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585819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1617631.X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坡地建筑结构,包括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所述多个接地层结构长柱、多个接地层结构短柱的顶部均与建筑本体连接,用于支撑建筑本体;其中,接地层结构长柱的柱底标高与接地层结构长柱所处设计地坪为同一标高;接地层结构短柱的柱底标高低于接地层结构短柱所处设计地坪的标高,且接地层结构短柱在其所处设计地坪下方的部分,不与周围土体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将接地层结构短柱进行加长设计,使其抗侧刚度与其他接地层结构长柱刚度接近,既改善了坡地建筑结构扭转位移比严重超限的问题,又能避免地震剪力集中在接地层结构短柱上,提高坡地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延性。
-
公开(公告)号:CN205412551U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520896829.4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阻强制水冷滴型管式除雾器,包括布置在脱硫塔顶部的滴型管束除雾系统和用于将冷却水通入管束内的强制冷却水循环系统。滴型管束除雾系统包括多层点阵错列布置在管箱内的截面呈水滴形的管排阵列和分层、阵列布置在管束间的多个向上和向下冲洗的喷嘴;强制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储水箱、循环泵、进水箱、出水箱、风冷器,储水箱通过循环管道依次连接循环泵、进水箱、出水箱和风冷器。本除雾器将惯性分离和冷凝分离相结合,对微细颗粒脱除具有显著效果,具有除雾除尘效率高、冷却效率高、阻力小、节水等优点,能有效的减少烟气脱硫后产生的“石膏雨”。
-
公开(公告)号:CN222435652U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21627965.9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毅 , 易伟文 , 赵颖 , 黄勇 , 燕志刚 , 洪洲 , 李青 , 刘光爽 , 梁贻尊 , 林若凯 , 柯宇 , 王嵩 , 崔济东 , 何智威 , 杨万 , 何啸 , 林乐斌 , 周俊 , 杨锦权 , 黄若洋 , 赵俊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拉非对称双拱大跨度体育场屋盖结构,包括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前斜放巨拱、后斜放巨拱之间通过若干个对拉桁架连接,形成自平衡体系;后斜放巨拱的两端由“树杈”状拱脚柱支撑,两端之间的部分由设置在看台结构上的若干个V形斜柱支撑;前斜放巨拱仅其两端与“树杈”状拱脚柱相连,与看台结构无任何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大跨度体育场屋盖存在的缺陷,以及解决现有体育场屋盖结构构件尺度较大、建筑较笨重、不能突出建筑的空间感、轻盈感、不能达到自然采光、能耗较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7203847U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20596734.X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埃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气分区氧化旋流净化装置;包括旋流净化塔、设置在旋流净化塔底部的催化吸收剂再循环系统;旋流净化塔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催化吸收剂旋流雾化层、紫外线分区氧化层、吸收废气除雾层;催化吸收剂再循环系统用于给催化吸收剂旋流雾化层提供雾化所需的纳米二氧化钛雾化液,以及回收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催化吸收剂再循环系统的纳米二氧化钛浆液。采用的旋流雾化器对纳米二氧化钛浆液进行雾化处理,增大了纳米二氧化钛浆液与有机废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催化效率;旋流雾化器采用切圆布置,使纳米二氧化钛浆液沿切圆螺旋上升,增加了有机废气与催化剂的扰动程度,提高反应速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145982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95330.1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旋式SCR脱硝装置。沿脱硝塔本体的内设置了第一和第二旋流催化反应腔;烟气通入管道设在塔体上侧壁;沿烟气通入管道的内圆周面以及第一旋流催化反应腔顶部的内圆周面分别布置有多个旋流雾化喷嘴;当烟气进入烟气通入管道时,与旋流雾化喷嘴喷射的氨气相互卷吸混合,沿第一旋流催化反应腔的圆周自上而下以切圆的方式螺旋下沉,并在旋流器的作用下,又沿第二旋流催化反应腔的圆周自下而上以切圆的方式螺旋上升;本装置在保证高效脱硝的前提下,催化剂用量少,技术手段简便易行,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脱硝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且脱硝效率高,能耗低,降低了氨的逃逸率,使脱硝成本大幅降低,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7758852U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22109137.3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
