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黏膜剥离术专用磁性牵引手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577858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759681.1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镜黏膜剥离术专用磁性牵引手术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切割黏膜的高频电刀、用于夹持黏膜的金属夹,高频电刀的工作端与金属夹上分别设有相互排斥的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利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磁极相互排斥的特性,将金属夹夹持在黏膜切口处作为辅助装置后,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操作高频电刀进行手术,金属夹会自动被高频电刀上的磁体排斥,继而将黏膜掀起,达到牵引作用,提高手术视野,无需额外付出精力另外操纵金属夹,而且由于磁力排斥力一定,金属夹会随着高频电刀的手术进行,逐步掀开病变黏膜,不仅可避免牵引力过大,而且能够随着高频电刀的方向改变,灵活改变掀开的方向,满足高精度手术的需求。

    一种用于胃镜下贲门缩窄术的套扎器

    公开(公告)号:CN213217454U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21144684.X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胃镜下贲门缩窄术的套扎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圆筒、套圈、触发拉线和控制手柄,使用过程中与胃镜配合使用,其中,圆筒为中空桶状,包括连接部和套装部,套装部上套接3个套圈,触发拉线一端分为两股牵引拉线,两股牵引拉线穿过圆筒中心后,连接在套装部外侧并通过套圈压紧,触发拉线穿过胃镜活检通道后连接、缠绕在控制手柄上,圆筒和控制手柄分别安装在胃镜两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胃镜下贲门缩窄术的套扎器,能提供更好的负压吸引功能和操作视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可专用于实施内镜下胃部贲门缩窄术。

    一种超声内镜介入治疗防倒灌型引流管

    公开(公告)号:CN212700042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996259.3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内镜介入治疗防倒灌型引流管,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头部、连接部和尾部,头部、连接部和尾部均相互连通,头部和尾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侧孔,头部呈开口环形。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尾端置于十二指肠降部,胃内容物就无法直接进入病变区域,而十二指肠的蠕动使食物很少存留在十二指肠内、加快排空,尾部上的侧孔可最大程度上减少肠道内容物的反流,防止引流管的堵塞,从而延长引流管通畅期,可大大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一种电动组织把持钳
    2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24830U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20900177.1

    申请日:2016-08-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组织把持钳,它包括钳夹固定器、可旋转轴、钢丝、动力装置、手柄、钳夹控制器和旋转控制器。钳夹固定器与可旋转轴固定连接,可旋转轴通过钢丝与动力装置连接,动力装置另一端与手柄连接,动力装置的外部设置有钳夹控制器,动力装置与旋转控制器电连接。动力装置包括微型进步电机和传动轴;微型进步电机与旋转控制器电连接,微型进步电机通过传动轴与钢丝连接。钳夹固定器采用细小齿状结构。微型步进电机能选择外接电源或者电池供电。电动组织把持钳能通过双腔内镜的治疗管道或者内镜外的管道到达体内。本实用新型能辅助提起需要切除的目标组织,充分暴露切缘,降低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一种引流支架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629395U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23006887.X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引流支架,包括支架主体,支架主体包括连通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于穿刺通道内壁的侧翼;第二管体呈弧形弯曲并用于置于待引流器官腔内,且第二管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第二管体管壁的引流孔;支架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待引流器官腔内壁固定连接的固定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支架,能够有效的引流,同时又能保持支架在患者体内位置相对稳定,不出现明显移位甚至脱落。

    一种医用内镜双头导丝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77926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2345451.7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内镜双头导丝,属于医用导丝技术领域,包括金属导丝,金属导丝的一端设有具有弹性的金属直头,金属导丝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弹性的金属导圈;使用时,通过金属直头端可达到普通医疗导丝的引导作用,通过金属导圈端可达到普通医疗导丝无法达到的牵引作用,如胰管或胆管支架的牵引移位,引导金属直头进入普通导丝无法进入的主胰管远端,尤其是在EUS引导下的胆管或胰管对接手术中,金属导圈在套住金属直头后,回收入导管中,金属导圈被压扁并固定金属直头,然后在金属导圈端、金属直头端相互牵引配合下,将环型支架送入原本不易送入的胆管或胰管之中,大幅降低胃‑胆/胰管‑十二指肠的环型支架置入的难度。

    一种远端封堵联合药物灌注式球囊

    公开(公告)号:CN212439682U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21042538.6

    申请日:2020-06-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端封堵联合药物灌注式球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球囊包括两腔一囊管,所述两腔一囊管包括两腔管(1)和水囊(4);所述两腔管(1)由截面是半圆的第一腔道(2)和第二腔道(3)构成;所述第一腔道(2)的一端为水囊注水口(5),另一端为水囊(4);所述第二腔道(3)的一端为药物注入口(6),另一端为药物出口(7);所述水囊注水口(5)和所述药物注入口(6)在同一端;所述水囊(4)的直径为2~3cm。本实用新型所述球囊患者耐受性良好、可通过调整鼻外部管腔留置的长度而进行药物灌注位置的调整、能够防止药物由于食管蠕动或重力作用从食管流向胃,从而增加药物与创面接触的时间,增加药效。(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扩张切开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234669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1612053.6

    申请日:2020-08-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张切开装置,涉及手术工具,包括外壳体、扩张元件和切开组件,扩张元件设于外壳体一端,并与外壳体内部连通,扩张元件用于钻入并扩张胆胰管的狭窄段及消化道管腔之间的穿刺路径,外壳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滑槽连通外壳体内腔与外界,切开组件包括切开刀和滑柄,切开刀设于外壳体内,滑柄套设于外壳体外周,扩张元件的一端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连通扩张元件内腔与外界,滑柄能够带动切开刀在外壳体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并使切开刀通过连通孔伸出外壳体,该扩张切开装置能够顺利通过胆胰管的严重狭窄段,对严重狭窄段进行扩张,并能够用于扩张消化道管腔之间的穿刺路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双镜联合套膜装置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92742U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20368697.7

    申请日:2017-04-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镜联合套膜装置,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所述第一圆管用于插入十二指肠镜,所述第二圆管用于插入超细内镜;所述第一圆管与所述第二圆管平行放置,且所述第一圆管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圆管的外缘相互接触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可以帮助内镜医师将超细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插至胆总管内,并进行进一步的胆道疾病诊治,操作简单,较易掌握,不需更换内镜,可与治疗性十二指肠镜同时使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NOTES手术专用可降解夹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07993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21039078.5

    申请日:2016-09-06

    Inventor: 黄永辉 姚炜 常虹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NOTES手术专用可降解夹,其包括:定位套管,具有头端和尾端,其外径与施夹器的尾管的内径相适应,并在定位套管的外侧面距离尾端一定距离处形成有至少两个定位鳍,使定位套管能够套入所述尾管中一定深度并被定位;所述定位套管的内部呈中空;接力卡子,也具有头端和尾端,穿设在所述定位套管的内部,其头端从定位套管的头端伸出并具有沟槽,其尾端从定位套管的尾端伸出并具有卡槽,所述卡槽能够与施夹器的尾管中的舌片卡接;夹子片,其中部绕成环圈,两端相对伸出呈钳状,所述环圈能够套入所述接力卡子的头端处的沟槽内固定。如此,本实用新型可完成NOTES手术后的封闭血管以及胆囊管残端的工作,并可防止排异反应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