸泡筛选浓度和观察时间;(2)对菊花转化植株进行分化再生阶段和生根阶段的筛选得到生根株系;再将生根株系经Kan溶液浸泡筛选后得到转基因菊花Kan抗性株系;(3)转基因菊花的PCR验证:根据转基因载体中的35S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对筛选的转基因菊花Kan抗性株系进行PCR 扩增,验证载体片段是否插入菊花基因组。该方法简单准确,能有效地剔除大量假阳性植株,对于实现菊花转基因植株的规模化快速筛选、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从多个切花菊品种中筛选氮利用效率相对最高品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5554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07021.2

    申请日:2011-0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与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从多个切花菊品种中筛选氮利用效率相对最高的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获取水培苗;b、砂培初筛:将水培苗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低氮处理,另一组进行正常氮处理;分别测定每个品种的筛选指标:相对干物质重、相对含氮量、相对叶绿素含量,筛选出2~6个氮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和2~6个氮利用效率较低的品种作为对照;c、营养液培养复筛:将步骤b中筛选出的品种进行营养液培养,重复筛选出1个氮利用效率相对最高品种和1个氮利用效率相对最低的品种。本方法最终筛选出的切花菊品种,为进一步对现有切花菊品种进行了改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化机制提供材料。

    一种获得栽培菊花与近缘属间远缘杂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13167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910029625.X

    申请日:2009-04-08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菊属与近缘属属间远缘杂种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育种领域。选择栽培菊花品种为母本,以野生的抗病虫能力强或具特异观赏价值的近缘属物种为父本,采用组织培养手段进行杂种胚的离体培养,以克服菊属与近缘属远缘杂交后合子胚败育的障碍。对获得的后代材料进行杂种形态学鉴定和原位杂交鉴定,选择茎、叶、花序、表皮毛等形态学特征介于双亲之间、与母本不同、出现父本特异性状或双亲不具有的新性状的后代材料,进行原位杂交,若染色体组成为分别来源于双亲,即为获得的属间远缘杂交种。应用本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菊属与多个近缘属的属间远缘杂交种,对现有栽培菊花品种进行了改良,并创造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新种质。

    一种匍匐型地被菊遗传转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51140B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910028638.5

    申请日:2009-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匍匐型地被菊遗传转化的方法,属于菊花分子育种领域。以菊花品种‘钟山红枫’RNA为模板扩增合成DREBa基因,克隆到T-载体,双酶切获取的DREBa基因目的片段与pCAMBIA 1301连接,而后转化农杆菌,获得含有重组质粒pCAMBIA1301-DREBa的农杆菌菌液;无菌苗叶圆片用农杆菌液侵染10min,共培养3d、脱菌培养3d、筛选培养获得具潮霉素抗性的生根苗。经PCR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转入地被菊基因组DNA中。本发明首次针对匍匐型地被菊建立了其遗传转化体系,为地被菊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将有效推动其分子育种进程。

    一种菊花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74612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710019345.1

    申请日:2007-01-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方法,专用于菊花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取菊花脚芽为外植体,以腋芽进行继代增殖。在分别附加了20~40mg.L-1脱落酸(ABA)的MS+0.3mg.L-16-BA+0.1mg.L-1NAA培养基中进行保存,10个月后存活率均为100%,比正常培养基上生长的试管苗延长存活6个月。保存材料恢复生长正常,其后代经过氧化物酶(POD)及酯酶(EST)同工酶、ISSR分子标记检测未发生遗传变异。本发明首次利用在培养基中添加脱落酸保存菊花试管苗并对其后代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不但保存10个月后植株生长正常,而且保存材料的后代未发生遗传性变异。

    一种人工接种鉴定菊花蚜虫抗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20447A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910029626.4

    申请日:2009-04-08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人工接种单株隔离对菊花抗蚜虫性鉴定的方法,属于抗性育种领域。选择苗高约10cm植株移栽,用毛笔将蚜虫接到鉴定植株的茎端或未展开幼叶处,随即用圆筒罩于植株上,使植株和蚜虫处于可以正常生长繁殖的条件下。接种后3周观察统计植株上的蚜虫数量,根据蚜虫的繁殖倍率对不同菊花材料的抗蚜虫能力做出比较鉴定。本发明利用的原材料非常普通,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实用性突出;试验结果受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小,使筛选出对蚜虫抗性强的种质资源进行菊花育种成为可能,同时可用于抗蚜虫育种后代材料的早期鉴定,大大缩短开展菊花抗蚜虫育种所需的时间,确保所育品种对蚜虫抗性的真实性、科学性和稳定性。

    一种地被菊株型匍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8208A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810156172.2

    申请日:2008-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被菊株型匍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用于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用RAPD引物A-10,或者用SCAR引物,扩增地被菊或育种材料DNA,如果能够扩增出555bp的片段,均标志着地被菊匍匐基因的存在。本发明对以‘早意大利红’(P1)为母本、03(6)-12为父本(P2)杂交获得的152株F1分离群体为试材,构建株型匍匐/直立基因池进行RAPD及SCAR分子标记的筛选,可有效开展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大提高选择效率,从而加快育种进程。

    一种菊花悬浮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93110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41038.X

    申请日:200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悬浮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筛选出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强的基因型菊花品种‘七月红’长嫩茎段;在培养基MS+2.0mg·L-1 2,4-D+0.2mg·L-16-BA上诱导获得浅绿色、颗粒细小(1毫米左右)、外观湿润、质地松软的愈伤组织,转移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40天后,采用固液双层培养约4周后转到MS分化培养基1个月后获得1cm左右高度的再生植株幼苗并驯化移栽。本发明首次建立了小菊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为小菊的细胞及基因工程提供了培养技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