Inventor: 倪阳 , 江毅 , 易伟文 , 李皓 , 张玉珠 , 刘璐 , 何啸 , 李青 , 洪洲 , 王嵩 , 刘光爽 , 赵颖 , 杨万 , 林乐斌 , 周俊 , 吴憾 , 谢威 , 吴伟峰 , 杨锦权 , 黄若洋 , 温新贵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包括地下连续墙;所述地下连续墙至少有两段,所述地下连续墙截面呈“凵”形,且至少两段所述地下连续墙分别位于基坑两侧;两段所述地下连续墙之间两端均连接有T形地下连续墙;两段所述地下连续墙内侧均间距安装有多层内支撑。本实用新型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支护中局部添加T形地下连续墙,在保证了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了无支撑开挖范围,同时提高了基坑开挖作业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6688443U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20256896.9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埃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D50/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热管式除雾装置;其包括塔体、热管阵列、可调导流均布装置;塔体的顶部设有密封端盖,热管阵列分布在密封端盖上;该热管阵列由若干根热管排布而成;其中,热管的冷段竖直延伸在密封端盖外,与大气接触,热段竖直延伸在密封端盖内,与塔体内烟气接触;可调导流均布装置布置在热管阵列的下方。本除雾装置实现了烟气及其夹带的蒸汽惯性分离、离心分离、湍流凝并、相变凝并多重除雾功能,实现微细颗粒与液珠的捕捉,且不同除雾原理对除雾过程进行相互强化与优化,折流板除雾层去除气流中的固体颗粒以及大粒径液滴,而重力热管可去除气流中的小液滴,实现不同负荷的分级优化组合,有效提高了除雾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4582864U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20208638.4
申请日:2015-04-0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式浮球除雾器,除雾器壳体内设置多层漂浮球除雾单元,各漂浮球除雾单元之间通过筛板隔开;气流由除雾器壳体底部进入除雾器壳体内,经过筛板进入漂浮球除雾单元,在气流作用下漂浮球除雾单元内堆积的浮球呈漂浮状态,与此同时上升的气流遇到漂浮的浮球,在惯性和折流的作用下,气流方向发生偏移,气流中携带的液滴和固体颗粒不断被浮球表面吸附、凝聚,去除液滴和固体颗粒的气流由除雾器顶部排出;从而完成自适应式除雾。浮球采用高分子空心小球,降低了设备投资,提高了除雾效率,不易堵塞、易冲洗、工况适应性强,且投资少、运行维护费用低的特点,并且有效的降低了湿法脱硫烟囱石膏雨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222822506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2191810.1
申请日:2024-09-0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江毅 , 赵颖 , 王嵩 , 易伟文 , 黄勇 , 何啸 , 燕志刚 , 洪洲 , 李青 , 刘光爽 , 梁贻尊 , 崔济东 , 肖焱文 , 杨万 , 林乐斌 , 周俊 , 吴憾 , 杨锦权 , 温新贵 , 黄若洋 , 赵俊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柱距无角柱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结构,包括外框架、核心筒以及楼盖结构;外框架包括大跨度框架梁、长悬臂梁,以及若干个外框柱;大跨度框架梁和长悬臂梁分别与外框柱刚接,形成一条连续梁;楼盖结构的辐射次梁与核心筒铰接,与大跨度框架梁、长悬臂梁、外框柱根据受力需要采用刚接或铰接。本实用新型的竖向荷载首先通过楼盖结构传递给核心筒和外框架的大跨度框架梁和长悬臂梁,然后大跨度框架梁和长悬臂梁再传递给外框柱;外框柱仅有少量边柱、无角柱;且大跨度框架梁可仅为一跨;外框柱数量较少,受力更合理,以承受较大的竖向轴力为主,底部不易出现受拉,梁柱连接节点减少,节省钢材,提高施工效率,建筑视野开阔。
-
公开(公告)号:CN219261341U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23255965.4
申请日:2022-12-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高层钢框架‑核心筒建筑结构,包括核心筒以及设置在核心筒外围的重力柱钢框架;所述重力柱框架包括多个重力柱、组合楼盖,组合楼盖包括多条钢梁和混凝土楼板;混凝土楼板通过栓钉与多条钢梁相连接;每个重力柱均通过钢梁与核心筒铰接,且与至少两个相邻的其他重力柱通过钢梁铰接;所述核心筒的墙面内侧设置第一锚板,外侧相对设置第二锚板,第一锚板与第二锚板通过锚筋穿孔塞焊而固定;第二锚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孔、第一螺栓与钢梁连接,实现组合楼盖的钢梁与核心筒铰接。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结构能够减小柱截面、增加建筑净高,且方便施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