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器间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7804485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887707.2

    申请日:2017-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器间支架,所有上接头通过交叉杆系与所有下接头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棱台状的支撑结构;并且每个接头都能够通过1根立杆和2根斜杆与相邻两个支架单元固连,组成一个稳定的四面体结构,满足了每个上接头承受各向载荷的需求;通过对每个接头进行合理构形,获得了杆件轴线交叉均通过一点而获得桁架杆系,减小了局部附加弯矩等载荷发生的可能;接头上设置空心管,与杆件采用套装胶结形式固连,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承受更大载荷;由于所述支架采用了碳纤维接头、杆件作为主体,采用胶接连接,减轻了结构重量,减小了构件之间的热应力;采用了合理的结构杆件构形,提高了胶接的可靠性。

    一种轻量化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加筋板壳主承力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915474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042194.5

    申请日:2017-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加筋板壳主承力结构,包括:蒙皮,以及,设置在蒙皮的其中一面的多个米字帽形梁、中心开口C形梁、多个设备安装C形梁、多个补强片,以及,设置在蒙皮的另一面的多个金属加强块;多个设备安装C形梁均布在中心开口C形梁的四周;中心开口C形梁通过补强片与各个设备安装C形梁连接;设备安装C形梁两两之间通过米字帽形梁连接;中心开口C形梁与蒙皮之间通过米字帽形梁连接;米字帽形梁和蒙皮形成封闭横截面。本发明所述的轻量化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加筋板壳主承力结构,降低了结构重量、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温度。

    一种航天器十字支撑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401508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84787.0

    申请日:2014-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天器十字支撑主结构,包括对接环、底板、隔板、上框架、斜侧板、两个气瓶固定侧板、顶板、三个第一侧板、以及一个第二侧板。由对接环提供接口,允许了占航天器大部分重量的大容量贮箱安装在对接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航天器的质心高度,极大减小了主承力结构所需承受的发射载荷,在着陆器结构应用中极大提高了着陆器的着陆稳定性,极大地减轻了航天器结构重量。使用埋有矩形梁的蜂窝板结构的隔板作为主承力元件形成航天器结构,使航天器具备桁架式集中承载的特点;同时作为蜂窝板组成结构,航天器又具有安装便利性和较大的设备管路安装面积的特点。

    一种高精度平面天线展开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785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58767.9

    申请日:2023-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平面天线展开装置,属于星载雷达技术领域,其左翼平面天线包括内天线板、外天线板;内天线板的一端通过根部铰链与星体铰接,另一端通过板间铰链与外天线板的一端铰接,外天线板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左翼展开机构包括Y型斜撑杆组件;Y型斜撑杆组件包括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第三斜撑杆;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第三斜撑杆的一端通过杆间铰链铰接;第一斜撑杆的另一端与星体铰接,第二斜撑杆和第三斜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天线板横向两端铰接;右翼平面天线和左翼平面天线关于星体左右对称;右翼展开机构和左翼展开机构关于星体左右对称。该装置降低了板间铰链的重复精度要求,实现了整个天线阵面的高平面度性能。

    一种适用于蜂窝板的轻质预埋火星车阀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22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529711.3

    申请日:2023-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空巡视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适用于蜂窝板的轻质预埋火星车阀体装置,包括预埋在火星车体舱板内的门框组件、与所述门框组件活动配合的活门组件、以及设置在着陆器上的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与所述活门组件位置相对应,两者接触或分离实现车体内外气压按需平衡;所述门框组件包括轴套壳、设置在轴套壳内的中央轴套;所述活门组件包括活门本体、门轴模块、压簧和顶盖,所述门轴模块设置在所述活门本体上,并与所述门框组件的中央轴套活动配合;所述中央轴套内设置作用在门轴模块上的压簧,并设置顶盖对压簧进行限位。本发明能够保证车器分离前车体内外气压平衡及在车器分离后保证车体封闭,具有重量轻、高可靠、大温差适应性好的特点。

    一种基于最坏情况法的可展开平面阵的平面度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1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17950.6

