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连接件

    公开(公告)号:CN108221958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1193134.5

    申请日:2016-1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及其连接件,该连接件(100)包括:一对固定板(101),该对固定板(101)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间隔设置;隔板(102),该隔板(102)沿纵向方向延伸且连接在所述一对固定板(101)之间,在所述隔板(102)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孔板(103),该孔板(103)连接在所述一对固定板(101)之间的所述第二连接区域内并与所述隔板(102)平行隔开。本发明的连接件使用方便且可保障连续墙接头部位的强度,更好地保障墙体结构的安全。

    PCCP管阴极保护测试探头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38368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0810181240.0

    申请日:2008-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CP管阴极保护测试探头及测试方法。探头包括:混凝土结构体,模拟PCCP管的混凝土芯;在混凝土结构体中设置彼此间隔开的处于无应力状态的第一钢丝、参比电极、辅助电极,结构体上缠绕处于应力状态的第二钢丝,第二钢丝所承受预应力大于或等于所模拟管中钢丝承受的预应力,第二钢丝与PCCP管预应力钢丝材料相同;多根电缆,包括第一钢丝电缆、第二钢丝电缆、参比电极电缆和辅助电极电缆,相应电缆的一端与对应第一钢丝、第二钢丝、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分别电相连,而各电缆的另一端从混凝土结构体伸出;外护层,覆盖在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所述混凝土结构体、第一钢丝、外护层均采用与所模拟PCCP管相同的材料。

    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938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1810386566.0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闸闸室、水闸以及水闸闸室的装配方法,所述水闸闸室(1)包括预制底板(10)和支撑于所述预制底板(10)的多个预制边墩(12),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边墩(1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能够使得流经所述水闸闸室(1)的水通过。该水闸闸室的底板和支撑在底板上的边墩通过预制的方式制备成型,然后将预制成型的底板和边墩进行现场装配,由此缩短了水闸闸室的建造工期。由于所述水闸中设置了本发明提供的水闸闸室,因此提高了水闸建造的效率,缩短了水闸建造工期,并且提高了水闸的整体的稳固性。该装配方法尤其适用装配本发明提供的水闸闸室。

    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
    2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4118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1611307.1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综合管廊领域,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附属建筑结构。该附属建筑结构包括下舱体、上舱体和第一附属舱体,下舱体设有第一水舱室、第二水舱室、第一信舱室、第一电舱室以及第二电舱室;上舱体设有第二信舱室、第三电舱室和第四电舱室,上舱体连接有第一电舱风道和第二电舱风道,第一电舱风道与第二信舱室和第四电舱室连通,第二电舱风道与第三电舱室连通;第一水舱室和第二水舱室与水舱分别设有第一隔门和第二隔门,第一附属舱体设有第三隔门。本发明提供的附属建筑结构可供工作人员或车辆沿着水平方向进入到综合管廊内部,增加大型车辆和重型物资、人员逃生出入的便利性,且管线分布合理,便于布置和维修。

    输水管道加固施工装置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8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25759.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水管道修复领域,公开了一种输水管道加固施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打磨部件,该打磨部件能够可移动地与所述输水管道的内壁接触,以在移动时打磨所述内壁;第一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打磨部件沿着所述输水管道的内壁的环周方向移动,以打磨所述内壁;加固材料卷,该加固材料卷能够沿着所述内壁的环周方向以螺旋形轨迹行进,以将加固材料卷上的加固材料敷设在打磨后的所述内壁上,从而加固所述输水管道;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加固材料卷沿着所述内壁的环周方向以螺旋形轨迹行进。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完成输水管道的加固施工,有利于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