    申请日:202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最坏情况法的可展开平面阵的平面度评估方法,通过选取天线板长度和各旋转铰链的重复精度等参数为设计量,假设等效重复精度为最坏值的条件下获取了展开状态下各天线板角点极限位置坐标值与设计量的关联关系,并基于关联关系计算每块天线板角点能到达的极限位置;最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得到的极限位置坐标点进行平面拟合,并计算各极限位置坐标点与拟合平面之间的距离,由此计算平面阵的平面度;由此可见,本发明采用最坏情况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具有足够的裕度,可信度高;同时,本发明将可展开斜支撑架的展开精度折算为旋转轴线处的等效精度,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提高了计算效率。

    一种大型箱板式通信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1985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011126006.5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一种大型箱板式通信舱结构,从几何上由内向外分为隔板与外板,舱体空间被2层水平板从下到上分为下舱、中舱、上舱。从装配关系上,下舱隔板、中舱隔板、2层水平板与南北外板不可拆,形成具备总装模块化工艺性的内构架;上舱隔板与对地板不可拆,形成局部总装模块化工艺性的天线舱结构;10块东西板、天线舱结构、内构架相互可拆;从传力体系上,通信舱大质量载荷主要分布在东西南北、对地外板上,本发明从外板将大质量分散载荷逐渐集中,并最终汇集到通信舱的平台舱接头处。本发明的通信舱结构提供了多达40㎡的舱体外表载荷安装面积,确保了大面积载荷、大通路转发器、大面积载荷舱散热的连接需求。

    一种大型箱板式通信舱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1985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6006.5

    申请日:2020-10-20

    Abstract: 一种大型箱板式通信舱结构,从几何上由内向外分为隔板与外板,舱体空间被2层水平板从下到上分为下舱、中舱、上舱。从装配关系上,下舱隔板、中舱隔板、2层水平板与南北外板不可拆,形成具备总装模块化工艺性的内构架;上舱隔板与对地板不可拆,形成局部总装模块化工艺性的天线舱结构;10块东西板、天线舱结构、内构架相互可拆;从传力体系上,通信舱大质量载荷主要分布在东西南北、对地外板上,本发明从外板将大质量分散载荷逐渐集中,并最终汇集到通信舱的平台舱接头处。本发明的通信舱结构提供了多达40㎡的舱体外表载荷安装面积,确保了大面积载荷、大通路转发器、大面积载荷舱散热的连接需求。

    一种轻量化航天器主结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745829B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710822779.9

    申请日:2017-09-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结构领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需要携带大质量贮箱的高轨或者深空探测领域的航天器主结构。一种轻量化航天器主结构,它包括:底板、中心角盒、顶板、四块隔板、四块侧板和四块斜侧板;本发明采用八棱柱加顶部和底部外凸的结构构型,在整器布局层面有效降低结构重量。为满足结构刚度和设备装需求,顶板设计为铝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板,底板设计为碳纤维增强树脂加筋壳,其余结构板设计为碳纤维增强树脂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板。本发明用最小面积的舱板实现仪器安装,能大幅减轻整器结构重量,同时配合系统总体设计出构型更优、重量更轻的探测器。

    一种准零刚度气浮式重力卸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05493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302723.6

    申请日:2016-05-09

    Abstract: 一种准零刚度气浮式卸载装置,其屈曲梁支撑杆一端与转接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铰接块A活动连接;屈曲梁一端插入铰接块A的中空孔中,另一端插入铰接块B的中空孔中;屈曲调节顶丝与铰接块A固定连接,且屈曲调节顶丝对屈曲梁施加轴向压载荷;铰接块B与负载平台活动连接;负载平台的圆柱导向部分依次穿过轴承端盖A、转接平台、轴承端盖B的孔,直线轴承位于负载平台的圆柱导向部分与转接平台的孔壁之间,弹簧锁紧螺母位于转接平台的底面,且与负载平台上的圆柱导向部分固定连接,螺旋弹簧套在转接平台与负载平台之间的负载平台的圆柱导向部分上,螺旋弹簧一端与负载平台下表面连接,另一端与轴承端盖A上表面连接,且螺旋弹簧呈压缩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